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成高頻詞彙,34家主要奢侈時尚品牌2018第一季財報

“中國市場”一詞開始成為各大奢侈時尚品牌財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2017年,中國奢侈品銷售額達到人民幣1,420億元,較2016年大漲約20%,創下自2011年以來最大增幅,中國消費者消費著全球將近46%的奢侈品,其中境外消費佔主導,佔比約為77%。

中國市場成高頻詞彙,34家主要奢侈時尚品牌2018第一季財報


. . .

財報小結

市場調研機構RBC早前發佈的其一項關於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調研報告顯示,在對643位18至65歲的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後發現,中國消費者對購買服裝、鞋類和美容產品的興趣大於手袋、手錶和珠寶。

中國市場成高頻詞彙,34家主要奢侈時尚品牌2018第一季財報

不過,隨著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時尚意識愈發成熟,以及對個性化的重視,高端小眾設計師品牌或將對傳統奢侈品牌的市場地位造成衝擊。

中國市場成高頻詞彙,34家主要奢侈時尚品牌2018第一季財報

目前在奢侈品領域佔據霸主地位的依然是LVMH

,市值約為1,400億歐元,但其競爭對手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正奮起直追,自去年初以來,市值增幅超過80%。

中國市場成高頻詞彙,34家主要奢侈時尚品牌2018第一季財報

去年同期已錄得20年來最高增幅的Gucci今年第一季度再創新高,銷售額同比大漲49%至18.66億歐元,已連續9個季度領跑奢侈品行業,推動開雲集團股價創歷史新高,LVMH時裝皮具單位的銷售額在第一季度的增幅則為16%至42.7億歐元。

中國市場成高頻詞彙,34家主要奢侈時尚品牌2018第一季財報

此外,以Tod's、Salvatore Ferragamo等品牌為代表的意大利奢侈品集團則受困於自身保守的管理模式,目前依舊處於轉型陣痛期。

中國市場成高頻詞彙,34家主要奢侈時尚品牌2018第一季財報

而在運動領域,Adidas仍在不斷挑戰Nike的霸主地位。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Adidas集團銷售額上漲10%至55.9億歐元,與此同時,Adidas在北美地區的銷售額增長了21%,繼續挑戰Nike的主場優勢。而Nike在北美的最後一個季度銷售額下降了6%至35.7億美元。

中國市場成高頻詞彙,34家主要奢侈時尚品牌2018第一季財報

快時尚今年的市場局勢仍舊低迷,Inditex集團選擇通過以Zara打頭髮力新零售來進行突圍。H&M集團則在不斷推出新品牌的同時,加快在線業務的佈局,旗下核心品牌H&M已於今年3月21日入駐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天貓,以刺激業績加速增長。

中國市場成高頻詞彙,34家主要奢侈時尚品牌2018第一季財報

日本快時尚巨頭優衣庫則通過與不同設計師推出聯名提高時尚度而獲得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青睞。

以下是市場主要品牌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依股價波動排序,涵蓋奢侈品牌、輕奢、快時尚、運動以及美妝集團。


. . .

奢侈及輕奢品牌

Prad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7%,市值約為1,178億港元。

Prada集團去年收入約30.56億歐元,同比下跌3.6%,淨利潤則下跌4.3%至2.49億歐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72%增長至73.5%,期內大中華的銷售額為6.459億歐元,按當前匯率計錄得增長4.6%。

Aeffe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3%,市值約為3.4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3個月內,Moschino母公司Aeffe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19.7%至9,520萬歐元,利潤率為21.4%。期內,成衣部門收入上漲17.5%至7,210萬歐元;鞋類和皮具部門銷售額同比大漲26.2%至3,200萬歐元。

Moncler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2%,市值約為95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3個月內,Moncler銷售額同比大漲20%至3.32億歐元,按恆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28%。Moncler在財報中特別強調,中國市場銷售表現尤為強勁,得益於漫長的冬季和中國春節的雙重推動。

愛馬仕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2%,市值約為612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愛馬仕銷售額同比大漲11%至14億歐元,特別是在中國內地消費者的推動下,除日本外的亞洲地區本季度增幅達16%。此外,繼今年1月在香港開設了900平方米的旗艦店後,愛馬仕於上月又在長沙開設了新的門店。

開雲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2.5%,市值約為616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開雲集團收入繼續受到核心品牌Gucci業績的強勁推動,同比大漲27.1%至31.07億歐元,可比銷售額增幅為36.5%。期內,開雲集團所有分銷渠道均錄得增長,其中零售渠道銷售額可比增幅為39.9%,在線銷售額實現翻倍。

LVMH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9.5%,市值約為1481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內,LVMH銷售額同比上漲10%至108.5億歐元,核心的時尚皮具部門銷售額大漲25%至42.7億歐元,2016年第一季度則無增長,顯然,集團於去年6月以65億歐元收購的Dior時裝部門對銷售額的增長作出很大貢獻。

Ferragam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0%,市值約為42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Salvatore Ferragamo銷售額同比下滑1.7%至3.04億歐元,已連續7個季度錄得下滑,淨利潤同比大跌18.8%至900萬歐元。

Canada Goo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0%,市值約為40億美元。

在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三個月內,Canada Goose 銷售額同比大漲27.2%至2.658億加元,約合2.11億美元,毛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203億加元增至1.69億加元,淨利潤同比飆升 60.8% 至6,290萬加元。

歷峰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8%,市值約為506億瑞士法郎。

得益於珠寶首飾等硬奢侈品銷量的回升,歷峰集團前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0%至87.24億歐元,其中亞太地區銷售額增幅高達20%至33.57億歐元,已超過歐洲成為集團最大的市場。

Hugo Boss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市值約為53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Hugo Boss集團銷售額與上年同期持平,錄得6.5億歐元。淨利潤增長3%達5,000萬歐元。期內,中國銷售額增幅達11%,美洲地區銷售額增幅則為6%,但在德國市場卻錄得5%的跌幅。

Burberry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市值約為74.59億英鎊。

在截至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內,Burberry銷售額同比下跌2%至7.19億英鎊,按即時匯率計算則增長1%,可比銷售增幅為2%。據分析師預計,由新首席執行官Marco Gobbetti負責的首個財年,Burberry年收入將達27.3億英鎊,營業利潤預計將達到4.53億英鎊。

Tapestry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市值約為129億美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33%至13.22億美元,淨利潤則同比大漲14.7%至1.4億美元,毛利率為68.7%。前三財季,Tapestry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31%至43.96億美元。

Michael Kors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市值約為96億美元。

Michael Kors 集團在截至12月31日的三個月內,銷售額同比增長6.5%至14.4億美元,淨利潤則同比大跌19.1%至2.19億美元。其中,Michael Kors 品牌銷售額同比減少 1.99%至13.25億美元,集團於去年收購的英國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則貢獻了1.147億美元的收入。

Tod's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4%,市值約為19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Tod's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5.2%至2.261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為2.385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算,收入減少1.8%至2.341億歐元。核心品牌Tod's銷售額受同比減少2.8%至1.19億歐元,已連續9個季度錄得下滑,而Roger Vivier的銷售額則結束了一直以來的增長態勢,首次錄得8.7%的跌幅至3780萬歐元。


. . .

快時尚及運動品牌

I.T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8%,市值約為51億港元。

在截至2017年11月30日止3個月內,I.T集團在香港及澳門地區的可比銷售同比增長2.4%。中國內地同比增長1.5%,日本及美國同比增長25.5%。 公告顯示,由於內地消費者重新到香港購物,以致香港分部能夠取得較強的可供比較店鋪銷售增長。

Under Armour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8%,市值約為78億美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Under Armour收入同比增長5.9%至11.85億美元,其中批發銷售額同比增長1%至7.79億美元,零售渠道銷售額則同比大漲17%至3.52億美元。按地域劃分,集團在北美地區的收入相對平穩,在國際地區的銷售額則錄得24%的顯著增長。

Pum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4%,市值約為63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於今年1月被開雲集團剝離的德國運動品牌Puma銷售額同比增長12.5%至11.3億歐元,報告表示,期內業績的增長主要受亞太地區銷售表現強勁的推動,特別是在中國市場銷售額高達34.8%的增幅。

Adidas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1%,市值約為398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Adidas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9%至55.9億歐元,毛利率增至51.1%,其中,Adidas品牌銷售額增幅達兩位數,Reebok銷售額同比下跌3%。就地區而言,集團在北美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均錄得雙位數漲幅。

NIKE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8%,市值約為1095億美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三財季內,Nike集團錄得虧損9.21億美元,上年同期利潤為11億美元,收入增長7%至90億美元,上年同期為84億美元。FactSet此前預期其收入為88億美元。

迅銷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6%,市值約為5.15萬億日元。

在截至今年2月底止的上半財年內,收入和經營利潤均創同期歷史最高記錄,其中,綜合收入增長16.6%至1.1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99億元,毛利增長18.5%至5,856.3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43億。

VF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3%,市值約為310億美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Vans母公司VF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21.8%至30.5億歐元。期內,核心品牌Vans銷售額增同比大漲45%,The North Face銷售額同比增幅為11%,Timberland銷售額上漲5%,Wrangler銷售額上漲3%,Lee銷售額則同比下跌6%。

Inditex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8%,市值約為846億歐元。

在截止1月31日的2017財年內,Inditex 集團銷售額增長9%至253.4億歐元,告別兩位數的增長。期內,電商渠道成為集團業績最主要的增長動力,來自該渠道的銷售額增幅達41%,佔總收入的 10%,約合 25.3 億歐元。

H&M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6%,市值約為2117億瑞典克朗。

在截至2月28日的三個月內,H&M集團利潤同比暴跌44%至13.7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18.8億元,銷售額則同比下跌1.7%至461.2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352億元。為促進業績儘快復甦,H&M集團正在加速佈局電商市場,並已正式入駐天貓平臺開設旗艦店。

Skechers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4%,市值約為47億美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Skechers銷售額同比大漲16.5%至12.5億美元,淨利潤則同比大漲25.2%至1.17億美元。其中,國際市場則錄得17.6%的驚人增長。目前國際市場已成為Skechers業績增長的主要引擎,品牌在除美國以外的地區擁有2,197個銷售點。

L Brands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7%,市值約為90億美元。

據維密母公司L Brands最新發布的月度數據顯示,集團4月銷售額同比上漲4%至7.516億美元,可比銷售則與去年同期持平,主要受復活節假期影響。

Espirt母公司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9%,市值約為49億港元。

在截至12月31日的上半財年內,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銷售額同比下滑3.4%至80.39億港元,淨虧損達9.54億港元。集團稱業績的低迷主受實體零售遭遇寒冬以及中國內地業績持續下滑影響,並計劃關閉香港旗艦店以提升集團的盈利能力。

Superdry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43%,市值約為10億港元。

據Superdry發佈的2017年全年財報顯示,儘管遇到英國雪災,但其銷售額繼續錄得強勁增長,去年全年其收入大漲22.1%至16億英鎊,其中批發渠道銷售額增幅為29.6%,電商渠道增幅為25.8%。


. . .

美妝集團

資生堂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0%,市值約為3.33萬億日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中,日本最大化妝品集團資生堂銷售額同比增長13.5%至2,638.6億日元,連續第四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增長,營業利潤則同比大漲95.3%至471.4億日元。

歐萊雅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8.5%,市值約為1,138億歐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內,全球最大美妝零售集團歐萊雅銷售額受貨幣匯率波動的負面影響,同比下跌1%至67.8億歐元,期內集團旗下所有部門均錄得增長,特別是蘭蔻、YSL、Giorgio Armani和契爾氏等高端品牌,平均增幅超過10%,電商渠道收入的增幅達33.8%。

雅詩蘭黛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6%,市值約為508億美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三季度內,雅詩蘭黛集團收入同比大漲18%至33.7億美元,淨利潤則同比大漲25%至3.72億美元。報告期內,集團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業績增幅最為強勁,銷售額同比大漲38%至7.73億美元。

歐舒丹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0.14%,市值約為214億港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2018財年內,L'Occitane歐舒丹集團銷售額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4.6%至13.19億歐元。期內,歐舒丹零售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74.9%,達9.88億歐元,其中電商銷售額按固定匯率計算大漲19.2%,佔零售銷售額的13.7%。

寶潔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9%,市值約為1,839億美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SK-II母公司寶潔集團營收同比增長4%至162.8億美元,淨利潤則錄得25.1億美元,均超過分析師預期。美妝部門銷售額增長10%至29.34億美元,淨利潤增長23%至4.88億美元,為表現最好門類,高端美妝產品銷售增長強勁。

Revlon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0%,市值約為9.5億美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Revlon集團銷售額同比下滑5.7%至5.6億美元,毛利率為58.7%,其中核心品牌Revlon銷售額同比減少6%至2.29億美元,Elizabeth Arden的銷售額則錄得10.4%的強勁增幅至1.06億美元,香水部門銷售額大跌16%至9,140萬美元。

COTY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9%,市值約為109億美元。

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Coty集團淨銷售額同比增長9.4%至22.2億美元,淨虧損則較上年同期的1.642億美元減少至7,700萬美元。Coty首席執行官Camillo Pane表示,集團未來將通過扶持高增長潛力的小品牌、精簡投資組合以推動業績長期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