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逼孩子读名著?这个世纪难题终于有了答案!

孩子能否阅读四大名著争论不一。

一说起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更是作为优选读本不断被推荐给各个时代的学生们。

但是,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26日在媒体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公认四大名著是经典,但是这个经典真的适合孩子吗?

而他最后的观点是: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到底该不该逼孩子读名著?这个世纪难题终于有了答案!

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这些文学著作的确是经典,“但都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对此,从学术界人士到普通网民都有自己的人士和看法。

网民的观点并不统一:有网民认为,要培养小孩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一味引导自作主张;也有的表示支持,小时候被逼着看看不懂的名著也痛苦,什么年龄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

文化评论人解玺璋在接受媒体时表示:“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因为不同孩子特点不同。比如《红楼梦》,对于早熟的孩子也可以阅读。读书不要过多地限制,要相信读者自己的判断力和吸收能力。”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有自己的名著书单

若只是为考试阅读名著,家长大人也就不用动心思引导少年们了,学校老师会用以课堂测验、阶段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各种方式,让少年们掌握必考点。

但如果不只是为考试,每个少年都是个不同的生命体,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名著书单。

喜欢艺术的,他们的经典名著可能是《艺术哲学》;喜欢历史的,《全球通史》肯定是必读书;喜欢科学的,谁知道呢,也许他会苦读《时间简史》?

名著,尤其是别人的名著是读不完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内心的真爱出发,找到自己的真爱书单,才是王道。

到底该不该逼孩子读名著?这个世纪难题终于有了答案!

学龄前的儿童就可以接触莎士比亚

以英国为例,在英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在早期教育阶段(3至4岁)、关键阶段1(4至7岁)、关键阶段2(7至11岁)等几个时期都可以带孩子学习莎士比亚著作。

在英国,孩子们最常学习的剧作包括《麦克白》、《无事生非》、《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十二夜》、《恺撒大帝》、《威尼斯商人》等。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也可以加上一些别的剧目,例如《王子复仇记》、《奥塞罗》、《理查三世》、《驯悍记》、《皆大欢喜》、《冬天的故事》。

当然,每个阶段采用的方法并不相同。

譬如婴儿时期的孩子,可以带着他看最简单的动画片,让他们大概知道几个主人公,让孩子对经典故事感兴趣。甚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即兴表演,演出莎剧故事或者场景。

到了再大一些,就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些简单的插画书

,这里面有图片,还有简单的对话,可以让孩子一点点理解连贯的故事内容。

到了小学,除了阅读外,还可以鼓励孩子阅读、表演、讨论莎士比亚剧中的对话和演讲。

相对于现在那么多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的穿越剧,名著里的世界观比它们更宏大,人物形象比它们更鲜活,情节比它们更曲折而不狗血,名著的魅力需要我们的解读,我们要作为孩子名著之间的桥梁。

到底该不该逼孩子读名著?这个世纪难题终于有了答案!

名著需要改编,才能对青少年产生亲和力

说起青少年看不懂经典名著的话题,不少编辑出版界的业内人士表示:“名著需要改编,才能对青少年产生亲和力。”

于先生就职于新蕾出版社,他表示,经典名著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乏挖掘,应该将名著改编成符合青少年接受习惯的作品。

另一位业内人士对此也十分认同:“比如说,过去我们小时候都看过连环画,像《武松打虎》、《草船借箭》,小孩子看的话可能光看图,但那是一个非常好的启蒙。

经典名著基本上都是一些“大块头”,读起来很吃力,但把里面的一个个精彩故事拿出来,改成连环画,图文并茂,就适合青少年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