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詳解:貧窮+單身 「雙殺」人羣怎麼理財?

案例詳解:貧窮+單身 “雙殺”人群怎麼理財?

今天,我們來真誠地發一篇“窮人”理財的案例~

主人公叫依依,一位30出頭的菇涼~她給自己打的標籤是:一隻來自西南小縣城的貧窮單身狗。

她說,年齡越大,對未來的恐慌、無措和焦慮就越是強烈。這種複雜的生活狀態並不是因為單身,而是來自於當下的工作和經濟狀況。

高中剛畢業那會,就去南下打工了,在經歷了5年乏味的工廠生活後,她毅然決定回到家鄉,開始慢慢融入這個不算髮達,但在努力發展的小城市中。回家後,商貸買了套房,現在在一家國企單位工作,不過眼下還是面臨著“收入低、儲蓄少”的問題。

收入

工資月收入3200元左右,業務收入每月500元,全年獎金總計約8000元(當年業務達成情況好會更多一些)。此外,每月有500元理財收益。

支出

交通費每月100元,水電氣物業費每月150元,生活費每月500元,人情及購物等全年約15000元。另外,還有每月1700元的房貸支出。

金融資產

自有存款5萬,放於貨幣基金;每月基金定投400元,目前已經積累了5500元,雖然現在虧損了330元,不過會繼續堅持定投;另外,平日裡依依還在利用信用卡免息期進行理財。

理財目標

1、希望把商貸轉為公積金貸,騰挪出更多可用資金;

2、兩年內給自己配置好商業保險。

案例詳解:貧窮+單身 “雙殺”人群怎麼理財?

案例詳解:貧窮+單身 “雙殺”人群怎麼理財?

下面,規劃君來逐個分析,並給出適合依依的建議。

1、結餘率良好,但收支仍有優化空間

從收支表的數據看,依依的總體年結餘率為35.28%,大於30%的結餘率標準,是比較健康的。從月支出情況看,月供佔了整個月支出的近7成,可見依依平時的生活開銷並不大。

不過,在其他項中,每年的開銷有15000元。這部分的支出可以細化記賬,看看能否從中找出不必要支出項,省出個幾百塊並不難。

規劃君建議,可以利用記賬軟件。

鑑於依依近五年不打算換工作,且現在的工資漲幅平平,在努力省錢節流外,規劃君還建議依依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尋求一些適合自己的兼職,當然,前提是不影響本職工作。這樣開源節流,才能進一步提高結餘率,增加可用資金。

2、投資結構不太合理,資金利用率還可提高

細心的小夥伴一定發現了,這次沒有整理資產負債表,而是改成了投資品結構表。這裡要提一個概念,叫做“可投資金融資產”。

可投資金融資產是不包括自用房地產、奢侈品等的金融資產。雖然依依是有房一族,但她的房產是用於自住,並非投資,因此這套房產與依依的投資本金沒什麼關係。

也就是說,依依的可投資資本只有5.55萬元,其中有5萬元的貨幣基金和5500元的權益類基金。不過這種資金配置組合太不划算了。

我們建議,降低貨基的投資比例。因為貨基的流動性雖好,但收益低,適合存放緊急備用金這類隨時會用到的錢。

對於依依來說,預留出1萬元作為緊急備用金足夠了,剩下的錢可以放到期限較長的固定收益產品或是投資於優質基金,可以參考60%固定收益產品+40%風險投資產品的結構來配置,爭取把投資組合的年化收益提高到10%,這樣才能有效抵禦通脹,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有一點要單獨說一下,就是關於如何利用信用卡免息期理財的問題。

利用免息期理財,是指平時的開銷刷信用卡,然後把省下的閒置資金用於理財投資。尤其是對於公務員、國企職工來說,貸款利率可能會更優惠一些,如果有大件購置需求,不妨貸款消費,說不定更划算。

與免息期理財看似差不多,但實則差距甚遠的另一行為,叫做

“信用卡套現”。信用卡套現是指使用個人POS機或一些非正常渠道交易進行透支,然後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把套出來的現金去投資,這是法律明令禁止的。一旦被發現,輕則降低額度甚至封卡,重要的是,還會嚴重影響個人徵信,今後的買房買車、貸款等都會受到影響。

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規劃君奉勸各位,還是不要隨便試探法律底線為好。

3、安全感的獲取,和保障也息息相關

依依的另一個理財目標,就是完善個人商業保險的配置,其實這也相當於為自己今後的生活增添一份保障。

目前依依的公司為員工配置了保額為20萬+2萬的健康醫療險,不過具體險種依依自己也不清楚。如果暫且不考慮公司的配置,依依除基礎社保外,可以以意外險+重疾險的組合來補充。

其實,像依依這樣收入不算高的“窮人”不在少數,但你們只要多在理財上下功夫,合理配置投資組合,完善個人保障,照樣能過得不錯,別灰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