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设此一问

本期导读:我们入大乘佛法之门,就是要破我执、破法执,学百法也是如此。本期推出“心的世界”系列之《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讲,探讨如何用百法来分析“我”,五蕴和合;分析“法”有哪些,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菩萨设此一问

佛言祖语:如是四类圣凡僧,利乐有情无暂歇,称为世间良福田,是名僧宝大恩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学诚法师法语:“此菩萨设此一问,即五问中利乐有情问。”世亲菩萨在这里所问的是“利乐有情问”。我们学这段的目的就是说,我们心里想的也好,我们提的问题也好,都是考虑到众生、一切有情,为了利乐一切有情。这个目标就不同,发心不同,起心动念不同,感果也就不同。


文章:菩萨设此一问

第四种问,试验问。“谓以己所知问于他人,以验他知不知也。”这个是我们常常会犯的毛病,我们就喜欢去考别人,问问看你懂不懂。这就很不好。别人不懂你就给他讲了,这很简单。你自己知道又装作不知道,然后又问他,别人答不好,你内心里面又暗暗嘲笑他“这个都不懂”,这个心态很不好。

你去熏习这种心态就麻烦,那以后你就会同样遇到这种境界,同他一样,如是因如是果,真的会这样!这都是人的一种毛病,常常都是这样。“去问一问这位法师,他到底功夫有多高,这个问题提一提看他怎么回答。”很多人都是这样一种心态。这个心态不对,不能以一种试验的、考验的心去问别人,这个心态本身就不对。

菩萨设此一问

第五种,轻触问。“谓我慢无状,而戏问于人也。”就是漫不经心的一种状态。这种问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常常会遇到,对我们要请教的对方,这位法师、老师,很没有礼貌,很不用心,这也是我们常犯的一个毛病。

“此菩萨设此一问,即五问中利乐有情问。”世亲菩萨在这里所问的是“利乐有情问”。

我们学这段的目的就是说,我们心里想的也好,我们提的问题也好,都是考虑到众生、一切有情,为了利乐一切有情。这个目标就不同,发心不同,起心动念不同,感果也就不同。(14)(未完待续)

——摘自学诚法师2009年5月北京龙泉寺开示《心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