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生活」白居寺“包容”探源

「援藏生活」白居寺“包容”探源

白居寺是西藏唯一“一寺容三派”的寺庙。

这三个教派就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格鲁派和布顿派。它们虽然有不同的修行仪轨,但是却能和谐共处,分享同一座大殿。

重要的佛事活动来临的时候,措钦大殿外,空气中弥漫着桑烟的味道、荡漾着信众的祈祷声;大殿最深处,三派僧人围圈而坐,他们盘着腿,身子前倾,正专注地在地面上绘制自己教派的坛城。

「援藏生活」白居寺“包容”探源

白居寺为什么会“一寺容三派”,三个教派可以分享同一措钦大殿?

多方了解后,听到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白居寺修建之初,三派在江孜都存在,而且都程度不同地参与了白居寺的兴建,所以共处一寺;另外一种说法是白居寺修建时间很长,三个教派在修建和使用寺庙的磨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这种状态。

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佛教“包容”思想的本质要义。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吐蕃之初,原来信奉本地宗教苯教的人并不支持,还起了不少摩擦,甚至冲突。相传为了化解矛盾,就有人请来了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就说,这个很容易,苯教不是说万物有神,山神、水神、树神都存在吗,那就都搬到佛教里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不就好了吗?这样藏传佛教就把原来当地的崇拜和信仰统统吸收进来,形成了佛教的万神殿。最后皆大欢喜,佛教在吐蕃站稳了脚跟,当地人也觉得信仰、崇拜的神都是熟悉的,就减少了心理上的反感。这充分说明西藏人民和西藏文明,包括苯教、藏传佛教是开放和包容的。

「援藏生活」白居寺“包容”探源

白居寺始建于公元1390年,后藏大贵族贡嘎帕巴为祭祀先祖修建“桑波仁波林”佛殿,起初叫“江热寺”,属于萨迦派。1403年,江孜法王,贡嘎帕巴之子曲吉·饶丹贡桑帕为了孝敬母亲,为其还愿,迎请当时名声极盛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克珠杰到江孜任佛教总管,并捐资请其主持白居寺的修建。1418年正式开工扩建佛殿、僧舍,直到1437年“十万佛塔”建成,才全部完工。

正是由于萨迦派和格鲁派对兴建工程的参与,包括在萨迦、布顿和古格壁画影响下形成白居寺壁画浓烈的地方特色,再加之经年累月的修建,使得脱胎于萨迦派“江热寺”的白居寺有了格鲁派和布顿派的势力,各派一度互相排斥,但最后还是互谅互让,共处共容。于是,几乎在白居寺建成的同时,就修建了17个扎仓(僧院),分属格鲁、萨迦、布顿三个教派,各教派定期派出各自的堪布协同白居寺大堪布一同管理。

修建白居寺前身江热寺的萨迦派正有着包容的“血脉”。公元13世纪,蒙古征灭宋辽夏金,建立了统一的中央王朝,西藏也归顺了元朝,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萨迦五祖之一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贝桑波的侄子八思巴为帝师,并在六部之外单独设立宣政院,委托八思巴管理西藏,使萨迦派成为西藏各大封建势力之首。忽必烈曾向八思巴提出,大元王朝对萨迦派很是信任和推崇,是不是将来就在西藏只推行萨迦派,其他派别就不必传承了。八思巴果断地拒绝了这一想法,因为他认为应该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其他教派的教义,有不同的教派更有利于对佛教的理解。

「援藏生活」白居寺“包容”探源

白居寺修建的时代也给与了白居寺包容的环境。14世纪中叶,随着元朝的统治在中原地区的土崩瓦解,西藏的萨迦派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也逐渐衰弱。1368年明朝取代了元朝,朱元璋在南京立国后,吸取元代治藏经验教训,一改元代只倚重萨迦派的做法,对西藏采取了“多封众建”的施政方针。萨迦派、格鲁派、噶玛噶举派都得到了敕封,西藏大多数教派都在明朝得到了发展,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江孜法王饶丹贡桑帕也受封为大司徒。白居寺的建设正处于明朝初创、西藏各教派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克珠杰还做过江孜的佛教总管,并主持白居寺的修建,格鲁派、布顿派在白居寺形成影响并扎下根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江孜法王饶丹贡桑帕治下的江孜,又正是轻徭薄赋、发展农牧业经济、弘扬佛教文化的清明之地。据《江孜法王传》记载,为发展宗教文化事业,饶丹贡桑帕请佛教大师讲经说法,建立闻、思、修等研习佛学之所,组织人力、财力缮写佛经,对15世纪的宗教和宗教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被世人冠以“法王”的称号。

所以,如果说元明交替、“多封众建”是白居寺“一寺容三派”的“大背景”;那么,白居寺得以创建的地方,在饶丹贡桑帕治理下的江孜,则为白居寺“一寺容三派”提供了“小气候”。

当然,白居寺“一寺容三派”的最终根源,还是佛教本身的开放、包容。

其实,佛教是世界上最包容的宗教之一。佛陀成道后,倡导“四姓出家,同为释氏”,从王宫贵胄到贩夫走卒,从异教外道到淫女贱民,只要肯发心向道,佛陀都包容接引,成为僧团的一份子。

《金刚经》说:“菩萨要降伏其心,度脱众生,首需去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思惟方式的差异,自然会形成大家彼此之间不同的意见,星云大师说,这就要我们以无私的心胸雅量,包容异己的存在,否则度己不成,又如何奢言利济有情?

藏传佛教各教派、大师,都是相互学习,然后才肇开新派的。

「援藏生活」白居寺“包容”探源

西藏三位在整个宗教史上都具有广泛影响的佛学大师,说来都与白居寺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渊源。他们就是布顿派的布顿大师、萨迦派的仁达哇·宣奴罗追大师和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

布顿大师不仅编撰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目录,而且是第一个把密宗系统化的密宗大师。仁达哇大师是介于布顿大师和宗喀巴大师之间的承上启下的著名大师,更以显宗方面的造诣和贡献闻名西藏。而宗喀巴既曾从布顿大师的门徒中受益布顿大师的密宗思想,并把它组织成完整的密宗系统;更和他的弟子克珠杰直接拜师于仁达哇大师门下学习显宗理论。而克珠杰作为江孜的佛事总管,并一度主持白居寺的修建,白居寺与萨迦派、格鲁派、布顿派的渊源也就十分深厚了。

所以,在白居寺,不同的教派和谐共处,僧人们自由选择信仰。甚至,僧人选择自己信仰的教派后,如果不认同当前的修行仪轨和修行方式,还可以重新选择,改信其他教派。

这一切都在白居寺措钦大殿里完成。

因为他们认为,三个教派只是上师不同、修行的仪轨不同,最终要达到的境界都是一样的。

2018年6月5日

本期执行主编:田冰

「援藏生活」白居寺“包容”探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