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上的傷痕,是活的中國地圖——省軍區原副司令員郭琦的故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小雷 施泉江 整理

他身上的伤痕,是活的中国地图——省军区原副司令员郭琦的故事

7月26日,省委書記杜家毫來到省軍區長沙第一干休所,看望慰問離退休老紅軍、老幹部。圖為杜家毫與離休老幹部郭琦親切交談。

從沒有見過一個人負過這麼多次的重傷還能活下來,從沒有見過這麼情重於事業情重於戰友的人。

“八一”建軍節前夕,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來到省軍區長沙第一干休所看望省軍區原副司令員郭琦,向老人送上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傾聽了老人的故事後,杜家毫動容地說,如果沒有許許多多像您一樣的前輩在革命戰爭年代捨生忘死、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您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7月27日,記者來到郭琦老人的家中,戰火的淬鍊,歲月的沉澱,讓郭老鬢髮早白,但刻在身上的彈痕和老人的回憶,放佛把大家拉到了那一段段充滿激情革命的歲月。

15歲參加八路軍,攻打清江城第一個登梯

郭琦1924年生於山東曹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9年2月,八路軍在冀魯豫地區成立冀魯豫支隊,當年年僅15歲的郭琦,徒步二十多里,找到了八路軍,在支隊二大隊當了民運員。

剛滿15歲的新戰士,每人領了一顆手榴彈、一把大刀片,槍在部隊裡還是稀罕物什。郭琦並著一起當兵的50來個老鄉,每天不是行軍就是跟日本鬼子拼命。不過八路軍也是窮部隊,該餓肚子還得繼續餓。

妻子嚴軍也問過郭琦,說你們當兵打仗是不是因為苦大仇深,受苦受難,不當兵就會餓死?“也不能這麼說”,郭琦擺手搖腦袋,操著厚重的山東腔調:“在部隊裡面也捱餓,餓著我也要打仗啊,餓著也要拼命。終歸是要有覺悟。”

日本鬼子和漢奸天天在村子裡掃蕩,看誰家孩子跟著八路走了。那些人叫抗屬,抗日戰士的家屬。“那時候日偽漢奸很殘忍的,把抗日戰士的家裡人捉起來活活地燒死,讓你不敢參軍。”郭琦的爺爺就是這樣被殺的,父親也被關了,家裡交了糧食才贖出來。

清江城(淮陰城)是古老的城,現為江蘇淮安市所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但駐守在這裡的偽28師卻不肯向新四軍繳械,想憑藉堅固的防禦體系,欲作困獸之鬥。

攻打清江城,郭琦是八連指導員。1945年9月6日下午3時,對清江城的總攻開始,5分鐘就突入了東門,在輕重機槍及迫擊炮火力掩護下,七連、八連兩個突擊連飛快通過護城河城門橋,抵至城牆下,將梯子架在城上。七連五班長徐佳標手拿紅旗,迅速上梯子攀登城牆。在徐佳標左面十來米處,便是衝在前面的八連指導員郭琦。他看到,徐佳標抬起右腿翻身進牆時,兩條腿被敵人打斷,鮮血直流。這時徐佳標右側又有敵人的機槍響了,封鎖住了護城河橋。這時,只見徐佳標艱難地把身體向右移動,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敵人的機槍頓時成了“啞巴”。郭琦抓住戰機,與同志們一躍而起,架梯上牆,他第一個登梯。這時一發子彈擊中了他的頸部,他從雲梯上摔了下來。但我軍突擊部隊前赴後繼,繼續攀登,最後攻入城中,全殲了偽28師。

打錦州攻天津,腹部被炸開仍奇蹟般活下來

他身上的伤痕,是活的中国地图——省军区原副司令员郭琦的故事

1977年6月,時任長沙警備區司令郭琦(右)與時任長沙警備區政委蔣超在長沙五一廣場合影留念。

解放戰爭時期,郭琦所在部隊負責打錦州、攻天津,郭琦又是九死一生。

錦州也在北寧線上,是東北連接關內戰略要點。蔣介石兩次親臨錦州佈防,而毛澤東主席則要求東北野戰軍奪取錦州,對東北國民黨軍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1948年10月6日,郭琦所在師已奪取了錦州城南罕王殿山高地。但從罕王殿山到錦州城間仍有一大片開闊地。師裡決定由郭琦所領導的二營等兩個營挖三縱七橫、深一米五、長800米的交通溝。全營官兵努力拼搏17個小時,完成任務,保證了總攻的準時開始。這時十分疲勞的二營,被安排為全團預備隊。

總攻定於10月14日上午10時開始,但在8時,敵人一發燃燒彈直接命中二營指揮所。指揮所裡頓時火光沖天,通訊員、電話員、衛生員三人犧牲,郭琦也負重傷,全身有十餘處燒傷,雙眼一度失明。同志們馬上趕來,要把他抬下去救治。他不肯,一直堅持到副營長趕到,交待完任務後他才被抬下戰場。

1949年1月,天津戰役開始了。帶傷歸隊的郭琦已被任命為第四野戰軍四十四軍一三二師三九四團副參謀長,全團參加了對天津的總攻。

總攻開始,該團紅一連首先突破城防,一營迅速突入城內。但敵人馬上反撲過來,將突破口奪了回去。一營再反攻上去,與敵人拼開刺刀。如此這般,突破口來回易手五次,最終回到了我軍手中。

戰事緊張,團領導也靠前指揮。毛團長、郭琦帶領團司令部精幹人員沿著交通溝向前沿奔去。突然,敵人密集炮火向交通溝覆蓋過來,其中有兩發炮彈落在了他們中間。郭琦被炸倒了。據倖存的參謀王慶魁回憶說:當時眼前一片火光,耳朵什麼也聽不到了。只見郭琦副參謀長倒在血泊中,血把軍裝和大地全染紅了。郭琦被抬下陣地,因出血過多,他在醫院裡整整昏迷搶救了一個月。他腹部被炸開,腹腔被汙染且有彈片,醫生將他的腸子全部清洗、修補後才放回縫合。最後,他又奇蹟般地戰勝死亡,活了下來。

郭琦被定為二等甲級傷殘。這種傷殘一般是不能留在野戰部隊了。但他堅決要求回野戰軍。之後,他隨軍南下,1949年10月14日參加瞭解放廣州的戰鬥,1950年9月中旬又赴粵北山區英德縣剿匪,擔任前線總指揮。再後來,他出任團長,到過朝鮮;再任海南軍區副參謀長,指揮殲滅臺灣空投特務;後來又走馬長沙警備區司令員,1979年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直到1984年9月離休。

長青的革命晚節,人活著總要有自己的信念

郭琦鄉里,五十人出去,只剩了兩人。一個是他,一個在農村,手殘廢了。好多烈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從死人堆裡倖存下來的。倖存者,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離休的郭老,突然有了一個心思。他想,雖然身負重傷,但身經百戰後還能活在世上,那是他的幸運。但那些與他一同奮鬥而沒有看到最後勝利的戰友們呢?人民和國家不應當忘記他們呀,他們的事蹟應當永載史冊!

於是,他不顧自己體弱多病,開始蒐集已犧牲戰友們的英勇事蹟。他忠於事實,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寫信向活著的戰友打聽,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與領導、戰友的回憶錄核對,最後親手寫出《我軍第一個用身軀堵槍眼的鋼鐵戰士徐佳標》一文,該文現被多家報紙和黨史雜誌刊出,曾獲《共和國不會忘記》全國徵文一等獎,且成為徐佳標烈士最完整的史料而存於淮安黨史部門及有關紀念館中。得此結果,他說他已了卻了自己的最終心願,已對得起先自己而去的戰友了。

郭琦全身上下都是傷痕,脖子上的傷是打清江,腿上是攻彰武,眼睛鼻子是打錦州,肚子上是解放天津……孫女說他是活的中國地圖。

“我們那個年代流血犧牲,真的是為了理想。理想是什麼?趕跑鬼子,保家衛國,解放人民。現在的人看來這都是上輩人的傳說了。但不管哪個年代,人活著總要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忠誠的東西,這些東西比命還要重要。”衝鋒在前,退卻在後,政治堅定,愛黨愛國……這些歷史課上學過的,政治課上背過的,郭琦意味深長地講給大家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