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吃鈣片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嗎?

曾廣森


目前骨質疏鬆的預防主要包括2個方面,即獲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預防骨量的丟失。什麼是骨峰值呢,通俗點說就是人的一生中含骨量最多的值。當達到這個最高峰時,我們的骨量就會逐漸減少。所以骨峰值越高,說明您貯備的骨量就越多,那麼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機會就越小。

右上角關注“骨科姚大夫” 與醫生交朋友,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骨峰值

打個比方,骨量就好比您存在銀行裡的錢,您存的錢越多就越不怕花掉了。那麼怎樣做能夠獲得理想的骨峰值呢?現在認為從兒童開始保證足夠鈣攝入量和規則的負重運動有利於獲得理想的骨峰值。請注意這裡不僅提到了補鈣還提到了負重運動,所以這也說明了光補鈣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從小就加強體育鍛煉,這對預防骨質疏鬆也是非常有益的。

預防骨質的丟失

預防骨質的丟失其實對於預防骨質疏鬆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中老年人,在平常的生活中特別要注意安全,防止骨折的發生。因為一旦骨折,就算不手術,也需要骨折處長期制動,這樣骨量丟失會很嚴重的。所以預防骨質的丟失的首要目標是防止第一次骨折。

維生素D

順便提一下,中老年人對鈣吸收能力差,即使補鈣也不能單純吃鈣片,而應同時補充維生素D。因為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這樣補鈣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預防骨質疏鬆也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量飲酒,長時間喝咖啡,吸菸等。同時積極進行有氧運動,如慢跑,運動性行走等。

總之,預防骨質疏鬆是需要多方面共同預防的,單純靠吃鈣片是不行的。


骨科姚大夫


骨質疏鬆症是由骨代謝異常造成的。因此骨質疏鬆症的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綜合治療,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患者應當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促進骨礦化類、抗骨吸收類和增加骨合成類三大類藥物。

骨礦化類

骨礦化類看似不易理解,其實這類藥物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鈣劑、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眾所知周,補鈣是預防骨質疏鬆的常見藥物,在醫院、藥店都可以獲得,包括鈣片、液體鈣等,均可以有效的補充鈣劑。可是大家知道嗎,補鈣的過程中聯合使用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含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以及抑制骨吸收,起到協同的作用。即如果鈣劑和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合用,可使補鈣事倍功半!

抑制骨吸收藥物

上述補充鈣劑是“開源”,那麼抑制骨吸收藥物即為“節流”。這類藥物包括二磷酸鹽,即阿侖膦酸鈉、帕米磷酸鈉、依替膦酸二鈉等,其中阿侖膦酸鈉是當前治療骨質疏鬆一線用藥。阿侖膦酸鈉可與礦化的骨基質結合,有效降低骨轉換、增加骨密度,可有效的緩解疼痛,還可預防骨折。其不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為主,一般可以耐受。

降鈣素

降鈣素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重建的雙重作用,且可抑制中樞緩解疼痛,對伴有骨痛的骨質疏鬆效果較好,且不良反應比較少。臨床上常用的是通過人工合成的鮭魚降鈣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單獨使用降鈣素可引起低血鈣和甲狀腺功能亢進,致骨吸收和骨丟失增加,因此降鈣素可與鈣劑合用。

其他藥物

其他藥物包含雌激素、骨合成促進劑等。雌激素對維持女性骨量和骨代謝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補充雌激素聯合抗骨質疏鬆藥物可有效的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但是雌激素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等風險,因此不作為一線骨質疏鬆的預防和治療。


中國藥聞


骨質疏鬆症帶來的嚴重後果有疼痛,並容易引發骨質疏鬆性骨折,從而致殘甚至致死。正因為老人們對骨質疏鬆心存恐懼,再加上廣告上對補鈣作用的誇大宣傳,使許多老年人開始盲目補鈣。老年人補鈣過量,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認識上誤區。

誤區一補鈣能治好骨質疏鬆

許多老年人錯誤地以為,人老了,骨頭脆了,所以要吃鈣片,來防治骨質疏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是人體衰老的表現。女性在絕經以後5—10年,男性在65—70歲一般都會出現骨質疏鬆。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般在30—35歲左右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後,就開始骨丟失,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在絕經後1—10年,骨量丟失速率明顯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丟失期。由此可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補鈣並不能逆轉骨量減少的趨勢,也不可能治癒骨質疏鬆。

誤區二:治骨質疏鬆不辨病因

骨質疏鬆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和繼發性的骨質疏鬆。女性絕經期後出現的骨質疏鬆,老年男性出現的骨質疏鬆都屬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誘因(如藥物)而引起的骨質疏鬆則屬於繼發性的骨質疏鬆。不同類型的骨質疏鬆,治療手段不一樣,千萬不能不加區分,一律補鈣,否則會出現併發症。

  繼發性的骨質疏鬆,如鈣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鬆,補充鈣劑就非常有效;而對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就不能依靠補鈣來治療。絕大多數老年人發生的骨質疏鬆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這類老年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比如絕經期女性可補充雌激素等,盲目補鈣沒什麼作用。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什麼有效手段能治癒骨質疏鬆,現在能做到的只是預防和減緩。像某些廣告上宣傳的那樣,吃了某種補鈣製劑,就能治療骨質疏鬆,是沒有道理的。


中華醫學科普


骨質酥鬆目前是一種常見疾病,特別容易出現在女性人群、中老年人群。骨質疏鬆即骨質疏鬆症,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鬆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於骨質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於骨折為特徵。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狀,以腰背痛多見,佔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彎腰、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

防治骨質酥鬆是十分緊要的事情,日常一定要補充充足的奶製品、大豆製品,還應該適當鍛鍊,鍛鍊能夠輔助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酥鬆症。如果通過日常飲食無法補充足夠鈣質的話,可以通過攝入膳食補充劑(比如鈣片)的辦法來輔助補充,但光靠補鈣的話實際上也是無法完全預防骨質酥鬆症的。

鈣不是影響骨質疏鬆的唯一因素。像年齡、性別、低體重指數、女性雌激素水平、服用激素、大量吸菸、飲酒、父母骨折病史等,同樣會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運動對促進骨骼再生具有重要意義。有的老人每天運動很少,甚至只躺在床上,骨質流失的速度便會加快。多進行散步、做操等運動,適當接受陽光照射,再加上保持心情舒暢,對防止老年人骨質疏鬆都有幫助。 雌激素缺乏、遺傳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女性停經後骨質流失速度加快,每年流失量可達5%左右。此時,單純改善鈣平衡不能改善病症,可根據醫囑服用一些補充雌激素或其他防治骨質疏鬆的藥。骨質疏鬆的早期預防中,運動、補鈣、活性維生素D(補充維生素D後,還需要通過紫外線的照射來激活,因此要去戶外多運動,多曬太陽),這三個元素是相輔相成的,但應該強調運動的重要地位。運動在增加骨質的同時,也增加了人體對鈣的需求量。對許多骨質疏鬆患者而言,服用的鈣劑遠遠抵不上骨骼流失的鈣量。


只有營養師知道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認識一下骨質疏鬆。

通俗點說,就是骨頭髮糠(kang)了,不夠硬或者很脆,稍微一點力量咳嗽、做個腚蹲或者磕一小下,人就骨折了。當然醫學概念是這樣的:骨質疏鬆症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下降和骨量減少,骨顯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這裡重點是骨密度下降或者骨量減少,它是個啥事?

其實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指單位面積的骨量。我們知道骨頭主要是由有機物(如蛋白質等)和無機物(如鈣磷等)構成,有機物讓骨頭具有韌性和彈性,無機物也就是礦物質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如果骨頭裡的鈣、鎂、磷等礦物質減少了,就會造成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


在臨床上診斷,也是用骨密度儀來檢查腰椎和髖部的骨骼礦物質含量。

目前很多城市最常見且國內外公認的“雙能X線吸收法”,被看做是骨質疏鬆診斷的金標準。

此外,必要時還會檢查骨代謝生化例如測血鈣、血鎂、血磷等,他們之間的平衡研究可以預測骨礦物質丟失速度,預測骨質疏鬆症的發展速度等。


由此可見治療上單純補鈣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骨質疏鬆是一種骨代謝異常,骨鈣丟失的疾病,鈣的代謝離不開人體的整體功能,比如對鈣代謝影響比較大的激素就有三種:維生素D、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還有跟骨骼硬度有關的礦物質包括鈣、磷、鎂、鋅等,這些因素,在臨床治療都要考慮到。

僅僅補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鈣補得過多,可能並沒吸收到骨骼,沉積到一些臟器,還有腎結石風險等。


所以骨質疏鬆患者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斷,採取綜合治療措施,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而不是單純自行吃鈣片。


作者:蔡建霞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主管護師 //大連營養學會理事


    營養百事通


    在回答“光靠吃鈣片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嗎?”這個問題之前,先和大家科普一下“骨質疏鬆症”,當你充分了解骨質疏鬆症之後或許你就清楚吃鈣片到底能不能預防骨質疏鬆了。

    骨質疏鬆,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

    骨質疏鬆發生的原因包括:

    1、原發性:經絕期骨質疏鬆、老年性骨質疏鬆。

    2.繼發性

    ① 內分泌性: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等。

    ② 妊娠、哺乳。

    ③ 營養性:蛋白質缺乏、維生素C、D缺乏、低鈣飲食、酒精中毒等。

    ④ 肝臟病,腎臟病。

    ⑤ 藥物:皮質類固醇、抗癲痛藥、抗腫瘤藥(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⑥ 廢用性:全身性骨質疏鬆見於長期臥床、截癱、太空飛行等;局部性的見於骨折後、Sudeck骨萎縮、傷後骨萎縮等。

    ⑦ 胃腸性吸收不良:胃切除術後。

    ⑧ 結締組織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

    ⑨ 其他原因:骨質減少、短暫性或遷徙性骨質疏鬆。

    大家都知道“治病要治根,尋處要尋源”,對於骨質疏鬆也一樣,需要根據引起骨質疏鬆的具體原因選擇合適的預防治療方案。

    上述介紹了數十種的治病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並不是靠補鈣就能解決問題的。因此補鈣其實只是預防治療骨質疏鬆的一個辦法而已。

    在來說說鈣,鈣是人體骨骼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補鈣還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你補的鈣一定就被你所吸收了嗎?

    鈣被人體吸收需要維生素D的參與,當維生素D不足的時候鈣進入人體非常緩慢,此時你所吃的鈣片其實並不能被你很好的吸收。

    因此單純的選擇使用“吃鈣片,預防骨質疏鬆”是不可取的!是一個錯誤的做法。

    最後奉上國家衛計委(原衛生部)曾在2012年官網發佈的《防治骨質疏鬆知識要點》,對骨質疏鬆預防提出的11點提示:

    1.骨質疏鬆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人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應當注重骨質疏鬆的預防,嬰幼兒和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都與成年後骨質疏鬆的發生有密切聯繫。

    3.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對預防骨質疏鬆有益。

    4.無論男性或女性,吸菸都會增加骨折的風險。

    5.不過量飲酒。每日飲酒量應當控制在標準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開胃酒120ml之內。

    6.步行或跑步等能夠起到提高骨強度的作用。

    7.平均每天至少20分鐘日照。充足的光照會對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8.負重運動可以讓身體獲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強度。

    9.預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10.高危人群應當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骨質疏鬆檢測,早診斷。

    11.相對不治療而言,骨質疏鬆症任何階段開始治療都不晚,但早診斷和早治療會大大受益。


    骨傷的楊張張揚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不行。因為如果靠吃藥就能改變這個問題,那我們全國這麼多人就都靠吃藥不就沒有骨質疏鬆了嗎?而且老年人只要是鈣片不就一個個都骨質非常好了嗎,也就不存在很多疾病了。顯然現實不是這樣的,因為鈣片兒不是藥,在商店商場裡,網上都很容易買到。只有一小部分的鈣片,是藥物,大多數的鈣片不是藥,它就可以直接當食物或者營養品被人們吃了,顯然,靠是鈣片預防骨質疏鬆這不是解決途徑。最重要的有兩條兒原則,第一,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是必然出現的,這個大的趨勢是無論用任何方法都不能改變的;這就是人的自然生長規律;第二個,如果你想你自己的骨質疏鬆來得晚一些,那就要從事運動。

    這種運動一定要負一定的重量,比如說你跑步、爬山,或者跳繩這些運動,比如說你去做游泳,瑜伽。這些不太負重的運動,對我們的骨質沉積是幾乎沒有作用的。

    也就是說,骨質的疏鬆,是鈣由於吸收、沉積、等很多環節出現了問題,而不是說光靠補充鈣片就能解決的。為了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不斷的運動,不斷的負重運動,因為缺乏運動反而會造成骨量流失,不近加快了骨質疏鬆的進程,還會引起關節問題。


    運動醫學楊渝平大夫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上結論:缺鈣並不是導致骨質疏鬆的唯一原因,所以僅補鈣,而不注意控制其他風險因素,並不能預防骨質疏鬆。

    那麼,有哪些因素會導致骨質疏鬆呢?

    1. 年齡是第一大因素

    人類從35歲開始,骨密度就開始退化,年齡越大骨頭越容易疏鬆。

    2. 肥胖

    肥胖者的內臟脂肪高,骨質強度低,患骨質疏鬆的風險也就增加了。

    3. 過度減肥

    數據顯示有7%的減肥女性在5年內會患骨質疏鬆。

    4. 飲食不健康,沒有堅持喝牛奶的習慣

    良好的營養對於預防骨質疏鬆很重要,包括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都是必不可少的,牛奶及奶製品仍然是鈣的良好來源。

    5. 平時很少曬太陽

    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幫忙,陽光對維生素D的生成非常重要。

    6. 有抽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常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或喝茶

    很多人喜歡碳酸飲料,或過度喝咖啡、飲茶,這些都會使影響鈣的吸收,使骨密度下降,為骨質疏鬆埋下隱患。

    該怎麼預防呢?

    以上風險因素除了年齡的增長是自然趨勢,無力迴天,其他的都可以改變。

    1. 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戒菸、限酒,避免長期飲用碳酸飲料、茶、咖啡等飲品,要養成吃早餐的良好習慣。

    2. 改變飲食結構

    良好的營養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多食用鈣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芝麻醬、豆製品、松籽、甘藍菜、花椰菜、白菜、油菜、海帶、蝦皮等。

    3. 正確地曬太陽

    儘量不要隔著玻璃,而建議到戶外去。

    要避免太陽直射,防止對皮膚眼睛等的傷害,可以在樹蔭、屋簷下無直射陽光處接收適當紫外線。

    4. 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太胖不好,體重太輕也不等於健康。成年人的正常體重在18.5-23.9kg/m2之間。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可以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小皮,重女輕男!為什麼這個病更偏愛女同胞?|春雨醫生

    王可心,年紀輕輕就骨質疏鬆,是怎麼回事兒?|春雨醫生


    春雨醫生


    前段時間,通過一些新聞媒體對鈣的宣傳,人們把骨質疏鬆與缺鈣聯繫在一起,成了“同一語”。人們認為骨質疏鬆就是缺鈣,導致了盲目補鈣以預防骨質疏鬆,結果造成了高鈣血癥和人體異位鈣化,甚至出現骨質硬化,對骨骼正常代謝產生了不利影響,或引起泌尿系統結石,以及加重動脈粥樣硬化。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病,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改變和骨的韌性降低引起骨的脆性增加為特點。輕度和中度創傷即可發生骨折危險,其特點是骨礦物質與骨基質等比例減少。骨質疏鬆的嚴重後果是骨折,腰背痠痛、身高縮短和駝背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臨床表現。缺鈣是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原因。

    但需要指出的是,鈣攝入過多,可與磷結合成不溶性磷酸三鈣,可影響鈣、磷的吸收。

    因此,不要刻意補充鈣製劑,服用鈣製劑應遵醫囑。美國的一項大型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也顯示補鈣對防治骨質疏鬆效果有限。補鈣只是骨質疏鬆防治的基礎措施,但這遠遠不夠,除了補鈣,還需要用其他方式來抑制骨鈣的流失。而且很多人喜歡靠喝骨頭湯的形式來補鈣,這是一種誤區,其實骨頭湯裡的鈣含量並不高(詳見我的既往回答)。

    骨質疏鬆與鈣減少確實息息有關,但單純補充鈣劑並不能預防骨質疏鬆。預防骨質疏鬆的有效方法是:補鈣同時要注意多曬太陽,適量運動,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保持人體的內分泌平衡,定期檢測骨密度。

    關注“藥物諮詢師軍”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藥物諮詢師軍


    骨質疏鬆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類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骨密度降低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以骨骼疼痛、易於骨折為特徵。

    骨組織由無機礦物質和有機質呈適當比例組合而成。無機礦物質主要是鈣和磷,有機質主要是膠原蛋白等。如果把骨骼比作一面牆,鈣和磷就是磚頭,有機質就是混凝土,沒有混凝土的牆是不牢固的,所以我們預防骨質疏鬆不僅要注意補鈣,還需要補充一些有機質,人的骨頭才能硬而不脆、有韌性。

    磷在日常食物中含量豐富,所以缺乏比較罕見。但補鈣就顯得比較重要,因為很多人的日常飲食裡是達不到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鈣攝入量標準的,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就要吃鈣片來補鈣,而是首先要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來補。牛奶,酸奶,豆製品,魚蝦,一些蔬菜,全麥穀物,乾果都是很好的鈣來源。乳製品的鈣吸收率比較高,是非常重要的鈣的來源。基本上100ml奶能提供100mg鈣,而且比植物性食物來源的鈣更加容易吸收,所以如果飲食裡缺少了奶製品就失去了非常重要的鈣的來源。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補充有機質,如蛋白質不僅是骨骼的組成成分,而且一些氨基酸和多肽有利於鈣的吸收。

    除了上述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外,還需要注意充足的光照和適量的體育運動。人體所需維生素D主要是皮膚在紫外線照射下合成,日照不足的情況下需要額外補充,所以很多老年人喜歡曬太陽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