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東轉讓股份套現近19億,紅日藥業實控人成謎

此前陷入股權之爭的紅日藥業(300026.SZ)股權結構再生變,來自成都的國資企業將上位公司第一大股東。

11月26日晚,紅日藥業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天津大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通集團),實控人、董事長姚小青,副董事長孫長海計劃向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興城集團)合計轉讓近4.88億股,轉讓完成後,興城集團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這也宣告了大通集團此前籌劃的另一份股權轉讓計劃的破產。同日晚,紅日藥業稱,大通集團終止向北京高特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高特佳)實際控制的天津高特佳海河懿福健康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海河健康)轉讓其持有的公司3.01億股股份事項。

今年6月5日,當時還是紅日藥業控股股東的大通集團(持股21.19%)與北京高特佳達成股份轉讓協議,並向北京高特佳方面委託剩餘股票表決權。在隨後的6月21日,雙方又簽訂補充協議,明確以北京高特佳實際控制的天津星澤睿成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後更名為海河健康)作為主體受讓大通集團持有的紅日藥業3.01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0%),轉讓價格為3.83元/股,即轉讓總價近11.53億元,同時取消股票表決權委託事項。

然而近半年過後,大通集團的這一股份轉讓事項由另一份股份轉讓計劃代替,受讓方則變更為一家國有獨資企業。根據大通集團、姚小青、孫長海與興城集團簽署的協議,這三名股東分別向興城集團轉讓3.45億股、1.37億股、58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分別為11.45%、4.55%、0.2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權轉讓價格和此前大通集團計劃轉讓給北京高特佳的價格保持不變,均為3.83元/股,相較於公司最新股價溢價約15%,而跌破轉讓價或許也是導致高特佳方面退出的原因。

按照3.83元/股的價格計算,此次大通集團、姚小青、孫長海將分別套現13.20億元、5.25億元、0.22億元,合計接近18.68億元。

在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大通集團、姚小青、孫長海持有紅日藥業的股權分別從此前的21.19%、18.23%、0.90%下降至9.74%、13.68%、0.70%;興城集團將獲得紅日藥業近16.20%的股份,並取代大通集團上位公司第一大股東,大通集團則退居第三大股東位置,姚小青則依然是第二大股東。

三股东转让股份套现近19亿,红日药业实控人成谜

目前,紅日藥業的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為姚小青。姚小青及其一致行動人孫長海、姚晨(姚小青之子)目前合計持股20.70%,此次股份轉讓完成後,合計持股比例降至15.95%。

實際上,作為紅日藥業創始人的姚小青在過去的數十年中並未獲得紅日藥業的控制權,這家公司長期被姚小青在創業初期引入的大通集團的李佔通實際控制。

今年6月,姚小青才正式獲得實控人地位。6月22日,姚小青與孫長海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加之姚小青之子姚晨還持股1.57%,故姚小青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20.70%,公司認為足以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

同時,原控股股東大通集團也承諾放棄紅日藥業控股股東地位,認可姚小青作為紅日藥業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因此姚小青被認定為公司實控人。這也意味著,大通集團與姚小青之間多年的控制權暗戰落下帷幕。

大通集團放棄紅日藥業控制權的主因或在於股權質押導致的債務危機,此前其因相同的原因已放棄了另一家公司大通燃氣(000593.SZ)的控制權。目前,大通集團持有的紅日藥業股份近乎被全部質押;若無法按照協議約定解除質押,此次轉讓恐難成行。

但在興城集團順利成為紅日藥業第一大股東後,公司股權結構依舊顯得分散,是否還存在實控人似乎仍有待進一步確定,公司公告也並未作出說明。紅日藥業方面對此表示,雙方協議中也沒有確定實控人的情況,目前正在準備權益變動報告書,可以關注後續進展公告。

在目前國資紛紛向民營企業伸出援手的情況下,興城集團未來是否有可能獲得紅日藥業控制權?興城集團應該具備這樣的實力,該公司是成都市國資委全資持股的國有企業,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本55.25億元。官網顯示,興城集團主營建築施工、地產開發、醫療健康、文化旅遊、資本運營與資產管理五大產業;截至2018年6月底,資產總額1378億元,淨資產405億元。

從轉讓方來看,大通集團轉讓股份是出於解決自身危機需求,而此前才獲得紅日藥業控制權的姚小青及其一致行動人孫長海此次也選擇轉讓部分股權套現或許反映出其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擔憂。

紅日藥業是一家以中藥製劑與配方藥物起家的企業,目前形成了中藥配方顆粒、成品藥、原料藥及輔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業務佈局;其中的成品藥多以注射液產品為主,但核心產品血必淨注射液被多地列入重點監控目錄,雖然今年上半年營收出現增長,但從趨勢來看,中藥注射液行業的整體下滑趨勢未發生改變,未來恐怕依然會繼續承壓。

從整體業績來看,去年公司營收淨利出現自2009年上市以來首次下降,其中一大原因便是血必淨注射液因被監控等原因而大致收入大幅下降。今年以來,公司業績依舊承壓,前三季度淨利潤約為4.63億元,同比增長不到3%,遠低於收入近27%的增速,營業成本和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壓縮了盈利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紅日藥業還因一份裁判書引發市場關注,其在2014年底因四川一男子收集的“商務往來送禮的清單和不正當商業行為的文件”而被敲詐2099個比特幣,但當時公司並未主動報案。這也引發市場猜測和對公司銷售費用迅猛增長的詬病。

紅日藥業控制權是否會再次變更還未可知,但資本市場對公司抱上國資“大腿”的反響平平。11月27日,公司股價高開低走,截至收盤報3.33元/股,下跌0.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