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民以食為天”這句老話,在58歲的李計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老李最愛研究的就是“吃”的藝術,具體說來,

他能把簡簡單單的麵食連做100天,天天不重樣!

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老李是個地道的山西人,受爺爺和父親影響,對美食頗有研究。

一說到花樣百出的麵食,他就打開了話匣子:“山西雜糧的種類特別多,有蕎麵、豆麵、白麵等等十七八種,麵食如貓耳朵、刀削麵、擦尖等,也不下20種,烹飪方法可以蒸、煮、煎、炸、煙、烙、烤。”李計傑一邊做飯一邊介紹,“各種組合下來,連做100天麵食,保證不重樣。”

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說起老李跟麵食的不解之緣,還要追溯到他爺爺那輩。“爺爺當時是上世紀30年代十里八村有名的廚師,父親吃飯也講究。”李計傑本人在一家銀行擔任管理人員,工作之餘,最喜歡邀請朋友去家裡品嚐他的手藝。

老李一邊聊著天,手裡也沒閒著,他展示了作家趙樹理曾在小說中提到的打滷麵製作工藝。韭菜、腐竹、木耳……11種原料按需備好,點火坐鍋,放油燒熱,放入香菇煸香,加入高湯,再加入其他的配料,最後調味勾汁,這一整套工序下來,老李操作得熟練又流暢。

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山西人吃麵講究,什麼面就澆什麼滷,很有技巧,放亂了會影響麵食口味和口感。如果是炸醬,拌麵的時候也有技巧。”李計傑說話間,打滷已經出鍋。

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除了對面食的研究,老李還在無意中發明了一種西葫蘆的獨特吃法:把西葫蘆晾曬、清洗,反覆速度升溫,然後去皮掏瓤,最後按照紋理拉絲。加入調料涼拌,吃起來清爽可口。李計傑說,他已為自己發明的這種吃法申請了

發明專利

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山西是雜糧大省,有豆、麥、粟、薯、黍5大類20多種,種植面積1500萬畝左右,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現在人們大多愛吃細糧,但是粗糧能降低高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老李為了讓麵條更有營養,平常還會用菠菜汁、胡蘿蔔汁和麵,“面可不只有一種顏色。”

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除了下廚研究怎麼做麵食,老李還把麵食的各種烹飪方法進行了總結,根據原料、形狀、製作方法的不同,寫出了《山西面頌》,1400多字容納了山西面食的技發、烹法和吃法,真可謂是“下得廚房,上得書房”。

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山西面食歷史悠久,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被稱為“世界面食之根”。以麵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麵食眾多的稱謂和製作方法,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老李說,山西的麵食可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文化,最家常的就是最正宗的。

你最愛吃什麼面?

銀髮故事|“吃貨”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麵食做上100種也不重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