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高温过程已正式上线,杭州被拉入了“高温群”。

接下来的日子,杭州的天气都将“姓晴名热”,近段时间,杭州以晴热天气为主,高温持续,最高气温35~36℃。

在这样的高温下,不少网友自嘲:只能靠空调来“续命”,但在没有电的古代,杭州人如何度过暑热难耐的夏天?

今天,小微就好好为你盘点古人的纳凉方式,不得不感叹祖先智慧之强大。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翠寒堂“空调”打得有点低

皇室建筑中,大约从来都不少纳凉之所。周密在《武林旧事》“禁中纳凉”一节中,提到,南宋皇室避暑多选在复古殿、选德殿和翠寒堂。

“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这几乎是那些宫殿的“标配”。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曾被召见于翠寒堂,“三伏中体粟战栗,不可久立”,皇帝不明就里,问清原因后,笑着叫人给他拿了一件“北绫半臂”——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半袖衫。看来,翠寒堂的“空调”打得确实有点低。

文人们也很乐于分享自己消暑秘法,“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这一套老生常谈的法子,南宋诗人温革大概也觉得有用吧。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德寿宫两款“冷饮”受青睐

1184年(淳熙十一年)六月初一,赵昚前往德寿宫看望父皇赵构,老皇帝要求他在德寿宫纳凉。

酷暑之中,冰冰凉凉的吃食总是不嫌多的。在德寿宫,赵构与赵昚喝了两款解暑的饮料,名为“沆瀣浆”、“雪浸白酒”。

那时,“沆瀣”还是一个美好的词,带着它的本意“夜露”的清凉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观瀑图》里,专家认为宋高宗赵构在德寿宫观瀑。

“雪浸白酒”很容易理解,类似于冰镇米酒,而“沆瀣浆”则以甘蔗与萝卜切方块与水同煮而成的饮品。77岁的老顽童赵构,大约喝多了。赵昚忍不住提醒:“此物恐不宜多吃。”

“不妨,反觉爽快。”老皇帝不以为意。可毕竟会伤及脾胃,老皇帝最终不得不首肯于儿子的谨慎。

南宋夏天饮品眼花缭乱

除了“沆瀣浆”和“雪浸白酒”,南宋时的夏天特饮可谓让人眼花缭乱,《武林旧事·凉水》篇里,记载了好些冰雪爽口之物。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有新鲜果蔬制作的果汁类饮品:甘豆汤;鹿梨浆(鹿梨即山梨)、卤梅水(一种凉水,比较接近于酸梅汤),还有姜蜜水、木瓜汁、荔枝膏水、金橘团等;

也有类似清凉茶的药茶:雪泡缩皮饮(成分是缩砂仁、乌梅肉净、苹果煨去皮、甘草灸等)、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苦水(因含有矿物质而味道苦的水)。

有饮料作陪,南宋杭州人偏爱的盛夏玩法是:一叶扁舟,泛舟湖上。在蒲深柳密宽凉之地,船只停下来,人们闻着荷香,聊聊天、钓钓鱼,直到夜色降临暑气散去,一天就这么幸福地消磨过去。

古人还有这些“消暑大法”

1、怀抱竹夫人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竹夫人

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

竹夫人长约1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和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

2、巧思造“冰箱”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曾侯乙墓出土战国铜冰鉴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青铜冰鉴就堪称冰箱的祖宗:分内外两层,夹层中放上冰块,中间可用来冰酒,而打开盖子,渐渐融化的冰块则可以降下室温。

这种有冰箱和空调功能的两用容器,从青铜“进化”到陶制、木制,一直沿用至清代。

如果你能看到清代中式冰箱的照片,会发现,它和今天我们使用的冰箱,还真有些相像呢。

3、轻纱薄露透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夏布

古人在夏天穿什么样衣服?有网友就曾开帖讨论过“古人穿衣讲究那么多,夏天还不得热死啊?”

唐代诗人王建在所作《宫词》中描写宫人服饰时,即有‘嫌罗不着爱轻容’之句。古时,女性们习惯于身着薄罗或薄纱的背子,任两肩、双臂隐现在轻浅的纱罗中。

不过,穿得“薄、露、透”并非抵御酷暑的唯一指标。夏季穿衣,还得衣料清凉,最受欢迎的是苎麻,苎麻衣吸汗,还散热快、干得快。

4、扇底清风来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明朝洒金折扇

要说扇子,也是“国粹”呢,早期是宫廷礼仪用具,后来才成为纳凉之物和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

而今天最常见的折扇,其实是舶来品。折叠扇源于日本,以画工精美见长,后传至高丽,大约在宋代传入中国。

到了明代,折扇或者说“聚骨扇”成了文人的必备道具,扇上书画开始流行。不过明代的折扇很奢华,扇面多半是泥金或洒金,大概还残存着日本泥金扇的影响。

5、清芬满殿香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看了宋朝人如何纳凉之后,你会觉得他们是最会过日子的。

《武林旧事》的《禁中纳凉》一节里讲皇宫中特别重视夏天的纳凉环境:种上长松修竹以达到浓荫蔽日的效果,又搞上假山飞瀑,飞瀑下方置上十亩大池,里头种满红白莲花,最绝的是在庭院里摆满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阇婆、薝葡等花,用风轮来吹,制造出清芬满殿的效果。

唐朝公主用来防暑降温的龙涎香也出现在了这里,不过宋朝更土豪,使用了“香珠百斛”。再加上“蔗浆金碗,珍果玉壶”,简直让人“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自己作为现代人,有空调吹就很厉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