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硝烟中的教育丰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

西南联合大学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火之中。1937年日军点燃了侵略华夏的战火,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很多著名大学惨遭日军破坏。一年之内,全国108所高校中94所遭到破坏,25所停办。日军在侵略的城市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国家生死存亡关头,如何留存中国教育精髓,延续国家文脉已成燃眉之急。

战火硝烟中的教育丰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

七七事变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共同组建了“长沙临时大学”。满怀爱国激情的1600名知识分子和学生,穿过日军的层层封锁线南下长沙。1937年11月1日正式开学,这一天也成为了西南联大校庆日。临大正常办学只有一个学期,到1937年底,上海、南京沦陷,武汉和长沙局势危急。

战火硝烟中的教育丰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

国难当头,长沙临时大学群情激愤,在校师生1067人举行了抗日誓师大会。不少学生泪湿衣襟,纷纷要求上前线杀敌。临时大学党支部组织了40多人参加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地下党员熊向晖、许建国、张华俊组成领导小组,傅国虎率领一个小队,池际尚率领女生队,前往陕西凤翔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民众组训、军队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战火硝烟中的教育丰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

当时在临时大学南岳文学院就读的张生力获悉国情后,心急如焚,立志投笔从戎。他会同4名同学奔赴前线小分队。为筹措路费曾向教师募捐。朱自清先生家庭负担重,生活清苦,仍然带头募捐。再出发前的欢送会上,张胜利说,“我们不是茫茫然而来,也不是茫茫然而去,而是要奔赴抗战的地方去!”一行五人抵达长沙后,张生力留在了长沙协助办报《抗战日报》,宣传抗日救亡。其余4人经地下党组织掩护前往延安。

战火硝烟中的教育丰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

有的学生作为技术人员加入机械化装甲兵团;在联大学习的学生加入八路军后大显身手,浴血疆场,不仅制造地雷炸药,甚至还制造出了飞行距离达150米的土火箭。长沙临大再次选择南迁昆明。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