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這個小村莊即將面臨失傳的土磚製作工藝

畢節織金這個小村莊即將面臨失傳的土磚製作工藝

偶然的機會,在網絡上看到一篇關於土磚製作的文章,頓時觸動心緒,上世紀80、90年代,小編父親就是以製作土磚為生,看到這篇文章,不免勾起我兒時的回憶,哪些艱苦歲月裡的艱辛生活場景歷歷在目,好似就發生在昨天。僅以此篇小文,先給辛勤勞作的天下所有父母!!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這個小村莊即將面臨失傳的土磚製作工藝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這個小村莊即將面臨失傳的土磚製作工藝 磚模

土磚製作工藝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不容易,現將整個過程簡單敘述如下,有共同回憶的看官來作補充。

和泥

先從水田或耕種土下取泥,取泥也有將就,一般為膠泥或黃泥,有點粘性即可。然後將泥土挖碎,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將水牛拉入泥坑內,在裡面來回踩踏,使水和泥均勻攪拌,形成特定的稀泥(水和泥比例),然後將泥坑裡的泥巴挖出堆放待用。

製作磚坯

土磚的模子為四邊形的木框,大小隨需求而定,內框一般長25公分左右,寬13公分左右。在泥坑的旁邊土坎上平放一塊石板,土坎高為1~1.3米,這個因工匠身高而異。

​​石板表面需平整無凹痕,厚度以10公分以上為佳,薄了容易打斷,製作土磚磚坯時,先將模子放在石板上,匠人用“力叉”(用大力)將事先備好的泥巴割下,大約40立方厘米,匠人雙手將割下的泥巴高高舉起,用力將泥巴砸進模子裡面,再在模子下面放一塊木板,然後用“力弓”(用小力)順著模子上沿將多餘的泥巴割掉,對於模子裡面的磚坯,如果四角不飽滿,還要用拇指在不飽滿的角壓一下,確保磚坯稜角分明。將模子取下後,磚坯就留在木板上,其他人將磚坯抬到專用的地方,俗稱矸子,用草扇蓋在磚上,待磚坯晾乾水份後入窰煅燒。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這個小村莊即將面臨失傳的土磚製作工藝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這個小村莊即將面臨失傳的土磚製作工藝 力叉

​燒磚

燒製土磚的磚窯修建很講究,一般在土坎處往裡挖出一個圓柱體形狀的大坑,再用土磚砌呈圓錐體形狀的牆體,依次向上收攏,頂部留有圓孔,整個磚窰用(毛磚)土磚修建,磚窰底部土坎一邊開一個火門,高約2米。將晾乾的磚坯按照一定的順序碼放在磚窯裡,一層一層往上堆砌,兩層的中間都要放一層煤,一直碓到磚窯的頂部,然後用泥將頂部封死,上面留有高低兩個圓形水盤,我們老家叫“窯田”,中間留一個圓孔,窯田的周圍有三個煙窗。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這個小村莊即將面臨失傳的土磚製作工藝​​ 磚窯

在火門那裡砌上爐,生起熊熊大火,將窯中磚坯之間的煤屑引燃,就這樣一直添煤煅燒,待到火候成熟,就把火門封死,待磚之間的火全部引燃,一直燃燒到頂部,就把頂部唯一的孔等住,就請村寨裡年輕力壯的人挑水到水盤裡,有技術的人用殺釺插進水盤,將水盤中的泥巴插漏,讓水按需要的量注入磚窯內,這個工序俗稱“焗水”,我們叫“殺窯田”,磚窯燒出來的有紅磚和青磚,這與“焗水”技術有關係,一般以青磚為上品。大約七八天後,磚窯裡的溼氣排幹後,就“放火”後(方言,熄火),大約半個月左右,磚窯內溫度降低,再將裡面的磚搬出來,整個土磚製作過程完成。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這個小村莊即將面臨失傳的土磚製作工藝 製作“力叉”和“力弓​”用的鋼絲(輪胎橡膠內)

現在受水泥磚的影響,個人製作土磚的作坊已經絕跡,就連大規模生產土磚的磚廠也消失了。燒製土磚的磚窯有的被填埋,有的被荒廢,土磚生產工藝面臨失傳。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這個小村莊即將面臨失傳的土磚製作工藝 土磚修建的磚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