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經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雕刻經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時隔五年,周蕙終於推出了她的全新專輯《不被遺忘的時光》。如果在第一時間告訴你,這是一張全翻唱的專輯,你一定會因此感到一些小失望,因為大多數人對於這種翻唱專輯,多少會有先入為主的成見,認為它代表著低成本、低投入,至少比起原創性專輯來講,會給人一種偷懶的感覺。

但這世界上最容易的是翻唱,最難的也是翻唱。翻唱容易是因為在你唱之前,已經有了經典的模板,你可以模仿也可以繞過,有了參照物之後,歌聲就不會迷路。

而翻唱難,就是因為經典的原唱,永遠會成為你的阻礙,無論你怎麼想辦法,歌迷的第一印象,就已經讓你落後原唱幾個身位,不一樣的起跑卻要超越?談何容易。

但周蕙這張《不被遺忘的時光》真是一張好的翻唱專輯,甚至可以說是近幾年華語樂壇水準最高、可以當成標杆的翻唱專輯

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不被遺忘的時光》這張專輯,幾乎在每個環節,都做到了一張經典翻唱專輯的必備屬性。

雕刻經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不被遺忘的時光》專輯在選曲上,精選了上世紀60到80年代十位天后的作品,雖然跨度很大,而且編曲也比較多遠化,但相對於女歌手原作的選曲點,以及圍繞著愛的主題點,也讓整張專輯的概念非常統一,避免了翻唱專輯一首歌曲一種風格,十首歌曲各自不搭的尷尬。

除此之外,《不被遺忘的時光》的選曲,雖然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但也有一些對這個時代的年輕歌迷來講,並不太熟悉的作品。像張俐敏的《再看我一眼》,就屬於那些慢慢消失在歲月記憶裡的經典。而這次周蕙以翻唱的方式傳承,既和《不被遺忘的時光》這張專輯的概念相契合,其實也是一張成功翻唱專輯必須讓人有種新發現的體現。

雕刻經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翻唱專輯的靈魂雖然是人聲,但支撐起靈魂之聲的關鍵,還是編曲。《不被遺忘的時光》這張專輯在音樂上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它在編曲上的匠心、精緻和細膩。

和現在許多翻唱歌曲,為了顛覆而顛覆的編曲不一樣,《不被遺忘的時光》裡的音樂,都是基於原曲的意境進行編曲,不刻意、不牽強。在這個基礎上發揮的音樂想象力,也常常給人別開生面的驚喜。

雕刻經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比如和MATZKA合作的《今天不回家》,在我印象中,就是第一次由雷鬼曲風來演繹這首經典,不僅傳承了原曲那種火熱、熾烈的情緒,也用一種全新的音樂想象力,為經典注入了新的靈魂。

用拉丁風格編曲的《再看我一眼》和《愛你在心口難開》,不僅是用了異域風情,而且恰恰是用拉丁民族熱情奔放的音樂性格,很好地詮釋了這兩首歌同樣熱情濃愛的主題,這種用曲風來配合歌曲主題,並放大作品主題的製作方式,才尤其考量音樂人對音樂的把握能力。

從人聲演繹來講,周蕙在這張專輯中的表現,也是教科書級的

在這個以大聲為美、以技巧為高的時代,周蕙在《不被遺忘的時光》專輯裡的表現,突出的則是精準與精妙。

雕刻經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或者也可以這麼說,周蕙在這張專輯裡,是在雕刻經典

不過度、恰恰好,就是周蕙在這張專輯裡演唱風格的最好總結。開場的《偶然》,在爵士基調裡,周蕙的聲線不濃不淡卻又如泣如訴,真正體現出徐志摩原詞那種詩意的呢喃效果,不矯情也不縱情,那種平靜的人聲之美,也就很好地突出了作品的幻滅之美。

作為蔡琴的名作,《被遺忘的時光》幾乎已經被刻下了蔡琴的烙印,那種醇厚的低音,那種時光靜止般的留聲機流轉感,已經成了這首歌曲的標配。而這次的周蕙,則以一種情緒的遞進,重新激活了《被遺忘的時光》裡那種感性的溫度和溫暖,大量鼻音的運用,不僅更私語化、更有親和力,之後高音區短瞬的盤旋,既讓作品有了昇華的層次,也讓感性空間變得更立體。如果說唱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衡量,那周蕙在這首歌曲裡體現的人聲魅力,恰恰就是她的唱商——真高。

雕刻經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其它像《再看我一眼》、《愛的路上我和你》和《愛你在心口難開》等等熱烈型的歌曲,周蕙同樣強在一個控制力。恰到好處的火候把握,也讓這些歌曲裡的歌者本人,在情緒上並沒有失控,在熱情奔放之餘,同樣還是有著大家閨秀的氣質。而現在的樂壇,也確實太缺少這種收放自如,有著貴婦氣質的歌手了。

其實,一張好的翻唱專輯,也應該是歌手有著自我挑戰的專輯,這次周蕙在新專輯裡很多快歌的嘗試,就是對自我音樂的一種拓展,也是對自我音樂性格的全新塑造。很多歌手對於翻唱專輯,總是擺脫不了一個翻字,無論是借鑑原唱,或者想繞開原唱,其實都說明翻成為了翻唱的阻礙。

雕刻經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而周蕙在這張專輯裡表現,更像是她把十首歌曲當成了從來沒有錄音的作品,並且從自我的角度去演繹、去詮釋,並且成為了自己音樂生涯階段性的代表作品。所以,除了那些經典的旋律不該被遺忘之外,這張專輯也不應該被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