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坚持让孩子做家务,是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习惯。

01

段时间,看到一个妈妈的朋友圈,点赞爆棚了。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这位妈妈有个10岁的女儿,懂事得让人心疼。

她一个人放学回家,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一个人麻溜做饭。

你可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小女孩的父母可都是海宁市中医院的医生,自己还是独生女。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爸妈上班忙,下班又晚,懂事的她主动包揽了做饭这件事。

从洗菜、切菜、到做饭,不慌不忙,井井有条,感动得妈妈在朋友圈晒起贴心的女儿。

妈妈没想这一晒,点赞爆棚,评论无数,还引发了热议。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很多人羡慕这位妈妈有如此懂事能干的女儿,但我同时听到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痛点:

有网友说,自己是80后,小时候也经常帮爸妈做饭、做家务。


为什么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在30年后的今天,一个孩子做饭会变成新闻?

和几位宝妈在群里讨论,要不要让孩子做家务?

有人说,孩子那么小,哪里舍得让他干家务,万一磕到碰到怎么办?

也有人说,让孩子学这些干嘛,他只要把学习搞好,将来考个好大学就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学习好」已成为很多父母的共识。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所以,这位妈妈放手让女儿做饭的事,无异于一股清流。

其实,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舍得用孩子。

「只知道疼爱孩子,不舍得用孩子」已成为当今父母爱孩子的误区。

02

我这套浦东的房子280平,是23岁的儿子送给我的,你们的儿子会买房子给你们住吗?他可能还指望你吧?

这是一位犹太裔上海妈妈的原话。

这位妈妈可不是吹牛,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儿子不到30岁前就成了亿万富豪,成功的同时,还孝顺母亲。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养育出优秀且孝顺的孩子,我们可以看看沙拉的故事。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照片中的女子,就是沙拉·伊麦斯,虽有着外国人的面孔,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离婚后,她带着三个孩子前往以色列。

挣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一直是她的头等大事。

语言不通的她只能自己创业,历经波折后,她想到了卖春卷。

有着中国式妈妈惯常思维的她,一边卖春卷,一边带孩子,即便再苦再累,从不舍得让孩子搭把手。

所以,她的日常是:每天送孩子去上学,赶紧开始做春卷、卖春卷。

当孩子放学后,沙拉就不再营业,而是在小炉子上给孩子们做晚饭。

「妈妈再苦再累也没关系,只要你们能好好学习」,这是沙拉对孩子寄予的唯一厚望。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为生活、为孩子疲于奔命,但在沙拉看来,这是一种快乐的付出,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的沙拉,有一天却因邻居的一席话而惊醒。

那天,当3个孩子和往常一样,围着炉子坐等开饭时,邻居过来大声训斥:

「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妈妈,而不是像废物一样,看着妈妈忙碌。」

说完又对沙拉吼道:「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明明已经精疲力尽,却被别人指着鼻子骂自己不称职,委屈的沙拉忍不住直掉眼泪。

邻居解释说:

在以色列家庭,孩子都是需要参与家务劳动的,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和照顾,你这样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03

听了邻居的话,沙拉决定让孩子参与卖春卷,从中得到酬劳,两个儿子的表现让她惊喜。

二儿子直接将春卷批发给了学校餐厅,薄利多销,赚取了利润。

大儿子的方法更出人意料,他借免费品尝春卷的噱头,在学校开展了由他主讲的「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前提是需要购买入场券。

沙拉说,难以相信在短短数日内,之前只会黏着她撒娇的娃娃,摇身一变为精明的小商人。

除了让孩子们卖春卷,沙拉还专门设计了值日表,让孩子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可以说,家务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在妈妈「冷酷」教育下,孩子们不仅感恩妈妈的辛勤付出,更是从小就找到了今后人生的方向。

善于经商的两个儿子,不到30岁就拥有了亿万资产,女儿也当上了出色的外交官。

沙拉写的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

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

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

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

一辈子向父母索要!

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感受父母的辛劳,感恩父母的付出,更能在体验中收获成长,培养出适用一生的能力和素养。

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04

还记得轰动教育界的魏永康事件么?

神童魏永康,在别人还没有完成高中学习时,17岁的他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院。

按理说,如此成绩优异的高材生,该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却不料,还没有取得研究生学历,就被学校勒令劝退。

被劝退的理由,让人瞠目结舌:

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下雪天还穿着单衣、拖鞋在校园里穿梭,从来不知道打扫卫生,臭袜子、脏衣服在寝室随处可见,甚至连正常和同学交流也无法做到。

有人比喻他是「学习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

和很多爸妈想法一样,魏永康的母亲认为,孩子成绩好,将来才有出息,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儿子插手。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当儿子被退学那一刻,怒气冲冲的母亲来到学校责令儿子:「这么好的机会,你不争气,你不如去死好了!」

可悲可叹,明明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如今却又怪我不会飞翔。

诗人于戈曾说:

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

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孩子像一把刀,闲置久了就会生锈,失去原有的锋芒。

再爱孩子,也要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让孩子经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你越不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05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有这样惊人的结论:

干家务的孩子和不干家务的孩子,

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

犯罪率是1∶10。

研究还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想起我一个重男轻女的亲戚,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让女儿洗衣做饭做家务。

而视若珍宝的儿子,从来都不用做任何事,可谓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后来神转折出现了,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儿子连大学都没上。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曾国藩说,看一个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其中一点就是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

美国豪门洛克菲勒家族传了六代,从没出过一个败家子,就因为承袭了从小让孩子记账和做家务的家规。

舍得用孩子,关乎孩子一生的成才与幸福,是伴随孩子一生的隐形财富。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父母:

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劳动,

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

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

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

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

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爱孩子

与天下父母,共勉。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居然这么大

校 对丨晓 白

编 辑丨留 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