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老百姓為何紛紛給八國聯軍搬梯子,還幫助洋人攻城呢?

品明鑑清


1900年對中國來說是災難深重的一年,山東河北等地爆發了義和團運動。這是一個自發的盲目排外的農民組織。見洋人必殺,洋貨必燒,就是中國人沾點洋氣的,穿西裝使用洋貨的都在必殺之列。義和團的盲目排外成為列強入侵中國的藉口,英法意奧日等八個國家組成"八國聯軍"開始侵華。慈禧太后過分看重了義和團的力量讓他們進京一起對抗八國聯軍進攻,還向西方列強宣戰。李鴻章和張之洞等漢臣拒絕執行這個命令,提出"南方五省自保計劃”。當然義和團這幫烏和之眾和清軍抵擋不住武裝到牙齒的八國聯軍進攻。八旗聯軍從天津登陸一直打到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倉皇逃往西安。於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聯軍在攻打皇城時,北京的老百姓自發的搬出梯子協助聯軍士兵登城。這個問題比較奇葩,不過細想也不奇怪。這和民族大義沒一點關糸,普通老百姓沒有那個覺悟。當時的老百姓幾本上是文盲沒有國家榮辱觀念,這是清朝奴化的惡國,普通百姓只看重實際利益。德國把山東劃作勢力範圍,佔青島時從海上乘船無法靠岸,中國老百姓得到賞錢後把德國侵略者一百多人背上岸。北京老百姓拿梯子幫助聯軍士兵攻城無非是在亂世之中撈點好處少些傷害而矣。




當時有一個著名妓女賽金花,她原是清駐德公使洪均的小妾,在德國時和後來的八國聯軍總司令瓦西德是老相識。八國聯軍入北京後,賽金花主動為聯軍士兵籌措軍糧,勸瓦西德少些殺戮,是當時比較有影響的女子。


關東俠客


八國聯軍侵華,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極大的恥辱。4億國人被區區的2萬外國侵略者所侮辱,滿清當權者更是無恥的棄皇城而逃。緊接著皇室貴族、滿清大兵、義和團紛紛作鳥獸散,留下了一群目光呆滯穿著長袍的滿清百姓。

於是,奇怪的現象出現了,這些沒有四散的老百姓並沒有拼死抵抗,反而是成了八國聯軍的帶路黨、運糧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聯軍燒殺搶掠之後,居然還有清朝官員當面送上錦旗,以示感謝。

好多人疑問接踵而至,為什麼呀?他們不愛國嗎?是漢奸嗎?其實都不是,請往下看。

慈禧的“硬氣”,直接造成了八國聯軍的侵華,當時慈禧想要廢掉光緒皇帝,而列國使館紛紛反對,慈禧覺得洋鬼子太囂張,敢幹涉本太后內政,於是慈禧決定要教訓一下洋鬼子,為此還殺了幾個主張議和的官員,此時的慈禧確實有“骨氣”聖旨中說:“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便氣勢洶洶的向11國宣戰。

結果清軍2個月硬是沒有攻下一個使館,最後還被聯軍達到北京。慈禧“硬氣”全無,只好化妝一番帶領光緒倉皇出逃。後來驚慌失措的來了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瞬間有“硬氣”的老佛爺變成了無恥的潑婦,如此的滿清當權者,如何讓人們為你拼死抵抗。

首先,滿清末期最根本的問題是種族矛盾,即中國人與滿清韃虜的種族矛盾,表現在直觀上是中國百姓與滿清貴族的矛盾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看清政府的喊出的話:“寧與友邦,不予家奴”“漢人興,滿清亡”等等。

此時的百姓已被征服,滿清是以殖民者的心態來統治的,殺到你臣服。孫中山喊出百姓的心聲“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就是當時國人的心願。當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此時的老百姓應是最高興的,巴不得推翻滿清統治。

其次,滿清末期,清王朝與老百姓之間的關係是“國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國”。

這種關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就已充分體現出來了。英法聯軍與清軍大戰,圍觀的數萬百姓是處在默然的觀戰狀態。而在清軍敗退時,百姓甚至還接連發出噓聲。

當時滿清政府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天下的老百姓更已是民不聊生了。因此很多百姓對滿清根本沒有任何的感情而言,更多是期待著能改朝換代,為了餬口、好奇或者順手牽羊等等目的,就有了為八國聯軍運梯子,送武器的情形。

最後,當時老百姓找不到拼死保衛滿清的堅強理由。孫中山先生說“驅逐韃虜”,滿清政府是老百姓要驅逐的對象,滿清上至皇室下至旗人,都跑的一個不剩,你要一個漢人在那拼死保衛滿清的國家,這顯然不現實。你在此時和食不果腹的老百姓談什麼國家觀念,什麼愛國情懷,明顯是在扯淡。

老百姓只知道這是滿清的政府、滿清的國家,你逃跑的時候也沒喊我呀,抵抗的事與我無關。八國聯軍打的是你滿清,你們要我去當炮灰,我不傻。滿清從來不把老百姓當人看待,因此,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當年八國聯軍一路長驅直入,從大沽炮臺一路溜達到京城,老百姓袖手旁觀或是幫忙。你能說他們是漢奸?沒有出賣漢民族。你能說他們賣國?對不起,滿清國我不想要。你能說他們麻木?他們確實已被整麻木。請不要用當今的眼光去衡量他們,他們到不了你的高度。

當然,看熱鬧的不止老百姓,義和團也是吃瓜群眾之一。

八國聯軍在進攻天津時,直隸提督聶士成向義和團求援。而義和團卻眼睜睜的看著清軍與洋人肉搏。在清軍敗退後,天津義和團第一個先跑。不但如此,義和團還趁火打劫清軍,原因是為了報與聶士成的仇。聶士成在聽聞全家被義和團抄了時,平靜的戰至全身破碎而亡。義和團恨不但洋人,更恨滿清政府。


野史也是史


其實,不單是八國聯軍,鴉片戰爭時期,老百姓就幫洋人打大清了。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老百姓更是與英法聯軍一起搶劫圓明園。這就是典型的國與民不同道。



因為,當時的老百姓幾乎沒有國家的概念。國那是皇帝家的,而我自己日子過得這麼苦,乾點什麼事情都要受官員的盤剝。現在有洋人願意給現錢僱我去趕車,那就比官軍不僅不給錢還任意打罵人要好得多了。

於是,有了兩次鴉片戰爭的經驗,京郊的老百姓們一看這麼多洋大爺願意出錢僱自己,樂得推著小車,帶著乾糧就來了。以八國聯軍的心態是趕緊去,去晚了就沒有了。而老百姓的心態也是趕緊去,跟著洋大爺有肉吃。



中國人第一次有民族國家的概念,有同仇敵愾不做亡國奴的決心,其實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和接受西方民族國家概念之後,產生了對於中華民族的認同。



然而,這事放到大清,老百姓根本沒這個概念。洋人打北京,老百姓唯恐天下不亂,趁機佔便宜,反正北京不是我們家的,是皇上他們家的,現在皇上跑了,我們也能跟著分杯羹。所以,他們不僅給八國聯軍推車,造梯子,還跑到圓明園去大肆打劫。洋人們要圓明園裡的石頭做什麼,都被京郊百姓給搶走了。


傅斯鴻


我老頭子個人認為,統治者和集團,只為自己的江山和利益出發。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造成社會,貧富差距大,沒有公平,公正,公理,正義,道德,(相當的),自私自利,大多數人對社會不滿,等等因素,造成,清朝,末年,民國,又何嘗不是,日本來,當漢奸的成千上萬,國民黨投降,投誠,起義的,有無數人,歸根結底,統治者和統治集團,在政治,政策上,只為自己和少數人謀利益,久而久之,民心盡失,造成。


遊子205511577


多年前我看到這張歷史照片,簡直不敢相信,但,它確實存在。有圖為證。為八國聯軍搭梯子無疑是扶著強盜進入自家小院,遺憾的是,部分老百姓就是這樣做了。

這些幫洋人搭梯子的人,我妄加猜測的話,原因有三。一是洋人花錢僱請,二是被八國聯軍威逼不得已而為之,三是自願的;我覺得前兩種不太可能,那幫強盜搶錢都來不及,怎會使銀子僱傭人呢,最有可能是人們自願幫洋人的,從照片上看沒見士兵持槍威逼,倒像是一群人起鬨似地唆使洋人快點去揍清軍。

至於這是一群什麼人,我認為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確實憎恨滿清官府。有其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的。

1900年,慈禧太后因利用義和團排外引發流血亂局,導致八國聯軍入侵最終攻入皇城北京,於是,作為大清實際掌權人的慈禧,面對區區幾萬外強,居然拋下自己的臣民,扮作村婦倉皇辭廟,帶著兒皇帝奪路而逃。使北京城繼天津後又慘遭強盜蹂躪。慈禧隨後向列強乞和,返回皇城後,為討好列強慈禧立馬黑臉,向主戰派和義和團舉起了屠刀,“老佛爺”夠狠。為了皇權,如此的翻雲覆雨。還恬不知恥地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之國歡心。

這就是封建王朝,在統治者眼裡,芸芸眾生皆草民。對於苦難深重的百姓而言,他們幾千年的宿命就是被一夥夥不良強者的強行統治,從皇上到縣衙從沒有把人當人看。如此,尋常百姓之國家民族概念與焉而生?

清朝末年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地主對農民的盤剝加劇,繁重的賦役剝削,吏治的腐敗,使得民眾生活一貧如洗極度困苦。官府與人民從不是利益共同體,“中國的國王與官吏虐待窮人,以聞所未聞的暴政對待他們的人民(西班牙殖民者桑迪語)”。所以,以現今的口吻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去指責那時的百姓沒有覺悟沒有國民意識,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當鴉片戰爭爆發,滿清將領奕經在浙江備戰時,給道光皇帝的摺子中抱怨到:到處漢奸充斥,商民十有七八,分不出良歹來。最可惡的是,每逢打仗之際,百姓男婦,毫無畏懼,從旁指點嘻笑,竟不知是何肺腑?

奕經將軍的疑問,他永遠不會知道,百姓做看客,正是清王朝家天下殘暴統治永遠無解的死結, 民不知其國,國亦不護其民。長此以往,只能導致民眾普遍的社會心理:冷漠,麻木,無根。

而幫洋人搭梯子的照片,只是一個形象的宣示而已。

2018.12.24






掌上三言兩語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老百姓為何紛紛給八國聯軍搬梯子,還幫助洋人攻城吶?說到這個問題?如何解釋它?

這與中國5000年的文化確實有關係。

中國5000年的文化第一是沒有科學,第二是沒有哲學,在一個沒有科學、哲學的社會環境裡,中國的歷代皇帝把天下視為自己的天下,把百姓都視為他(皇帝)的奴隸、奴才,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甚至把這種君要臣去死?臣立刻去死?視為無尚光榮的事情。

所有的奴才皆有一種自虐的情懷,彷彿在皇帝的天下里活著是一種罪惡。

此時此刻分析到此處。也就沒有必要在解釋上面的提問了吧,大家一看就明白了。所謂皇帝無百姓興,百姓無國家,既然無國家還要愛國幹什麼呢?

有一個跳廣場舞的大媽對我說,所謂幫助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也可以體現出當代一種時髦的話!就是合作共贏,即與八國聯軍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人人會有飯吃,過上幸福的生活。



楊曉東藏王


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據說,小道消息不必較真哈,當年慈禧太后對八國宣戰後,有好事者想琢磨下民心是否可用,於是在京城街頭隨機攔住一普通老百姓做採訪

問道,大兄弟,朝廷要打仗了,你有十萬兩銀子會不會捐啊?大兄弟回答,當然會捐呀,能幫上老佛爺忙,是俺們榮幸。好事者接著問道,大兄弟,那朝廷要徵用你家百畝良田,你會同意嗎?大兄弟回答,當然同意,朝廷能用俺們家地,那是祖墳冒青煙啊

好事者看到大兄弟一直往前走,感覺奇怪,又問,你這麼急,幹嘛去?大兄弟不耐煩的說,前面洋大人招工搬貨,俺們就兩把子力氣了,抓緊報個名去,家裡娃還餓著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苦清久矣

兩百多年下來,又是留頭不留髮,又是跑馬圈地,還有什麼文字獄,一次丁戊奇荒,餓死一千萬。到八國聯軍那會,老百姓已被壓榨的厲害,對朝廷失望透頂,就剩兩把子力氣了,這強盜來了,竟然還能是條活路

如此情況,又能對老百姓奢求多少呢?

八國聯軍攻克天津後,八月初出發,兩萬人馬不到,八月十四日就佔領了北京城,總共用時十天……據說,沿途抵抗清兵有二十萬,裝備不次!唉,這二十萬兵馬,也就四川總督李秉衡家親兵打了幾場杖,剩下的槍聲一響,如鳥獸散,總督也無奈,自殺了事

這兵也是徵召的老百姓!

孟子說,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吃喝不愁,老婆孩子熱炕頭,如果大清百姓都是這樣的生活狀態,別說幫強盜搬梯子運物資了,誰又會放強盜進來呢?聯軍入侵,那還不往死裡打麼!

然而,清廷統治者,看不到這一點。他們總認為除了自己,都是連包衣都算不上的奴才,玩什麼“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自作自受,只可惜我中華百年屈辱,強盜畢竟是強盜

願我國人人人如龍


靈石蘊珠寶


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除了外國軍隊外,聯軍裡還有部分中國人參加其中,這裡面有些是自發來的中國籍教徒,還有英國在威海僱傭中國人組建的華勇營1200人,其他還有聯軍僱傭徵發的中國民夫。

出現這個現象並不奇怪,當時中國還是封建社會,廣大民眾的國家意識、國民意識、民族意識還未形成。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皇帝高高在上,國家是屬於皇帝的,和普通人關係不大。更何況當時清政府腐敗不堪,對民眾壓迫深重,普通民眾對於清政府沒有任何好感。自然就會因為種種原因出現協助八國聯軍的現象。

具體說起來,教徒在義和團運動裡屬於被打擊的對象,他們出於信仰和個人利益需求主動參加了八國聯軍,有些甚至在北京城破以後參加了搶劫。

而華勇營因為英國人高昂的薪水,在他們心目中,自己只是吃糧當兵,拿誰的錢幫誰做事。


華勇營
而普通民夫對他們來說,侵略者固然不好,不過他們對清政府也沒什麼感情,侵略者徵發他們,對於他們來說,這也不過是混碗飯吃,而且也不敢反抗。

這樣的國家,也難怪沒多久就被民眾推翻了。




不沉的經遠


八國聯軍打入北京的時候,部分老百姓的確給出了極大的“熱情”迎接八國聯軍。他們不僅幫助八國聯軍運送東西,還有直接追隨聯軍攻城的。

京城百姓的“熱情”,其實由來已久。不僅京城百姓如此,大內的宮人也一樣。早在八國聯軍進京的90多年前,在京城天理教起義中,林清所率的區區200名義士,就曾在太監的引領下攻入皇宮。八國聯軍的情況,和林清曾經遇到過的情況,其實並沒有本質區別。

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的時候,部分百姓對於聯軍的支持態度,其實主要緣於四個方面。

其一:避免被聯軍當做義和團處理。由於八國聯軍打入北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懲罰義和團。為了避免被聯軍誤認為是義和團成員,眾多百姓無奈之下不得不主動向聯軍“表忠心”,而這種表達的方式,主要就是主動給八國聯軍提供一些支持。

其二:百姓痛恨旗人。八國聯軍進京以後,清室逃遁,平時作威作福的旗人沒有了後臺保障。而眾多百姓少不了被旗人欺壓的情況,趁著八國聯軍進城的機會,剛好可以報曾經的一箭之仇。

其三:有人趁火打劫。由於在八國聯軍進京以前,皇帝和京城守軍就已經悄悄撤離了出去,京城百姓實際上已經處於了被皇帝拋棄的處境。而另一方面,沒有朝廷維護的京城,其實已經與一座空城無異。當八國聯軍進進城的時候,很多人抱著趁火打劫的心態,隨聯軍對京城洗劫一空的並不在少數。

其四,八國聯軍僱傭了部分百姓。在八國聯軍攻進京城的途中,以及攻進京城以後,一直有僱傭百姓作為八國聯軍的嚮導、苦力的情況。這些人為了酬勞或身家性命,對八國聯軍的幫助,也在自然之中了。


蘇綻


貪官貪腐,窮富太大。老百姓從早幹到晚還養不起家人,對當權者失去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