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藥業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的8倍 一半以上員工是銷售

來源標題:紅日藥業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的8倍 一半以上員工是銷售

前有藥神,後有疫苗造假!這個夏天,中國的醫藥行業迎來輿論寒冬。那麼中國的醫藥企業到底“差”在哪裡?是研發能力弱?還是監管缺失?對此,新浪財經剖析A股醫藥企業怪象,看看我們的醫藥企業到底“差”哪裡。

新浪財經發現,A股醫藥企業均存在重銷售、輕研發的現象。2017年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年報數據顯示,A股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近300家,其中銷售費用/營業總收入平均佔比約為21.32%,而研發費用/營業總收入平均佔比約為4.83%,如此相差甚多的兩組數據足以說明A股醫藥企業的“通病”。

本期新浪財經剖析A股上市藥企紅日藥業(300026.SZ),從公司的銷售費用、研發支出、市場推廣費用等管中窺豹,尋找中國醫藥企業的“癥結”。

紅日藥業公司全稱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涉及業務包含現代中藥、化學合成藥、生物技術藥、藥用輔料和原料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多個醫藥行業細分領域,公司關聯公司多達41家。

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8倍 公司一半以上員工都是銷售人員

從公司營收佔比來看,中藥配方顆粒行業佔比近52%,其次成品藥佔比達27.6%。從銷售地區來看,華北地區、華東地區營收佔比分別為35.47%、18.14%,為公司主要產品銷售陣地。從產品毛利率來看,成品藥毛利率88.75%,重要配方顆粒毛利率81.96%,產品中血必淨注射液毛利率高達91.27%。

數據顯示,紅日藥業2017年銷售費用為13.39億元,同比降低22%,2016年公司銷售費用為17.17億元。公司披露2017年市場調研費共計3.27億元,會議費2.96億元,學術推廣費2.2億元,業務招待費7752.2萬元。同時,紅日藥業員工總數為5369人,但銷售人員數量竟有2806人,佔比高達52.2%。同時,按照逾13億的銷售費用可測算銷售人員2017年均花費47.7萬元。

對於3.27億元的市場調研費和2.96億元的會議費,紅日藥業並沒有披露細節。

反觀紅日藥業的研發投入,2017年公司研發投入共1.66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為4.92%,研發人員數量為592人,佔總員工比例為11%。

可以看出,紅日藥業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8倍,公司一半以上的員工都是銷售人員,僅10%的員工為研發人員。

紅日藥業曾捲入“廣東基藥腐敗案”

紅日藥業拳頭產品血必淨注射液營收金額高達6.84億元,佔總營收的20.28%。可以看出,血必淨注射液一款產品撐起了超2成的營收。但是早在2014年,正是這款產品讓紅日藥業捲入了廣東基藥目錄增補腐敗案中。在地方基藥招標中權力尋租是經常性事件,一款產品若進入國家基藥就意味著有了市場保障,因為隨著醫保報銷比例越來越高,進入基藥目錄的企業利益更能得到保障。

在2014年發生的廣東基藥腐敗案中,三信製藥老闆魏林華因商業賄賂罪被檢察院逮捕,公司近1.7億元賬戶被查封。而據相關報道稱,紅日藥業的“血必淨注射液”能進入基藥增補目錄,離不開三信製藥“幫助”。

從紅日藥業披露的數據可知,公司主要銷售區域集中在華北、華東,對於進入廣東地區基藥增補目錄或許難度較大。有藥企銷售負責人曾表示,一般情況下有的在當地實力比較弱的藥企會與專門的大型藥企商業公司合作,在其幫助下要進基藥目錄比較容易操作。其中,藥品銷售一般會通過代理商,尤其是實力較小的藥企,不同的代理商有的會有不同的分工,如負責醫院銷售端或包攬前期的招投標工作等,而費用則都不菲。

當時,有報道指出,紅日藥業正是通過這種代理模式,與廣東省衛計委等取得某種聯繫而競標成功的。

红日药业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的8倍 一半以上员工是销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