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尋求新突破

江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尋求新突破

中車江門基地。

江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尋求新突破

採取“創新—孵化—培育”發展模式的中歐創新中心。

專題

江門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昨天開幕。會議提出努力把江門建設成為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示範城市。據悉,今年以來江門市經濟運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在全省排名第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居全省前列。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落實事中事後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良好,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和督查激勵。“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在全省率先建成網上中介服務超市,鄉村振興、“數字政府”綜合改革成為全省試點等等。

解讀江門

實體經濟:引進近百個投資超億元項目

據瞭解,今年以來,江門圍繞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協同發力,1—6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61.04億元,總量在全省排名第八,自2013年來首次實現排名前移。今年1—6月,江門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0.58億元,同比增長10.2%。

在實體經濟方面:引進近百個投資超億元項目。據瞭解,截至5月底,江門全市實施技術改造企業數量規模達207家,新增機器人應用數量規模達517臺,6個智能製造項目被認定為2018年省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另外,江門把今年定為“招商引資突破年”。上半年,江門成功引進超億元項目共98個(含增資擴產項目)。

在科技創新方面:近半規上工業企業建研發機構。上半年,江門市多措並舉鼓勵企業採取不同模式建設研發機構、專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等,全市新增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9家,累計達到290家。共有1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申請創建市級科技創新平臺,認定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可達到49.84%。

在人力資源方面:江門在站博士後人數創歷史新高。江門人才島又取得新進展。據江門市人社局提供的數據,截至6月底,該市今年新增引進院士2人,院士總數達到3人;新增引進千人計劃專家1人;新增引進博士86人,新增引進培養碩士341人;新增引進在站博士後10人,在站博士後人數創歷史新高。

提出“三區並進”新思路

江門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提出,江門要搶抓機遇、厚植優勢、加快發展。而在總體區域發展新佈局上,此次全會提出了“三區並進”的新思路,突破行政區劃侷限,以功能區為引領,推動都市核心區、大廣海灣區、生態發展區“三區並進”。據悉,都市核心區包括蓬江、江海全域,新會、鶴山、台山、開平的城區及周邊重點園區,要打造成為城市協同發展、產城高度融合、輻射帶動能力強、競爭優勢突出的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大廣海灣區要探索推進園區共建等新型開發模式,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生態發展區包括恩平大部分區域及開平北部、鶴山西部,要按照綠色發展標準推動產業園區結構調整,深入挖掘旅遊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對於如何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江門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提出,要通過多項措施努力把江門建設成為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示範城市。在推動實體經濟方面,會議強調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五大新興產業;另外,江門將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全力打造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聯繫新通道。對接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實現江門與大灣區主要城市1小時點對點通達。

江門將重點建設珠西交通樞紐江門站和物流樞紐江門北站,推進深茂鐵路深江段動工,推動江肇高鐵、南深高鐵、江珠澳高鐵規劃建設,打造具始發功能的國家鐵路網區域樞紐。加快江門大道(南段)、濱海旅遊公路、臺開快速路、臺開鶴城市快線等項目建設。加快高新區公共碼頭、廣海灣深水港、銀洲湖區域港口建設及崖門萬噸級航道整治。

加快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範區、深江產業園、珠西新材料集聚區、台山工業新城拓展區、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拓展區等五大萬畝園區建設。採用江港澳共同開發、管理運營模式,探索設立江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

江門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是廣東破解發展瓶頸的根本途徑,也是江門實施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江門以創新驅動,尋求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措施一:

全力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堅持創新引領,把推進江門高新區提質升級作為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的主要抓手,完善“一區多園”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園區創建省級高新區,通過積聚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等高端創新要素,營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創新型經濟主導的高水平高新區。

措施二:

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實施高新技術提質增量行動,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爭今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科技型小微企業突破3000家,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江門中小微子實驗站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建設,技持有條件的企業與高校 、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各類企業研發機構,確保到年底規上工業企業研究機構覆蓋率達到50%,主營業務收入5億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

措施三:

加快創新人才集聚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完善修訂“人才強市十四條”,強化政策落實和兌現。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引進和培養一批 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大力實施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和博士後掛職工程,支持五邑大學建設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加快建設江門人才島和全國博士後創新(江門)示範中心,積極籌建江門人才資源服務產業園。

措施四: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

江門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實施“珠西戰略”,加快發展軌道交通、工作母機、機電裝備等時代表的裝備製造業,尤其要發展壯大中車廣東公司,打造省內軌道交通核心企業和中車公司華南總部。加快發展以超高清視頻、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抓好海信寬帶超高清視頻(4K)產業基地和鶴山蔚海IDC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做大做強東風新能源商用車、富華重工、中集車輛、牛力機械等企業。

措施五:

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2017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07億元,增長8.6%,江門將堅持做大存量、做優增量相結合,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知能製造”“機器人應用”工程,鼓勵企業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推進生產線數字化改造,開展智能工廠試點建設。支持智能雲科等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引導企業“上雲上平臺”。

措施六:

支持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

目前全市有產值(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以上製造業企業(集團)47家,其中超50億元的5家,超100億元的3家。要深入開展“曖企業、促投資”行動,落實大型骨幹企業及後備企業培育方案,推動形成一批從億元、十億元到百億元級梯隊的骨幹企業。大力扶持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引領行業標準,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細分行業“小巨人”企業。加大上市公司的引導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動企業上市、兼併重組,加快發展,壯大發展資本市場“江門板塊”。

措施七:

要在“數字政府”建設取得大突破

“數字政府”綜合改革,是江門承擔的省級重大改革試點。要積極推動以數字定義政府服務,以數字衡量政府績效,以數字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系統推進“政務上雲”工程,“流程再造”工程、“服務提升”工程、“信息惠民”工程和“政府慧治”工程,打造政務服務新模式。

措施八:

投資項目承諾制

探索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是江門營造務實高效政務服務環境和優良投資環境的一項制度創新。目前,江門按照承諾制實施的項目前期工作平均提速了1-2個月的時間。如赤坎古鎮投資項目,按照傳統審批流程,該項目從土地摘牌到開工建設以往至少需要6個月,實施承諾制後,只用了30個自然日,節省了5個月時間。

措施九: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江門是珠三角的“米袋子”“菜籃子”,推動鄉村振興,確保3年取得重大進展、5年見到顯著成效、10年實現根本改變。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產業。力爭到2020年全市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力爭到2020年建成珠西農產品交易流通中心。打造鄉村旅遊新路徑,到2020年全市連線連片發展14條以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培育50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培育嶺南特色小鎮,加快中信赤坎古鎮和華僑城古勞水鄉兩大龍頭旅遊項目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