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在与明军的对抗中表现如何?

asd57362118


客观来说,表现得非常不错,至少没有玷污他们自己在国内内战数十年间所积攒下来的名声。不过,看看整场战争期间,特别是明军入朝后,日军一直以来在兵力上所拥有的优势,应该说这些战国名将的战绩的一半,还是靠手下将士奋力拼杀出来的。

(宇喜多秀家)

结合自身的优势兵力,以及老到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日本战国名将们给朝鲜军,明军造成了很多麻烦。如战争初期,日本著名大名宇喜多秀家利用有利地形,和合理的兵阵部署,最终全歼朝鲜将领李溢率领的20万朝鲜重骑兵部队。

(小西行长)

在明军首次入朝时,先遣的数千辽东骑兵便中了日本大名小西行长的埋伏,再加上自身的轻敌大意,几乎全部牺牲于平壤城内。即使是在日军极度劣势的平壤战役期间,小西行长还是竭尽全力阻挡中朝联军的全力进攻,避免了平壤日军的全歼,得以逃生。

(朝鲜重骑兵)

同样,在侵朝战争期间沾满朝鲜人民鲜血的日本战将加藤清正也给明军造成过很大损失。第一场便是著名的“碧蹄馆之战”。在得知明军攻克平壤,大举进军开城后,加藤清正这个老狐狸先是屠戮当地一番后撤退,在碧蹄馆——明军必经之路上设伏,最终触犯大战。不过,幸亏明军将领李如松的沉着指挥和将士们的浴血奋战,面对优势日军,明军最终得以全身而退。

(碧蹄馆之战)

应该这么说,同期的中朝军队中的著名将领更多,特别是明军,每场胜利都是靠劣势人数取胜,这与李如松等将领的英明指挥离不开。只能说日本太小,造就了这些所谓的“枭雄”;中华太大,埋没了无数豪杰。

兵器次元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欢迎大家关注提问,提供更多的军武科普。


兵器次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壬辰倭乱的鬼子将领很一般,有的很烂。

当时的日本无论战将还是士兵,没什么了不起的。

倭寇在朝鲜始终保持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的规模,国内还有10万预备队。

而大明始终不过七八万人规模而已。

要知道,倭寇当时正好是国家刚刚大体统一,平息战国混乱的鼎盛时期,战斗力是最顶峰。

而大明则是昏君万历时期,也是明朝的后期,再过不到50年就亡国了。

就这样,倭寇也没有占到大明的上风。

倭寇击溃朝鲜军队,不值得一提。当时朝鲜军队超过200年没有打仗,腐败不堪,内部混乱,高层互相倾轧,根本不能作战。

第一战,对手是平壤的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是日本战国的名将,但根本不是大明将领李如松的对手。

李如松以何谈迷惑小西行长,随后集中主力发动对平壤的强攻。

李如松通过对日军的情报,发现日军远程火力不足。

攻城中,明军以虎蹲炮与佛朗机的优势,配合大炮,一举攻克平壤。

此战中,日军对明军的佛郎机尤其是大炮非常不适应。

日本战国时期,国内基本没有大炮,也没有人会用。日本的所谓铁炮,就是火绳枪而已,同弗朗基和大炮根本不是一回事。

小西行长的日本兵被火炮杀伤很多,更颇受惊吓,溃不成军,仓皇逃出平壤。

此战,小西行长参战的1万8000人死伤超过1万,只有数千人逃出,惨败。

李如松一战攻占平壤,收复平壤以北全部地区。


第二战,碧蹄馆之战。

李如松以5000骑兵突击,在碧蹄馆遭遇4万多日军的阻击。

碧蹄馆这个地方地形很复杂,有很多山地和泥潭,是日军选择的狙击点。

此战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率领5倍日军,又精心选择了伏击点。

但在大明骑兵的冲击下,日军步兵也是一度支持不住。

日军的骑兵无论战斗力还是战马,都无法和大明骑兵相比。

但大明骑兵的优势,被复杂地形瓦解不少,尤其是马进入泥潭不能行走,骑兵被迫下马作战。双方激战一日,各损伤2000人。

虽然日军有4万人,但发现明军区区四五千援军赶到,也失去了继续围歼的勇气。

李如松见日军兵力雄厚,地形又不适合作战,暂时后撤。

此战,表面上是个平手,但日军出动这么多兵力才打了个平手,实属窝囊。

李如松随后一把火,烧掉日军在龙山的粮仓粟数十万,日军连遭重创,粮食不足,被迫放弃退到最南面的釜山。

此战后,本来已经几乎赶到鸭绿江的日军,被迫和大明议和。

双方约定日军将从釜山撤回日本!

万历皇帝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随后将明军撤出朝鲜。

没想到鬼子毫无信义可言,不敢不从釜山撤退,还再次出兵15万北上。

腐败的朝鲜军队抵抗不住,而紧急增援而来的明军不过3万人,兵力太少,也挡不住日军的攻势。

第三战,稷山战役。

在日军绝对优势兵力围攻下,明军仍然打了一些漂亮的防御战。

稷山战役,明军只有5000人,另外还有2000朝鲜军。

他们面对的是日本名将黑田长政 、伊达政宗,后藤基次,林道利等人的1万5000大军。

此次野战中,日军被明军火器杀伤很多,伤亡是明军的3倍。

稷山虽丢失,但日军畏惧明军的野战能力,对北上开始畏惧,出现畏惧作战心理。

随后明军和日军在蔚山一线不断鏖战,

明军水师又和复出的李舜臣联手,连续重创日本水军。尤其是露梁海战,日本水师500艘船只被歼灭300艘,损失极其惨重,已经无力支持。

此时丰臣秀吉死亡,日军无力长期在国外持久战,被迫从朝鲜撤出。

由此,日军对朝鲜的入侵完全失败。


萨沙


万历朝鲜战争,发生在明朝万历(公元1592 - 1598年)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此时的大明王朝刚经历了张剧照改革,国库充盈,但是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消极怠政,朝内大臣党争不断。而朝鲜此时处于李氏王朝时期,天下承平日久,政治和军队日趋腐败。

而日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于1590年由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后,丰臣秀吉大权在握,野心勃勃,便开始对外扩张,而朝鲜的日渐衰退,这恰好给日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侵略机会。

这场战争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上统一了日本,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地盘的分配不均而带来的不满,同时也是为了削弱各个诸侯的实力。决定向外侵略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国土。 1592年3月,丰臣秀吉任命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集结了九个军团共20万人,准备渡海进攻朝鲜。

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丰臣秀吉便以朝鲜拒绝攻明为借口,在4月便展开了对朝鲜的入侵。

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势如破竹,仅一个月朝鲜国都便沦陷,朝鲜国王李昖被驱逐。作为当时朝鲜的宗主国,明朝立即派出辽东铁骑2000人赶往救援,由于粮草不继,军情不实,再加上指挥权不专一等问题,初战不利,随后明朝开始增援。

一个月后,在辽东集结号称四万大军,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平壤之战日军大败,而后海战又经历三次大败,闲山岛海战更是将日军61艘战船全歼,日军逼补给线被切断,于是在1953年10月,日本派小西如安与明朝使者一道去北京,与明朝议和。

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到此结束。

然而,仅仅一年多之后,丰臣秀吉依旧贼心不死,便再一次发兵侵略朝鲜。

当时有九个陆军军团共计14万人,5个水师部队共计7200人,两路发兵,兵攻朝鲜。

而所谓的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都赫赫在列,譬如加藤清正任第一军总指挥,小西行长任第二军总指挥,等等。

而此时的明朝议定再次援朝征日,调集4万军队由总督邢玠率领开赴朝鲜,而后不断增兵至7万。虽然初期战况不利,但是随着明朝的不断增兵,很快扭转了局势。

1598年8月,61岁的日本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病逝于大阪。据说,他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快把我朝鲜的15万大军撤回来!莫使他们做了海外野鬼!”

丰臣秀吉死后,日军士气因而受挫,开始准备撤退。

当然,想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朝海军,露梁海战,打得日军仓皇逃离,带来的700艘战舰,只剩下了50艘,打出了中华赫赫天威。打得野心勃勃的日本,又乖乖在日本岛上龟缩了三百年。

万历朝鲜战争,历时七年之久,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失败而结束。虽然此战处于明朝中后期,也并没有名将流传于世,那也是和中国历史上相比较的,在李广难封的国度里,率领几万人击败倭寇这样的“小事”,名声不显倒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那些所谓的日军名将们还是给明军造成了不少麻烦,前后七年战斗,才赢得胜利。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打的非常不错,在指挥上,战术上对明军将领大都有明显优势。

只是当时日军战斗力不足,多次出现战术上成功埋伏明军,结果被明军以少打多,硬生生从包围圈打出去甚至把日军反向打垮的。

日军当时在单兵火器上已经优于明军。但是在火炮,骑兵上则差距太大。


方士的知识乐园


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则称之为壬辰丁酉之乱。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无力兑现战时许诺給武士的土地,同时也是野心膨胀,发动了这场战争。但是战争目的却不同,前期文禄年间侵朝目的是借道朝鲜攻击明朝,朝鲜是其后方运粮补给的地方,所以破坏的不厉害。但是随着战略目标改变,不在奢望攻占大明,相与大明媾和瓜分朝鲜,北边四个道归大明,南边四个道归日本,所以在占领的朝鲜领土大肆抢劫杀戮,所幸丰臣秀吉暴病而亡,日本被迫收手退回国内。


sfls12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一大段篇幅是写的这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日本丰臣秀吉以为自己天下无敌里派其什么10把枪了,鬼啊虎的到朝鲜侵略,朝鲜被秒杀后像他几千年的主子大明帝国求救,辽东铁骑李如松把这些名将杀了个落花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