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背后的故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打一出炉就非常出名,尤其是前两句。它所传达的情比金坚的思绪,常常被人借用来表达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凑巧,笔者也是巫山人,相逢不如偶遇,无巧不成书,今天咱就来说说元稹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背后的故事

这首诗是元稹写的,这没有毛病。从教科书里理解是,这首诗是写给他(元稹)的亡妻的。但真是这样吗?种种论据表明,真相并非如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先从元稹的朋友白居易说起。元稹和白居易关系非常好,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像唐伯虎与祝枝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对好基友。当然我不是说他们有断袖之癖。

白居易的诗朴实而华丽,连绵而大气。他在诗坛排名仅仅位于李杜之后,被称为“诗王”。白居易两首最出名的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都离不开一重要的对象:女人。《奇葩行》写的是嫁作商人的女人与夫聚少离多的幽怨;《长恨歌》写的杨贵妃的倾国倾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背后的故事

前不久一部电影《妖猫传》,也浮光掠影地讲述了白居易对李白写杨贵妃的那首《清平调·其一》的推崇与狂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才子多风流,白居易就是一位多情才子。如果元稹不是一位花心大萝卜,他们怎能惺惺相惜?翻开历史,也的确如此。

据记载,元稹也是从寒门子弟出生,他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朋友,但是在遇到那个成为他妻子的女人后就和那“青梅”分手了。他的妻子婚后不久就死了,他便又去找到了“青梅”,但已经物是人非,此情不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背后的故事

差不多在元稹三十岁的时候吧,他遇到了薛涛——一个比他大了十来岁的女人,一个引起他共振的女人。
他们一拍即合,一点就着。

薛涛也是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她是中国四大才女之一,找一首她的诗吧: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这是随便找的一首,我们不难看出她淡淡的忧伤。元稹因为经常出差,她和元稹也是聚少离多,经常彼此雁寄锦书。元稹也很爱她,但是再坚定的爱情也抵不住距离与时间的侵蚀,何况那时候的交通与通讯都极不发达。薛涛渐渐感觉到了元稹的冷淡,万念俱灰,最后了却凡尘,遁入空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背后的故事

人就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为了怀念薛涛,元稹便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