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中国的佛教是从一场梦开始的。汉明帝刘庄有一天梦见了一个高大的金人,头顶有光。刘庄向群臣说起梦中所见,有个博学的大臣说,那可能是西域的神,名曰佛陀。明帝于是派使者前往天竺,问佛道法,中国从此有了佛教。

后来,汉桓帝刘志笃信神灵,在宫中铸老子及佛像,设华盖之座,奏郊天之乐,亲祀于濯龙宫。这就是中国为佛造像的开端。

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壁画,描绘了汉武帝礼拜金人,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持节西行的历史场面

国内外但凡大一点的综合类博物馆,都少不了佛像陈列,幽暗空间里,忽然打出一束光,一尊佛陀或菩萨在光中静默不语,营造出威严端庄的神性。

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博物馆会在佛像旁边的贴上小标签,告诉你这是什么年代的什么佛,有什么工艺特点,怎样的艺术价值blabla……

不过,总有些事情,博物馆没有告诉你,或者不想告诉你……比如萃花在华师大最近参加了一场学术讲座《重读中国佛像雕刻史》,主讲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季崇建老师,就揭了许多博物馆的底。

太大了不行,早期佛像都是mini版

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佛鎏金像 十六国后赵建武四年 高39.7厘米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

这尊佛像有后赵建武四年的铭文,是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可考的中国佛教造像。因此可以说它对整个中国佛像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早期佛像中可以排前三的那种。

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铭文:建武四年 岁在戊戌 八月卅日 比丘竺……慕道德……及三……生……

不过这么一件神级文物,身上也有许多疑点。十六国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还不久,传教僧侣、旅行者和朝圣者往往把佛像随身装入行囊之中,随时将佛像展示给别人,传递佛法,因此造像往往体量很小。而这座佛像高39厘米,显得有些太大了,不像是能随身携带的物品

另外还有铸造问题,国博研究员季崇建老师还认为,这件佛像的铜胎太薄,像铁板一样薄,不符合当时的铸造要求。

没有套路,很有问题

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施文造佛鎏金铜像 十六国夏胜光二年 高19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日本大阪的这座佛像,也是早期佛像的代表,它的铸造方式比较少见,十六国时代的佛像都绝大多数是身躯和四足分别铸造,然后套接在一起,而偏偏这尊佛像的四足与身体是连为一体的,并没有用套接的方式。

也许人家只是工艺创新了呢?但是正因为它是早期的佛像,早期的文物更应该有“套路”可言,不可能凭空出现一个新的创作模式

而且老实说这座佛像明显雕工太过粗糙,线条简单,造型比较呆板,萃花觉得实在是想夸也不好夸……

一千多年的老古董,味道却像新的?

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佛鎏金铜像 北魏太平真君年间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尊佛像,是早期中国佛像中最大的鎏金铜佛像。佛陀宽阔的肩膀、强壮的体魄和长腿来自于五世纪的印度样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国。

这尊佛像从它的铸造、鎏金方面,都找不出任何毛病,可以说完美。然而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件作品?艺术品是人工制造的,应该有某种参照物/蓝本,而这件作品像是历史上的孤品,没有蓝本可循,反而有点像后世的藏传佛教的作品。

在大都会亲眼见过展品的季崇建老师表示,这件佛像的问题就在于气味不对,有一股明显的铜的味道,然而经过一千多年时间的文物,不可能还有铜的味道散发,大都会博物馆官方也表示从来没有修复过佛像,更暴露出这件文物的疑点。

包浆做错了什么要被你们洗掉

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释迦车尼佛鎏金铜像 北魏太和元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湾湾的这件镇馆之宝就厉害了,原藏家是日籍华人新田栋一,也是湖南博物馆镇馆之宝皿方罍的原收藏者。1996年台北故宫向新田栋一收购,收购价格超过一亿新台币。

这尊造像保存完整,台座背光均存,雕刻精湛,纪年清晰,内容深刻,兼具艺术性、历史性与宗教性,是世界上现存重要的金铜佛教造像。

佛像原本有铜绿痕迹,入馆后台北故宫进行了清理修复,使佛像更加金光闪闪、灿烂辉煌~

不过,他们把佛像表面的包浆也一起洗了……包浆也洗了……洗了……了……

包浆是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表面上形成的一层自然的光泽,即使见证了时光,也赋予器物别样的美感。包浆一洗,那种年代感也没了,再要重新形成包浆,又要等上许多年。

我的头是假的但我不说

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 宋 (960—1279年) 高200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国博的这尊木雕观音,萃花觉得应该是整个佛像展馆里的颜值担当,体量最大的宋代木雕,陈列位置最醒目,拍照的人最多,就连国博的官方海报也以这尊佛像为主视觉。

佛像有许多小秘密,但博物馆们就不告诉你

这尊佛像由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上个世纪在美国购得,2005年由国家文物局收购回国。国博对这尊佛像的介绍第一句就是:菩萨头戴高花冠,面目清秀,神态安详,双目下视,似以无限悲悯的神情关注着人间。

然而国博没有说的是,这尊佛像的头,并不是原装的,而是被人重装的佛头!宋朝佛头的面部应该更加平面,而这尊佛像面部太过立体,头部着色与身体也有较大差别。然而无论是国博的现场解说标签还是官网的介绍,都丝毫没提佛头与佛身不配对的事。

看了这些爆料,有没有get到博物馆里没有的知识?或是觉得某些机构不走心、不专业、坑爹?反正萃花想做个表情包送给博物馆们,权当激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