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ping_sdk
寥寥数语就能让人潸然泪下,那是爱之深、思之切的表现,或者是万般无奈之下的感慨。那场景,那事件,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让人为之惜、为之叹、为之泪流满面。我从古典诗词中找到了几首,大家觉得如何。
遣悲怀*唐*元稹
1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2.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3.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写下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对元配韦丛真的爱得很深很深,韦丛却在27岁亡故,让元稹万分悲痛。
江城子*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是苏轼追忆亡妻之作,面对孤坟,感慨万千。
钗头凤*唐*陆游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棒打鸳鸯,生生拆散,此情此恨,至死难忘。

绮阁书生
像是我们昨天回答的“霸气诗句”,潸然泪下的诗句也要分几种类型。首先是怀才不遇型,思之使人泪落的有这样几句“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的作品,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是他的诗,快要告别人世了,仍然念兹在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不少知识分子的宿命。然而能怎么办呢?“忍把浮名,都换了浅斟低唱”。
其次是物是人非的变换,也令人难过。顾贞观的一首《金缕曲》真是把悲苦说尽了,好友被发配宁古塔数十载,自己毫无头绪,只能说“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聘子幼。记不得,从前杯酒。”这首词上下两阙,看哭了无数人。第一个哭的是纳兰容若,也因此愿意出马帮助他的好友归家。类似效果的还有《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景色如常,只是想念的人已经不在身边,这句告别真是如鲠在喉,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事情,于是也格外有代入感。
最后,歪个楼吧,忽然想到了一句诗真是闻着伤心见着落泪,看不哭不要钱,这就是《木兰辞》:“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啊,你说说你们这些战友吧,让我说啥好。
光明大先生
其一
平生逐月一痴雲,未得精誠破石金。
自古風花多劫数,最難過处是甘心。
其二
天有阴晴月有亏,几双劳燕去能回?
風花易作无穷恼,总向眉间写是非。
其三
浪底風头未曲身,却因情愛陷浮沉。
百花开尽缘难偶,一岁捱来怕到春。
〔诗之外〕
音乐――让漂泊的心有所皈依
人生有无常,命运有无常,但音乐恒常。
春华逝去,思念袭来,当忧愁、烦恼、伤怀和恐惧逐渐堆满人生之路,很多事情都悄悄改变了。熟悉变成陌生,拥有变作失去,坚信松动成迷茫,勇敢蜕化成犹豫,眼中景色,心底物事,还有追求、信仰、期待和守望,都变得被动和失控了。
而音乐,轻轻呵护了美好。为活着,为爱和希望。在悠扬的旋律中,尽可交出心之疲惫,让思绪如风,有所思,亦有所忘。在音乐中念及的,无论是一片时光、一件旧事或者一个故人,都值得一生珍重。
在物欲横流的喧嚣世界,一切都变得蠢蠢欲动,安静、执守与坚持,已不再简单。浮华世界,几欲纷杂得无所谓美好、无所谓重要了,但音乐,始终是我们可以信赖的老朋友,和你一起铭记生命中曾经的那些感动,给你安慰,劝你释怀。
深藏在记忆深处的那首老歌,会与你相扶到老。
我是抱庸,问候诗友。
抱庸斋主
我首先想到的是“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虞美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时,在歌楼红烛中上听雨,中年时,在异国他乡听雨,老年时,在僧庐下独自听雨。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场雨,每一场雨,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心境、经历。
第一场雨,在少年时代:
歌楼、红烛、罗帐,这是灯红酒绿中的轻歌曼舞,再用一个“昏”字,表达的是少年时那种纵情欢乐、醉生梦死的奢靡,是青春芳华。
这叫“少年不识愁滋味”。
第二场雨,在壮年时代:
只用一个“客舟”,就写尽了羁旅天涯的孤独。
“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用以点准“客舟”,是为了用最萧瑟的意象,反映羁旅他乡时的万种离愁,风雨飘摇的坎坷和悲凉。
此时,青春的芳华早已散尽,回过头来读第一句,原来,少年的种种情怀,都是为了衬托之后的愁恨。
这叫“而今识得愁滋味”。
第三场雨,已至暮年
这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听雨的凄凉画面。
少年芳华和壮年愁恨,都已经随着前面两场雨随风而去了。
每次读到这一句,我就会想起杜甫那句: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悲欢离合总无情”,这是诗人经历一生后得到的结论,饱含无限的伤感和悲凉,这不是蒋捷传播负能量,要知道,蒋捷的一生经历沧桑,他生活在宋元之交,深刻地明白什么叫国破家亡。
他说要“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啊,都是鬓已星星也的老人了,经历了那么多,还有什么能让自己内心惊起波澜呢?
实际上,如果真能做到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位老人又何必彻夜听雨?
这叫“欲说还休”。
这三场雨,有强烈的时代印记,用人生的不同阶段,透射出一个朝代的兴衰灭亡。
也强烈地反映人生——少年风流、壮年羁旅、晚年孤楚,是三幅生动的画面,是人一生的沧桑变化。
也可自话
看到这一问题,我不由的又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就在于孟郊通过亲人分离的普通场景,刻画了慈母深沉的内心情感,道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任何人都知道,世界上与你真正最最亲的人,莫过于“生你的”和“你生的”!但事实上,人总是上往下亲,“父爱重如山,母爱深似海”,父母之爱,最伟大,最无私!尤其是,在最艰苦的生活中,父母总是省吃俭用,供养儿女读书成才;在最困难的岁月中,父母总是把仅有的一点吃食留给了儿女;在最危险的境遇中,父母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女!......
鲁迅先生也曾写过:“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但是,儿女们呢?通常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才会想起自己的父母;通常在漂迫异地,举目无亲时,才记起自己的父母;通常在传统节日里,才念起自己的父母;通常在父母已经去世后,才怀念起自己的父母!......
“子欲孝而亲不待”,岁月无情,父母易老。......,子女们只留下无尽的思念、遗憾和悔恨!
海洋高考调研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出自《诗经 ·柏舟》
最初看到它是在大学的一次文学讲座上,那时对它并无深刻的理解。
最近在刷《甄嬛传》时却有了更深的感悟。看到果郡王询问慎郡王“若皇上一直不同意你和玉娆的婚事你该如何打算”
慎郡王回答:“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如若皇兄不肯,我便一直上书请求,直至他应允”。
玉娆对于慎郡王的情愫亦然,她对皇上说:
“臣妾一生所愿惟愿成为最心爱男子的妻子,如若皇上同意,让臣妾做侍妾也是愿意的,因为我知道允禧心里只有我,之后也不会另娶她人,我是他唯一的妻子”。
如此深情和相爱的男女双方共同为爱情争取的信念和坚定,让人动容,为之落泪。
遇到真爱,并且能够为爱情坚定和勇敢,却是我们现代人最为珍贵且稀少的东西了。
以上。
木剑温不胜
一、《项脊轩志》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归有光在回忆过去种种的时候,想起当年祖母的言语,无比怀念。
归有光写《项脊轩志》这篇文章,犹如一位老翁独坐项脊轩前,絮絮叨叨地向我们讲述了年少时的种种事情,睹物思人,偶然想起现在独坐的项脊轩当年是怎样修缮的,自己当年是怎样用功读书的,读书时也是像别人父母那样,祖母在门外絮叨着祖上是做过大官的,让他也应该用功读书,亦或是问其饿否?冷否?回忆着自己的亡妻,幼妹等等。读起来虽平淡却无比催泪,听起来不觉伤感,当年的那些生命中最美好的人或物都已经过去了,如今只剩下自己与这间小房子了。
而当初的另一半,已经走了很多年了,漫漫长路,如今只剩下自己独自一人了,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我俩举案齐眉的美好生活如今只留下这一树清幽,除了我之外又有谁知道呢?悲凉感油然而生。
二、
更有苏东坡写给亡妻“小轩窗,正梳妆”,月色银白,竖填一地悲伤,朦胧的月光下,似乎妻子正坐在窗前梳妆,细看,哪里有妻子的影子呢?
三、《滕王阁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来客。
自己独在异乡,谁会为“失路之人”而悲哀呢,我们都是萍水相逢,大家尽是他乡的来客,谁又能知道你的悲哀呢?时光易逝,只剩下孤独和寂寞。我的抱负壮志又去那里实现呢?
惜朝君
南唐后主李煜
三十八岁之前,李煜当皇帝,混后宫,风花雪月,纨绔浪荡,几乎没干过什么有价值的事。而在三十八岁之后,他除了写写词,什么都不能干,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绝后的杰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诗歌的皇帝。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乡关诗人庚信
南朝时期的大文学家庾信,原来是梁朝贵族,侯景之乱时,被迫北迁西魏,因为种种原因,再也没有回过故土。庾信思念家乡,加之他成为人人唾弃的贰臣,在北方日夜煎熬,终于写了下名赋《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人惟一丘,亭遂千秋,边韶永恨,孙楚长愁。张壮武之心疾,羊南城之泪流。
——庾信《伤心赋》
况乃流寓秦川,飘摇播迁,从宦非宦,归田不田。对玉关而羁旅,坐长河而暮年。已触目于万恨,更伤心於九泉。
——庾信《伤心赋》
一朝风烛,万古埃尘。丘陵兮何忍,能留兮几人?
——庾信《伤心赋》
提挈老幼,关河累年。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巍然。日穷于纪,岁将复始。逼切危虑,端忧暮齿。
——庾信《哀江南赋》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庾信《拟咏怀(其七)》
后半生的怨情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美食小不懂
那些潸然泪下的诗句多,每个人都各有喜欢,只有亲情、爱情、家国故乡情怀,是中国人都永远会有的情感,谁也不会例外。
第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每次一想起这句诗,就忍不住鼻头一酸,心中哽咽!那种生离死别的情景浮现眼前,有多少的深情和哀愁,历经岁月的 的沉淀和发酵,才能够写出如此动人的诗句。
第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到处找啊找!找不到原来的你了,形单影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生的悲凉涌上心头。真应了“青山无古今,只是人不同”啊!
第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国之君的哀伤,在屈辱之中遥想故都,那些曾经的繁华和美丽,已经随岁月远去,如梦一样消失。而已被人俘虏,有损祖宗之威,又陷民族之危,什么不凄凉无比................虽可怜,亦可悲,令人动容,为之侧目!
非想的维度
- 不知朋友有没有看过元代王石甫的《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宰相的女儿崔莺莺喜欢上了穷秀才张生,崔母闲张生穷,不肯让女儿嫁给张生,张生在求助崔莺莺的丫鬟红娘,帮助他和崔莺莺私会。交个人见面私定终身,崔母见生米煮成熟饭,也不可奈何了。就答应了女儿的婚事,张生答应去赶考回来娶崔莺莺,俩人在离别之时有一首诗: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起,北雁南飞,点点滴滴都是离人泪。深切的表达了张生和崔莺莺依依惜别之情,读来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特别是在深秋之时读起,更是让人忍不住悲从中来。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