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說起來,到海南已經好幾個月了。

雖然已經習慣了這邊的生活,也和本地人相處了一段時間。

但是海南島上和內陸的差距還是明裡暗裡的數不清啊,

尤其是在春節大遷徙的海南大堵車事件之後,島民和內陸人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有些微妙。

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正常情況下,大家對於海南人的印象都是熱情好客,為人淳樸。

但是我的經歷從來都是不太正常的情況,

我大學時整個系只有兩個海南同學,都是男生,但這兩個海南同學都因“騷擾女生”被學校處理過,

這讓我多少對海南人的印象大打折扣。

而在上島時,我其實有些擔心能不能和當地人相處好,畢竟我也是個很難相處的人。

然而,我接觸到的海南本地人,其實並不多,

在海南很多地方,都是外地人,有候鳥人,有常住居民,也有生意人。而且大部分是東北人。

所以,有個段子說,

東北人說,東北太冷了又要飛去三亞過冬了。

樓下回復,三亞不就是屬於東北嗎?

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所以,同是外地人,反而沒那麼尷尬了。

在之後幾個月,我接觸到原房東、賣菜阿姐、快遞小哥兒、附近居民還有護士姐姐,

逐漸開始對海南人有了一個新的印象,或者說,大概瞭解到一些地區差異。

海南人嗓門真大

一直以為東北人嚎一嗓子挺嚇人,其實海南人更嚇人

這裡的嗓門大,並不只是說他們說話的聲音

講真,每次接到快遞小哥的電話,我都懷疑是不是惹到了當地黑幫老大。

感覺每次和快遞小哥說話都像是被領導吊打一樣,

並且,快遞小哥只會給你一次接電話的機會,、

如果你沒接到電話,絕對不會給你二次送貨的機會,直接扔倉庫或者退回。

一開始我以為是快遞小哥太高冷,

後來才知道是我太不懂事,因為所有的快遞小哥都這樣!

有次順豐的大佬還是我自己開車去接的。

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在第一彈吐槽裡我提到過,買菜的時候,因為跟不上行情被賣菜大媽罵蛇精病

和島民的溝通中,我發現很尷尬的一點

和他們說話的時候,總感覺他們的語氣和用詞很不友好,

但實際上,這是正常狀態罷了。

我經常遇到一個海南人對著一個內陸人一遍又一遍的耐心解釋,雖然語氣聽起來挺惡劣。

也許是,因為語速快吧……

反正,在海南我成功戒掉了“剁手癮”

海南的寬帶很講究

先吐槽一件很生氣的事,也為打算去海南的同志們提個醒。

我家人之前在海南當地的營業點辦理了當地手機卡,

當時因為趕時間,沒有仔細看繳費單,

兩個月後才發現繳費金額不對。

當時繳費500元,但繳費單上顯示是300元。

去營業點查詢後,工作人員一口咬定是繳費300元,但是拒絕提供記錄單,也拒絕提取監控。

畢竟不是我經手辦理,我也不清楚情況,也不排除我家人記錯,

原本打算翻篇,誰知道路上又遇見一個營業廳,我就順便進去查了一下繳費記錄。

結果顯示,並沒有繳費啊!連300都沒有啊!

營業廳工作人員表示,繳費時,充值的費用會在手機餘額顯示,然後每月扣費。

但我的情況是,每月手機費出賬後,才按賬面充費。

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我以為秀操作的只有嘴強王者!沒想到營業點的櫃檯小姐姐才是高端操作!

而且,事情過了兩個月,就算是我紅藍buff在手,也反殺不了啊喂!

好吧,那我裝個寬帶,順便換個電話卡吧。

這時,移動告訴我,對不起,您所在的小區不在服務區。

連珠穆朗瑪峰上都有信號,你現在告訴我我住的小區不在服務區?

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事實上,是認真的,內地每個省的話費、寬帶規則都不一樣。

而在海南,每個縣都不一樣啊喂!

且,不要考慮服務,只要選你要的選項就是了。

這裡三大通信公司都是大佬,能願意搭理你辦業務就不錯了,只有你態度好,什麼服務態度,不存在的。

不過,這種“要辦業務趕緊辦,辦完趕緊滾”的氛圍,比較好的一點就是,

沒有那麼多活動向你推銷,選好要辦的業務,辦完了事,絕不糾纏。

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菜場裡有地域差異

上一篇說到過,買東西最好有熟絡的賣家,方便了解時時行情

“內島”差異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在菜價上了,

菜場裡其實有很多品種是島外進口的。

價格差異會比較大,

有次我想吃絲瓜,就問阿姐怎麼最近都沒有進貨

她告訴我,我喜歡吃的那種絲瓜是島外進口,會比較貴,拿貨價5塊左右,

而本地的絲瓜2、3塊左右。

另外,豬肉也分為黑毛豬和白豬,

這裡就比較奇怪了,黑毛豬是本地產的,但是價格高,而且是時高時低,10—30塊,挺難琢磨的

但是白豬就比較便宜,卻又是進口貨。

比較明顯的還有,紅薯、花菜、白菜等等。

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地域歧視

講真,其實哪裡都有地域歧視,

比如有人說上海人小氣,比如有人說河南人雞賊,比如也有人說貴州人刁鑽,比如我對海南人的第一印象很糟糕

這種歧視可能主要源於對他鄉的排斥,對故鄉的認同,以至於,這裡人們問候的第一句話都是,“你是哪裡人啊?”

雖說尷尬,但也是全民通病。

最後,就來吐槽一下,“內島”差異矛盾最極端的地方。

今年春節的海南大堵車,聽說是海南海10年來都沒發生過的“人為災害”。

堵車是因為大霧造成輪渡停運,但為什麼說是“人為”呢?

因為我指的災害不是堵車,而是海南島人和內陸人的地域歧視矛盾激化。

雖然,海南人確實喜歡佔小便宜,滿嘴跑火車,臉還超級臭

完全沒有工作意識,更沒有契約精神

下班比上班準時,中外知名不知名的節日都要休假

部分人還完全不懂禮貌,隨意闖紅燈,等等等等。

但是,在大堵車時,內陸人有些行為真的挺犯眾怒的,

堵車堵多遠,車窗垃圾就扔多遠,10公里的垃圾場,還是在主幹道上,誰見過?

最噁心的是,綠化帶都成了露天公測。

明明設置了臨時公測和垃圾箱,下車走幾步路能累成什麼樣啊?

明明知道是大堵車,還要不斷插隊,

上萬輛汽車不分晝夜的鳴笛,也是很服氣

在泰國蹲了一個星期也沒聽到過一次鳴笛,真的無法抑制這種嫌棄感。

另外,還有什麼趁著堵車,跑去路邊人家花園裡偷菜的,

志願服務點不按規則領取食物,被制止後居然用熱粥潑志願者的,

我每天都被這些東西刷屏。

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然後?然後我只能雅雀啊!

不然怎樣?難道符合著說,罵得好,內陸人真不是東西誒!

這段時間,留在島上內地人很尷尬的好吧?

講道理,到別人家做客,結果暴徒一樣亂闖亂搶,臨走還隨地大小便

不被歧視才怪嘞

但是這種歧視並不會因為是某個人的行為而被認為是個人行為,

在這種環境下,自然而然就成了地域歧視的導火索。

有個我不太喜歡的海南人說過這麼一句話,

“不要以為海南有多歡迎外地人來旅遊,這裡的好環境和人文都被外來人破壞了,為了錢實在太不值了。”

我表示十分認同,

在海南島出現霧霾的時候,感覺真的挺無語,

每次在居住地發現霧霾的時候,都覺得憤怒且無奈,

現在我已經在中國最南邊的省了,這裡的環境算是國內比較好的,

如果這樣的環境再被毀掉,真的只能說,人啊,太能作了。

最後,

去海南島不管是度假旅遊,辦公出差還是候鳥過冬,

帶著點公德心和修養,別搞得人神共憤的。

從我第一篇吐槽發出來,就有不少人在罵了。

而主要原因就是罵我是外地人,不應該去海南過當候鳥。

對此,我只能表示遺憾,泱泱中華,同是中國人,說著同樣的語言,卻用來相互攻擊?

這所謂的“地域歧視”又何嘗不是一種窩裡鬥?

所謂的本地人在“保護故鄉”的時候,所說和所做就是真的有素質了嗎?

各種指責內地人的視頻、朋友圈中就不帶髒字了嗎?

對所有在評論罵人的讀者,我只能表示,

房子我買了,居住證我也辦了,該花的錢我一分不少的付了,

選擇去海南過冬是我的權利,把我的所見所聞說出來也是我的選擇,同樣,罵人也是你們的自由。

各自隨意,所以,這個系列的吐槽,我還是會繼續說下去。

海南候鳥人實況吐槽:“內島”差異導致的地域歧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