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原來古時的杭州人這樣過夏天

“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今年以來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的一次高溫過程已正式上線,杭州被拉入了“高溫群”。

接下來的日子,杭州的天氣都將“姓晴名熱”,近段時間,杭州以晴熱天氣為主,高溫持續,最高氣溫35~36℃。

在這樣的高溫下,不少網友自嘲:只能靠空調來“續命”,但在沒有電的古代,杭州人如何度過暑熱難耐的夏天?

今天,小微就好好為你盤點古人的納涼方式,不得不感嘆祖先智慧之強大。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翠寒堂“空調”打得有點低

皇室建築中,大約從來都不少納涼之所。周密在《武林舊事》“禁中納涼”一節中,提到,南宋皇室避暑多選在復古殿、選德殿和翠寒堂。

“長松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縈深,寒瀑飛空,下注大池可十畝。”這幾乎是那些宮殿的“標配”。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曾被召見於翠寒堂,“三伏中體粟戰慄,不可久立”,皇帝不明就裡,問清原因後,笑著叫人給他拿了一件“北綾半臂”——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半袖衫。看來,翠寒堂的“空調”打得確實有點低。

文人們也很樂於分享自己消暑秘法,“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間。寧心無一事,便到清涼山。”這一套老生常談的法子,南宋詩人溫革大概也覺得有用吧。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德壽宮兩款“冷飲”受青睞

1184年(淳熙十一年)六月初一,趙昚前往德壽宮看望父皇趙構,老皇帝要求他在德壽宮納涼。

酷暑之中,冰冰涼涼的吃食總是不嫌多的。在德壽宮,趙構與趙昚喝了兩款解暑的飲料,名為“沆瀣漿”、“雪浸白酒”。

那時,“沆瀣”還是一個美好的詞,帶著它的本意“夜露”的清涼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觀瀑圖》裡,專家認為宋高宗趙構在德壽宮觀瀑。

“雪浸白酒”很容易理解,類似於冰鎮米酒,而“沆瀣漿”則以甘蔗與蘿蔔切方塊與水同煮而成的飲品。77歲的老頑童趙構,大約喝多了。趙昚忍不住提醒:“此物恐不宜多吃。”

“不妨,反覺爽快。”老皇帝不以為意。可畢竟會傷及脾胃,老皇帝最終不得不首肯於兒子的謹慎。

南宋夏天飲品眼花繚亂

除了“沆瀣漿”和“雪浸白酒”,南宋時的夏天特飲可謂讓人眼花繚亂,《武林舊事·涼水》篇裡,記載了好些冰雪爽口之物。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有新鮮果蔬製作的果汁類飲品:甘豆湯;鹿梨漿(鹿梨即山梨)、滷梅水(一種涼水,比較接近於酸梅湯),還有姜蜜水、木瓜汁、荔枝膏水、金橘團等;

也有類似清涼茶的藥茶:雪泡縮皮飲(成分是縮砂仁、烏梅肉淨、蘋果煨去皮、甘草灸等)、香薷飲、五苓大順散、紫蘇飲、苦水(因含有礦物質而味道苦的水)。

有飲料作陪,南宋杭州人偏愛的盛夏玩法是:一葉扁舟,泛舟湖上。在蒲深柳密寬涼之地,船隻停下來,人們聞著荷香,聊聊天、釣釣魚,直到夜色降臨暑氣散去,一天就這麼幸福地消磨過去。

古人還有這些“消暑大法”

1、懷抱竹夫人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竹夫人

江南炎炎夏季,人們喜歡竹蓆臥身,用竹編織的“竹夫人”是熱天消暑的清涼之物,可擁抱,可擱腳。

竹夫人長約1米左右,是用竹篾編成的圓柱形物,中空和四周有竹編網眼,根據“弄堂穿風”的原理,供人取涼。

2、巧思造“冰箱”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曾侯乙墓出土戰國銅冰鑑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戰國青銅冰鑑就堪稱冰箱的祖宗:分內外兩層,夾層中放上冰塊,中間可用來冰酒,而打開蓋子,漸漸融化的冰塊則可以降下室溫。

這種有冰箱和空調功能的兩用容器,從青銅“進化”到陶製、木製,一直沿用至清代。

如果你能看到清代中式冰箱的照片,會發現,它和今天我們使用的冰箱,還真有些相像呢。

3、輕紗薄露透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夏布

古人在夏天穿什麼樣衣服?有網友就曾開帖討論過“古人穿衣講究那麼多,夏天還不得熱死啊?”

唐代詩人王建在所作《宮詞》中描寫宮人服飾時,即有‘嫌羅不著愛輕容’之句。古時,女性們習慣於身著薄羅或薄紗的背子,任兩肩、雙臂隱現在輕淺的紗羅中。

不過,穿得“薄、露、透”並非抵禦酷暑的唯一指標。夏季穿衣,還得衣料清涼,最受歡迎的是苧麻,苧麻衣吸汗,還散熱快、幹得快。

4、扇底清風來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 明朝灑金摺扇

要說扇子,也是“國粹”呢,早期是宮廷禮儀用具,後來才成為納涼之物和文人墨客的“懷袖雅物”。

而今天最常見的摺扇,其實是舶來品。摺疊扇源於日本,以畫工精美見長,後傳至高麗,大約在宋代傳入中國。

到了明代,摺扇或者說“聚骨扇”成了文人的必備道具,扇上書畫開始流行。不過明代的摺扇很奢華,扇面多半是泥金或灑金,大概還殘存著日本泥金扇的影響。

5、清芬滿殿香

万万没想到!原来古时的杭州人这样过夏天

看了宋朝人如何納涼之後,你會覺得他們是最會過日子的。

《武林舊事》的《禁中納涼》一節裡講皇宮中特別重視夏天的納涼環境:種上長松修竹以達到濃廕庇日的效果,又搞上假山飛瀑,飛瀑下方置上十畝大池,裡頭種滿紅白蓮花,最絕的是在庭院裡擺滿茉莉、素馨、建蘭、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闍婆、薝葡等花,用風輪來吹,製造出清芬滿殿的效果。

唐朝公主用來防暑降溫的龍涎香也出現在了這裡,不過宋朝更土豪,使用了“香珠百斛”。再加上“蔗漿金碗,珍果玉壺”,簡直讓人“初不知人間有塵暑也”。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自己作為現代人,有空調吹就很厲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