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在58岁的李计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老李最爱研究的就是“吃”的艺术,具体说来,

他能把简简单单的面食连做100天,天天不重样!

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老李是个地道的山西人,受爷爷和父亲影响,对美食颇有研究。

一说到花样百出的面食,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山西杂粮的种类特别多,有荞面、豆面、白面等等十七八种,面食如猫耳朵、刀削面、擦尖等,也不下20种,烹饪方法可以蒸、煮、煎、炸、烟、烙、烤。”李计杰一边做饭一边介绍,“各种组合下来,连做100天面食,保证不重样。”

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说起老李跟面食的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他爷爷那辈。“爷爷当时是上世纪30年代十里八村有名的厨师,父亲吃饭也讲究。”李计杰本人在一家银行担任管理人员,工作之余,最喜欢邀请朋友去家里品尝他的手艺。

老李一边聊着天,手里也没闲着,他展示了作家赵树理曾在小说中提到的打卤面制作工艺。韭菜、腐竹、木耳……11种原料按需备好,点火坐锅,放油烧热,放入香菇煸香,加入高汤,再加入其他的配料,最后调味勾汁,这一整套工序下来,老李操作得熟练又流畅。

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山西人吃面讲究,什么面就浇什么卤,很有技巧,放乱了会影响面食口味和口感。如果是炸酱,拌面的时候也有技巧。”李计杰说话间,打卤已经出锅。

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除了对面食的研究,老李还在无意中发明了一种西葫芦的独特吃法:把西葫芦晾晒、清洗,反复速度升温,然后去皮掏瓤,最后按照纹理拉丝。加入调料凉拌,吃起来清爽可口。李计杰说,他已为自己发明的这种吃法申请了

发明专利

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山西是杂粮大省,有豆、麦、粟、薯、黍5大类20多种,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现在人们大多爱吃细粮,但是粗粮能降低高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老李为了让面条更有营养,平常还会用菠菜汁、胡萝卜汁和面,“面可不只有一种颜色。”

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除了下厨研究怎么做面食,老李还把面食的各种烹饪方法进行了总结,根据原料、形状、制作方法的不同,写出了《山西面颂》,1400多字容纳了山西面食的技发、烹法和吃法,真可谓是“下得厨房,上得书房”。

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被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众多的称谓和制作方法,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老李说,山西的面食可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最家常的就是最正宗的。

你最爱吃什么面?

银发故事|“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把面食做上100种也不重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