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的碎片化阅读

2017,我的碎片化阅读

(图片选自花瓣网)

周四,看见前同事2017年的个人书单,累计读书70本,还是蛮震撼的。

因为从书的数量上来说,我没有读那么多,但如若从文字的数量上看,我可能并不会比他少,因为阅读已经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阅读,按照今天的说法,大部分都是经由手机的“碎片化阅读”。

很多人会批判这种阅读,认为没有深度,没有体系,对自我成长没有帮助。

然而我不这样认为。如果把“碎片化阅读”看成是工具,我们就知道,工具的好坏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就像你手中的刀,用得好,是切菜切水果的利器;用得不好,是伤人伤己的凶器。

要发挥碎片化阅读的益处(也相当于是正确使用手机),我想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一、自媒体(APP)选择

现在是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每天一睁开眼睛,巨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如果你不懂得选择,就会罹患信息焦虑症,这也想看,那也想看,却怎么也看不完,然后就有可能转化成信息逃避症,反正怎么也看不完,那就不看算了。

这两种态度都不对,其实只需要懂得选择就行。

自媒体平台有很多,选择你最喜欢或者最适合你的那一个,最多两个安装在手机上。

然后每一个自媒体平台上,又有各种资讯,你接下来需要做第二次选择。

据说微信公众号有2000多万个,每天产生的内容,不要说今生今世,估计三生三世都看不完。

这时候,你可以结合你的专业、爱好,以及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了解的资讯,选择一二十个公众号进行关注。

我目前关注的公众号有28个,一部分与我的专业有关,经济、管理、人力资源、职场、理财等相关的公众号;一部分与我的兴趣爱好相关,心理、沟通、文学等;还有一部分则是对国家时政、互联网等的了解,如人民日报、36氪等。

每天你可以集中时间阅读,也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阅读。

三、知识体系的构建

这一点是针对碎片化阅读对专业及职业的帮助来说的,不涉及兴趣爱好及时政新闻。

也是我要谈到的重点,因为毕竟混社会更多靠的是专业及职业。

碎片化阅读要产生作用,要开阔你的视野、拓展你的思维、修正你的观念,尤其是对专业及职业知识的构建,继而转化成现实的技能或者能力,我觉得你需要首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否则,你读到的零零散散的信息,如星星点点般散落在记忆里,最终一定会消失,就像从来没有看过一般。

而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要从原典书籍开始,我的方法是:

(1)确定方向,比如提升沟通能力

(2)大量阅读,先从该领域最顶层、最一流、最厉害的书籍开始

(3)构建体系,比如沟通知识体系

(4)继续阅读,这时候可以开始碎片化阅读,比如对沟通的一些研究、沟通故事、沟通技巧等

(5)借鉴他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或调整体系

(6)实践运用

(7)反思总结提高

除了确定方向之外,上述步骤并不一定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重点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然后,所有的碎片化阅读,因为有了体系,将起着修正、完善、改进的作用,有时候是锦上添花,有时候是雪中送炭;时而小修,偶尔大改,不会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尔后会产生聚焦(focus)的巨大威力。

四、内容梳理

每一个碎片(每一篇文章)不能读完就完了,要总结、分类,然后收藏,为了便于以后查找,你甚至需要“标签”。

首先说总结,也就是要明确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论点、论据是什么,可以放在我知识体系的哪一个板块,是补充,还是完善等。

然后分类收藏(推荐使用印象笔记),并标上关键词标签,这对于以后回看和查找非常有帮助。

还有好的文章,要复习,要分享,要讲给别人听,然后去实践。

所以,“碎片化阅读”也会成就你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