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小米誰更厲害?

要問手機品牌的粉絲互相撕逼哪家強?就數小米和華為這一對冤家了。只要你在網上說一家的好與不好,總會有人說你是另外一家的粉絲攻擊你,說你是水軍,說你拿了錢,為了黑而黑等等。


華為小米誰更厲害?

我們都知道2016年是小米遭遇滑鐵盧的一年,小米手機拒絕公佈2016年手機銷量,只是宣佈了2017年營收目標為1000億。但是根據數據統計,小米手機2016年出貨量在5000萬臺以內,營業收入在600億以內。
華為小米誰更厲害?

華為消費者BG,也就是手機業務,大約賣出了1.39億臺手機,營業收入是1798億,佔到了華為全年總收入的34.5%,華為消費者BG2016年的營業收入差不多是小米2017年營收目標的一倍。那小米到底還有沒有機會超越華為嗎?現實很殘酷,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說誰定的目標高誰就能贏的,其實我覺得不可能,手機方面,小米要超越華為不可能。

小米和華為,產品都不是隻有手機,還有其他相關科技產品來提供公司的營業額。
華為小米誰更厲害?

如今華為的手機業務已經佔到華為企業利潤的1/3,華為手機也不再是可無人問津的小產業了。這些年華為在手機端的研發與設計投入與蘋差不多,技術專利和知識產權不斷夯實,在國際舞臺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行業標準,國際競爭力凸顯,堪稱行業第一。就技術儲配、行業影響力、專利和行業技術標準而言,小米不存在超越的說法,趕超更為貼切。如:同時期兩家國產的手機處理器——松果和麒麟就在不同一技術層面,處理器上小米基本受制於人,被高通制約,傳言小米還有高通的股份,還不能叫純國產,手機基帶方面,世界上有高通,華為等,如今5G標準也有華為的準則。所以技術上小米就很難有突破和超越。營銷和用戶群體方面也許小米會有所優勢。雖然硬件和技術只能追趕華為,但好產品也可以合眾技之長驚豔於世,小米對智造工業材料及工藝的探索,未來是華為的追趕點,小米的工藝匠心,也許會領路整個行業,如陶瓷和金屬工藝手機行業中,贏得消費群體和企業文化認可度,在人的不同年齡、知識、閱歷都會有粉絲,兩者的手機產品有很好的補充,所以不存在超越,只是市場的補充。好的產品營銷手段也很關鍵,所以不用在乎誰多誰少。國民素質和文化認可,這些應該成為兩公司未來推動社會進步的共同方向,消費者應該在理性和需求中愉快的使用他們的產品。

除了手機能對比來外,小米華為其他方面它們也各有建樹。小米更看中物聯時代生活周邊的科技產品,致力於科技服務於人,而不是奢侈品的理念。華為注重自身技術儲備與國際市場,在通信與芯片領域發展國家核心技術,積極推動國際基礎建設和行業進步,提高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

其他業務範圍,華為和小米都不會有你死我亡的競爭交集,手機行業也是市場不同定位,一切都是用戶認可而決定的行業地位。

那麼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