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引爆工业革命的核心秘密是什么?之后世界上有些国家想要复制都失败了,是为什么?

飞越太极弦


第一个问题,英国工业革命的“核心秘密”是什么。

工业革命,或叫产业革命,英文是Industrial Revolution。地球上最早的工业革命,也被称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由英国。这个英文词汇,是英国经济历史学家A.汤因比(1852-1883),用来描述1760-1840年间英国经济发展的,然后“一语成谶”。

当年,之所以在英国形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活动与科学发展的交互作用——用政治经济学最简单的原理来解释,就是生产力具有最活跃的发展的迫切要求,当生产关系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时候,便促成了生产力飞跃式的发展。

16世纪以后,英国的手工业迅速发展为规模工业,科学的发展使蒸汽机等很快应用到生产当中;17世纪4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保证。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英国当时的海外殖民地迅速扩张,取代西班牙成为了更强大的“日不落帝国”。源源不断从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大大助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如果说,英国当年的工业革命有所谓“核心秘密”的话,就是上述这些——生产力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建立;科学的进步;殖民地财富的催化。

第二个问题,关于其他国家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复制”。

工业革命可以参与,但不能“复制”。

先来看欧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面积就那么大,文化接近,宗教相同,尽管经济上和政治上存在差异,但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在欧洲大陆,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是比利时。其次是法国,1848年,法国已成为工业强国,但仍落后于英国。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才迅速发展,但是到1900年以前,其钢铁业已超过英国,化工业则跃居世界首位。西欧其他国家,也很快完成了工业化。纵观欧洲大陆的工业化,均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内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适应的就早一点儿;像德国,因为王朝战争,就晚一点。

再来看美国。

1607年, 英国的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詹姆斯河口建立了詹姆斯城。这是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已经建立了13个殖民地。

英国在美洲殖民特点是,南部集中发展大庄园的种植业,北部发展工业。因为北美的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且产品销往海外市场更方便,到18世纪中叶,英国北美殖民地工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尤其造船、治金、纺织、面粉加工、锯木和玻璃制造等行业发展最快——生铁和铁条,1745年的出口量为2000吨,到1771年增了250%;造船业质好价廉,连英国本土都大批购买,至1775年,英国海上贸易所用船只,有30%购自北美。在1772年的时候,北美建造的船舶,占英国加所有殖民地总数的68%。

北美独立战争1775年4月18日正式打响。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代表组成的“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美国宣告诞生。但它的工业化,是在英国统治时期完成的。

说说日本。

日本也曾长期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幕府势力长期强大。19世纪中叶,日本国内兴起了势头不小的“尊王攘夷”运动。此时的西方列强,为了打开日本的市场,采用坚船利炮政策,强势干预日本局势,致使幕府彻底倒台,日本天皇和改革派掌控了权力,开始了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推行了“富国强兵”、“殖业兴国”、“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在经济方面,日本以英国为目标,以德国为示范,集中国家的大部分资源着重发展现代工业,在兴办新兴企业的投入上占到了全部政府支出的20%。比如缫丝厂,是日本近代最早的国有工业之一。政府从法国购入全套设备,重金聘请法国高级技师,由皇室贵族和高官士族家的女性作为第一批女工。此后,现代工业的其他行业也在日本迅速崛起——英国式的军工厂、德国式的治炼厂,从设备到技术皆为引进。

此时,在国家支持下,民营企业也快速崛起。如三菱、三井等都创建于当时。三菱最初是个只有三条小船的小船社, 在政府大力扶植下,一年之后,就压倒美国和英国的航运公司,完全垄断了上海至日本之间的航路。据说,现在日本知名的老牌公司,约有一半左右创建于明治期间。

必须说的是,日本的快速发展,和它的对外侵略与掠夺是分不开的——1872年以后,日本企图占领中国的附属国琉球;1874进攻台湾,虽然没有获胜,但通过其他列强“调停”,获得了清政府50万两白银赔款;这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于是爆发了后来的甲午战争,日本获得了军费赔偿两亿两白银,外加3000万两的“赎辽费”——日本不占领辽东半岛。此时的日本,还强占了朝鲜。

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清政府通过向国际列强借款,全部赔给了日本。这笔钱,至少相当于日本四年的全国预算。当时的日本财务大臣曾感叹钱多的用不了。日本后来的加大基本建设、快速发展工业和大力发展教育,基本靠的就是这笔钱。

由此也就可以知道,19世纪中叶以后,在西欧、美、日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他国家如果没能杀出一条血路,就是只剩下被奴役和掠夺的份儿了。

第三个问题,中国在工业革命中的地位。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过三次工业革命。现在,第四次正扑面而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760-1840年,集中于铁、煤、纺织等领域。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40-1950年,集中于新材料和新能源利用等领域。

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人认为发生于上世纪50年代,也有人认为从上世纪70年代真正开始,体现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拓展等领域。

分崩离析的局面,使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内部的原因,第三次工业革命如果说中国没有错过的话,也只是搭了末班车。

但是,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才真正让中国汇入了世界发展的洪流。40年来,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122亿元。这个变化是举世瞩目的。

学者们认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仍然方兴未艾的情况下,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然到来。很多人认为,这次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绝不能再丧失机会。 其实,中国已具备了远非昔比的条件——

一个是,中国已经建立了全工业化体系。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1984年,将人类工业门类划分为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球国家中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美国占有的门类约94%左右。这是中国所特有的优势。所以,我们不该妄自尊大,但同时,也不必妄自菲薄。

再一个是,中国体量很大。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与俄罗斯之外的欧洲差不多大小;人口数量达14亿,约为欧洲人口数量(不包括俄罗斯)的两倍。中国的市场很大,回旋余地也很大。特别是,现代经济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现代制造业,201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超过美国。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达美国制造业总产值的165%,基本接近美国、日本与德国之和。

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中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很具体翔实。所谓“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压舱石”,如果苦于短期选举轮替,执政者没有也不可能有长期发展目标,或者忙于应付恐.怖.袭.击,必将使正常发展大大打了折扣。所以,共同珍惜维护良好局面,是很重要的事情。

(图片为本人在其他问答中使用过的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