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经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雕刻经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时隔五年,周蕙终于推出了她的全新专辑《不被遗忘的时光》。如果在第一时间告诉你,这是一张全翻唱的专辑,你一定会因此感到一些小失望,因为大多数人对于这种翻唱专辑,多少会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认为它代表着低成本、低投入,至少比起原创性专辑来讲,会给人一种偷懒的感觉。

但这世界上最容易的是翻唱,最难的也是翻唱。翻唱容易是因为在你唱之前,已经有了经典的模板,你可以模仿也可以绕过,有了参照物之后,歌声就不会迷路。

而翻唱难,就是因为经典的原唱,永远会成为你的阻碍,无论你怎么想办法,歌迷的第一印象,就已经让你落后原唱几个身位,不一样的起跑却要超越?谈何容易。

但周蕙这张《不被遗忘的时光》真是一张好的翻唱专辑,甚至可以说是近几年华语乐坛水准最高、可以当成标杆的翻唱专辑

这么说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不被遗忘的时光》这张专辑,几乎在每个环节,都做到了一张经典翻唱专辑的必备属性。

雕刻经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不被遗忘的时光》专辑在选曲上,精选了上世纪60到80年代十位天后的作品,虽然跨度很大,而且编曲也比较多远化,但相对于女歌手原作的选曲点,以及围绕着爱的主题点,也让整张专辑的概念非常统一,避免了翻唱专辑一首歌曲一种风格,十首歌曲各自不搭的尴尬。

除此之外,《不被遗忘的时光》的选曲,虽然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但也有一些对这个时代的年轻歌迷来讲,并不太熟悉的作品。像张俐敏的《再看我一眼》,就属于那些慢慢消失在岁月记忆里的经典。而这次周蕙以翻唱的方式传承,既和《不被遗忘的时光》这张专辑的概念相契合,其实也是一张成功翻唱专辑必须让人有种新发现的体现。

雕刻经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翻唱专辑的灵魂虽然是人声,但支撑起灵魂之声的关键,还是编曲。《不被遗忘的时光》这张专辑在音乐上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它在编曲上的匠心、精致和细腻。

和现在许多翻唱歌曲,为了颠覆而颠覆的编曲不一样,《不被遗忘的时光》里的音乐,都是基于原曲的意境进行编曲,不刻意、不牵强。在这个基础上发挥的音乐想象力,也常常给人别开生面的惊喜。

雕刻经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比如和MATZKA合作的《今天不回家》,在我印象中,就是第一次由雷鬼曲风来演绎这首经典,不仅传承了原曲那种火热、炽烈的情绪,也用一种全新的音乐想象力,为经典注入了新的灵魂。

用拉丁风格编曲的《再看我一眼》和《爱你在心口难开》,不仅是用了异域风情,而且恰恰是用拉丁民族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很好地诠释了这两首歌同样热情浓爱的主题,这种用曲风来配合歌曲主题,并放大作品主题的制作方式,才尤其考量音乐人对音乐的把握能力。

从人声演绎来讲,周蕙在这张专辑中的表现,也是教科书级的

在这个以大声为美、以技巧为高的时代,周蕙在《不被遗忘的时光》专辑里的表现,突出的则是精准与精妙。

雕刻经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周蕙在这张专辑里,是在雕刻经典

不过度、恰恰好,就是周蕙在这张专辑里演唱风格的最好总结。开场的《偶然》,在爵士基调里,周蕙的声线不浓不淡却又如泣如诉,真正体现出徐志摩原词那种诗意的呢喃效果,不矫情也不纵情,那种平静的人声之美,也就很好地突出了作品的幻灭之美。

作为蔡琴的名作,《被遗忘的时光》几乎已经被刻下了蔡琴的烙印,那种醇厚的低音,那种时光静止般的留声机流转感,已经成了这首歌曲的标配。而这次的周蕙,则以一种情绪的递进,重新激活了《被遗忘的时光》里那种感性的温度和温暖,大量鼻音的运用,不仅更私语化、更有亲和力,之后高音区短瞬的盘旋,既让作品有了升华的层次,也让感性空间变得更立体。如果说唱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那周蕙在这首歌曲里体现的人声魅力,恰恰就是她的唱商——真高。

雕刻经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其它像《再看我一眼》、《爱的路上我和你》和《爱你在心口难开》等等热烈型的歌曲,周蕙同样强在一个控制力。恰到好处的火候把握,也让这些歌曲里的歌者本人,在情绪上并没有失控,在热情奔放之余,同样还是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而现在的乐坛,也确实太缺少这种收放自如,有着贵妇气质的歌手了。

其实,一张好的翻唱专辑,也应该是歌手有着自我挑战的专辑,这次周蕙在新专辑里很多快歌的尝试,就是对自我音乐的一种拓展,也是对自我音乐性格的全新塑造。很多歌手对于翻唱专辑,总是摆脱不了一个翻字,无论是借鉴原唱,或者想绕开原唱,其实都说明翻成为了翻唱的阻碍。

雕刻经典的周蕙,塑造了完美的自我

而周蕙在这张专辑里表现,更像是她把十首歌曲当成了从来没有录音的作品,并且从自我的角度去演绎、去诠释,并且成为了自己音乐生涯阶段性的代表作品。所以,除了那些经典的旋律不该被遗忘之外,这张专辑也不应该被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