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技巧,关于跳弓的论述,学习二胡交流!

跳弓是一种断奏弓法。用弓子跳动撞击琴弦而发音,它善长表现轻松,欢快的情绪。二胡的跳弓又分人工控制跳弓知自然惯性跳弓两种。简称人工跳弓和自然跳弓。人工跳弓是用右手紧握弓杆,将弓子抬离琴筒用力抛下撞击琴弦而发音,如大家熟知的抛弓,撞弓,飞弓等都属於人工跳弓范畴。人工跳弓可控制音符的组成形成,除弓根外,可在任何弓段起跳,可在同一弓段演奏任何速度的跳弓,并能控制渐快利渐慢。而自然跳弓则是靠弓子本身所具有的固有频率振动撞击琴弦而发音。因此演奏的速度必须和某弓段的固有振动频率同步,否则弓子就不会发生振动,也就不可能演奏出自然跳弓。自然跳弓善长演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度乐句(因为它是靠贯性运动的弓法)。中慢速的十六分音符用自然跳弓就显得比较笨拙,应改用短弓演奏,效果会好一些。

二胡技巧,关于跳弓的论述,学习二胡交流!

跳弓在二胡上的二胡上的运用是四十年代才开始,当时只限於人工跳弓的运用,并与顿弓含混在一起。自然跳弓则是始于五十年代末。各地的二胡同行已开始在创作和演奏中摸索和使用了自然跳弓,只不过当时跳弓发音质量很差,更无理论可言,是处於自然跳弓的初级阶段。

1959年作者在四川省文艺会演期间巧识当时高县师范的刘志渊先生,他就是自然跳弓的开拓者之一,当时他已能有把握地演奏外弦的自然跳弓,但尚处於初级阶段,发音较粗糙,推弓撞击琴弦时弓毛已离琴筒一公分左右,并且只能用拉弓起跳。虽然如此,但这一成果对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将来的问题只是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并使之上升为理论。二胡老师52560631作者在这期间向刘志渊先生学会了外弦的自然跳弓,在作者的处女作"喜庆"中首先使用了这种弓法,继而探索内弦跳弓的演奏方法,于1960年底攻下了段启诚先生的"大凉山狂想曲"中大段高难度的自然跳弓,1961年中央广播电台播送了我演奏的"大凉山狂想曲"录音,与此同时全国不少问行也摸索并掌握了外弦自然跳弓的初步演奏技术。

二胡技巧,关于跳弓的论述,学习二胡交流!

二胡的自然跳弓是受小提琴跳弓的启迪而发展起来的,但比小提琴就更困难。小提琴弓子张力大弹性好,用力方向垂直地面,弓子很容易在琴弦上跳起来,又借助于地心对弓子的引力(重力),发音容易而结实。而二胡上的自然跳弓所遇到的客观情况就复杂得多。要学会这种弓法需克服的困难比小提琴大得多。老师维信52560631如,二胡时弓毛是夹在两根相矩不到一公分的琴弦中,弓手在撞击琴弦时不能撞到另一根琴弦,给对弓毛振幅的控制带来很高要求,特别是演奏强音时,更是如此。另外,二胡运弓和用力是平行于地面进行的,起跳困难且发音不结实,又由於二胡内外弦演奏方法区别很大,用力方向相反,给自然跳弓旳演奏带来很大困难。所以要学好自然跳弓的演奏,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从实践到理论进展缓慢的原因也在於此。

二胡技巧,关于跳弓的论述,学习二胡交流!

自然跳弓和短弓虽同属快速弓法,但两者有很大区别,除在表现力上各具长处外,在演奏方法和力学上也各不相同。首先,短弓是用右手紧握弓杆,手指压住弓毛,使弓子平稳左右推拉,弓子是被始终控制在一条线上运动的,不允许弓杆和弓子前後或左右弹动。而自然跳弓除了右手手指向外顶弓毛(演奏外弦)和向内压弓毛(演变内弦)的瞬间发力外,右手对弓子的控制应减小到最低程度,尽量让弓子获得自由,使之利用其本身张力所具有的固有振动频率发生振动。如果说有所控制的话,只能是在弓子振动的前提下,控制它的振幅和力度,使弓毛不要碰到另一根弦,并具有强弱的变化。另外,短弓对琴弦产生是一种持续的压力,由右手牵引左右磨擦而发音,换弓时弓毛不离开琴弦。而自然跳弓作用於琴弦上的是一种弹力,弓子内外弹动撞击琴弦时是一种瞬间的冲力。而这种弹力形式的冲力作用於琴弦後,琴弦改变张度而变形,并以相同的弹力反作用于弓毛,形成了弓子弹动的惯性运动,故自然跳弓也称惯性跳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