西方科学家也“造假”,这次他们造的是“假化石”

西方科学家也“造假”,这次他们造的是“假化石”

化石能够形成的最大控制因素之一就是时间——几千到几百万年。那么如何研究化石的形成过程呢?好像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在这之前,目前地质学家们有一种方法,可能会给我们启示。这种方法被称为“人工催熟”,也就是给样品施加一定的热量和压力,就像制造人工钻石那样。但是,紧靠施加压力和热量的方法好像并不适用于产生化石,因为,当科研人员把石墨换成羽毛之后,发现他们得到的是一滩“臭臭的污泥”。

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雅各布温瑟说:“我们顿时意识到,化石不仅仅是它们腐烂的结果,而是不同组织的分子组成发生了变化。但是,从理解化学稳定性到分子的组成方式如何,实现这个概念上的飞跃是很难的。”科学家认为,他们仅仅得到“一滩污泥”的原因可能是缺少了一个关键的东西:沉积物。

西方科学家也“造假”,这次他们造的是“假化石”

沉积物是化石自然形成的场所。沉积物之间的孔隙度可能会让任何“臭烘烘的液体”流失掉,然后留下一个漂亮的干化石。

他们高兴坏了,于是根据这个灵感,以蜥蜴、鸟类羽毛、树叶和树脂作为样本,使用液压机压掉它们水分,然后将它们紧紧地压缩成直径约19毫米的“沉积物”(并不是经典意义上的沉积物)。完成这些之后,他们将这些样本放入密封的金属管中,在实验室的马弗炉中加热(温度210摄氏度,压力3500 帕)。

他们成功了。这些“人造化石”看起来跟真的化石一模一样。

西方科学家也“造假”,这次他们造的是“假化石”

图B、C、 H、I都是“人造化石”

温瑟说:“我们这个用来模拟化石形成的方法,使我们不必再等7100万年,去看这个化石如何形成的。”“如果我们根据这个方法,来发现什么生物分子能够承受石化的压力和热量,那么我们就知道在真正的化石中去寻找什么了。”

不过你是不是看到了一个新的产业的兴起,“想看看你家的宠物蜥蜴化石长什么样吗?”好像有点残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