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

你是不是经常做事毫无动力,

但是只要一打游戏就浑身来劲呢?

你是不是不论上班还是上课,

都想着赶紧结束然后肥家打游戏呢?

你是否发觉,

自己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

而且无法自拔?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

悄悄告诉你:

这是病!得治!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

这几天,

微博上的网友因为一条消息炸开锅了!

据某官微:

世界卫生组织(WHO)

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相关规定将自6月19日起生效,

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

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游戏成瘾”症状又有哪些呢?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

原来,WHO在今年初宣布,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

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游戏玩家的关注。

热衷玩儿游戏就是有病吗?这个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

1.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


2.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

如果以上行为持续12个月以上,

或者非常严重但少于12个月,

你就会被医生确诊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

这一消息让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看风景的猫-:

你说我好好的一个人,健健康康的,怎么就成精神病了呢?

@远眺沧海烟波渺:买股票算不算?买彩票算不算?

@冰糖的Shirley:追星是不是也马上要被列入精神病名单了?

@我忘了我忘了我忘了:我工作强制成瘾了怎么办?好想戒掉。

@吃撑不打嗝:都别惹我,我有精神病。

@oran_cc:呵呵,电竞赛堪忧了,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

“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修订,是因为全世界有大量的医学数据表明,游戏成瘾者脑部结构的改变,与毒品、酒精等物质成瘾者相似。”昨天一早,市七医院物质依赖病区主任盘圣明,接诊了好几位来门诊咨询的患者。

市民陈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家长。因为沉迷游戏,

他的儿子已经一个学期没上学了

“医生,拜托你想想办法,让他去上学。”陈先生的儿子小陈今年14岁,性格比较内向,上了初中后,换了一拨新同学,小陈与他们格格不入,喜欢的篮球也不打了,用父母买来的手机玩起了游戏。

“一开始是王者荣耀,现在是绝地求生,我们上班,孩子就请病假在家打游戏。后来干脆逃学,天天捧着手机在家里看直播,被我们拿掉手机就大发脾气!”

无独有偶,高一男生贝贝也被父母带到市七医院。原来,孩子在杭州一所重高上学,当初中考成绩排名全校前50位,寄宿后开始偷偷玩起了游戏,如今成绩已排名倒数。手机被老师没收后,他还偷回来继续玩,被学校警告处分。

在家人眼里,这两个孩子都已网络成瘾,无计可施,但在市七医院,医生还曾遇到过更夸张的患者。

“曾有位少了一根手指的爸爸,带着孩子来门诊求助。我们一问,爸爸的手指竟是被儿子剁掉的!”市七医院物质依赖病区主任盘圣明说。

当时正值高考前夕,男孩突然迷上了一款手游,连上课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来抢装备、做任务,天天熬夜练级。

父母威胁要没收手机,男孩就大发雷霆,威胁父母不去参加高考。没辙的父母最后决定:帮孩子一起打游戏。

原本以为快速冲到60级满级,孩子就能安心备考了。爸爸陪着儿子买点卡、买装备,任务眼看就完成了。

万万没想到,高考前一个月,游戏竟更新到了120级,男孩又深陷其中。和父母大吵一架后,他用刀剁掉了爸爸的一根手指

市七医院物质依赖门诊,去年接诊了2599人次,沉迷网络游戏的患者不少,且逐年增多,仅昨天半天门诊,盘主任就接诊了四五位小患者。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被正式确诊为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

“许多人放假时通宵打几天游戏,假期结束随即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这只能算是游戏过度。我们目前接诊的这些患者,也属于网络沉迷,而不能简单归为网络成瘾。”

盘主任说,大家都知道毒品、酒精成瘾,会影响大脑的精神活动。游戏虽为非物质依赖,但全世界已有大量的医学研究数据表明,它对大脑结构的影响,与其他物质成瘾者相似,明知有害而不能自控。

长期高强度玩游戏,负责控制和决策能力的大脑前额叶会出现供血不足,导致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差

网络成瘾后,会像毒品成瘾一样反复发作,因此要及早踩刹车。

专家分析根结原因

家庭环境有问题

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主任盘圣明说,因沉迷网络前往杭州七院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的青少年,其中80%以上的家庭环境都有问题

他发现,有网瘾的孩子们有一些共性:

家长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

家长溺爱孩子,例如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奖励挂钩;

家长陪伴少,隔代管养,或根本不懂怎么陪孩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曾做过一项针对全国10个省份6000多个学生及其所在家庭的调查,调查分析得出的11项网瘾学生特点显示,四种类型的青少年容易网络沉迷:

缺乏温情教育方式、缺乏社交能力、面对压力缺乏应对能力、自我认同度比较低——而这些类型对应的,正是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陶明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游戏成瘾这个问题了。在他看来,少儿游戏成瘾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曾有一个孩子让他印象深刻,孩子妈妈表示,孩子为了玩游戏,已经砸坏8台电视机了,没有一台电视机可以撑过一个月。

“为什么我爸妈可以看电视,而我就不能玩游戏?”在孩子看来,父母一有空就自己搓麻将或者看电视,但在游戏里他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伙伴了。

“‘问题少年’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缺失导致孩子想要找一个出口来弥补,所以想要治愈网络成瘾必须要父母参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康复专家汪永光博士的观点是,家庭调整是关键。

“我在医院接诊的网瘾少年背后通常有两类极端的父母,一类是完全溺爱型,陪练陪玩,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满足要求,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健康成长;另一类是过度专制型,不允许孩子接触任何游戏,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就很容易和家长对抗,不允许做的事情偏要做。”汪永光说。

但多数家长并不自知,也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戒网瘾”致死致伤的惨剧不断上演

有些家长看孩子一看到孩子玩游戏,就开始担心是不是上瘾了,过分焦虑往往容易上一些五花八门、不知来历的戒网瘾“训练营”“特色学校”的当。

时至今日,杨永信用电击治疗“网瘾”的行为还在继续,全国类似的网瘾戒治中心依然在招生,依然在用“限制自由”“体罚”的方式来驯服“网瘾少年”。

实际上,多数网瘾戒治机构并没有什么妙招,只是用限制人身自由、军训、体罚等方式对迷恋网络的孩子进行惩治。种种没有科学依据、未经临床验证的招数被“发明”出来,想当然上马,别说治不好,就算一时有效,孩子遭的罪、受的伤害更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2010年发布的《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对此描述更为细致:

多数网瘾矫治过程中存在惩罚现象,如将未成年人连续数天单独关在一间小黑屋中,用高强度的俯卧撑、跑步、站军姿等手段进行惩罚,用戒尺等工具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强迫未成年人进行严重超负荷的行走,让抽烟的未成年人吞食烟丝等。

多数父母知道其子女在矫治过程中受到惩罚,却大部分接受和同意。

在家长默认的状态下,这些体罚极容易升级为暴力惩戒,变成极端事件。2007年至2014年,因青少年“戒网瘾”致死致伤的惨剧不断上演。

2007年,重庆发生网瘾少年不堪教官虐打,3次自杀跳楼自残事件;

2008年,广东一训练营教官对戒网少年实行殴打、禁止喝水等惩罚方式,造成少年肾衰竭;

2009年,广西15岁少年邓森山被送入“南宁起航训练营”戒治网瘾,被4名教官殴打体罚致死;

2011年,广州少年小俊因没有听话进入网戒中心活动室,遭暴力对待致胳膊骨折;

2014年,河南两少女在戒网瘾学校被强制加训“前倒、后倒”达三个多小时,导致一死一伤;

同年,14岁网瘾少年小涛,因偷吃饼干,双手被网戒中心教官用军用背带捆绑着吊在单杠上,最终导致8个指头关节处皮肤缺血性深度坏死……

治疗网瘾应当采取合理合法健康的手段,以此引导孩子们回归正常生活,而并非采取不正当的违法行为,侵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网戒机构以限制未成年人人身自由、体罚、打骂、禁食等暴力惩戒方式,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郑雪倩指出,这些戒治手段都超越了法律规定的合法范畴,其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等合法权益,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禁止虐待未成年人”的相关规定。

“如果家长愿意,他们完全可以在收集保全证据的前提下追究这些机构的法律责任。”

“网瘾”难题怎么破

网戒机构合法性成疑,暴力体罚方式残酷,家长需求却依然旺盛,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家长对于“网瘾”孩子的无奈。

“那些网戒机构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这些孩子已经不像正常孩子了,父母备受困扰却无能为力,这时这些机构就像是救命稻草一样。所以,我们应该要重视游戏成瘾这个问题,尽快制定规范的治疗指南。”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陶明说。

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家庭、药物和物理结合对网瘾少年进行综合治疗。但药物治疗只能减轻部分病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汪永光博士多次强调,家庭才是关键。

汪永光博士觉得,游戏可以作为孩子偶尔放松的方式,不要一味排斥,反而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叛逆心。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对游戏的正确认知,并形成一个自我管理、自律的模式。

游戏成瘾是病,可游戏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利用家长的担忧,把矛头对准游戏,孩子玩什么担心什么,或者对准网游产业,也大可不必。

游戏好比碳酸饮料,喝喝无妨;无节制喝,一顿三瓶,当然有害健康;血糖都超标了,还用它送服降糖药,无力自拔,这就应该借助医疗干预。而治病要去正规医院,千万别轻信那些会忽悠的“高人”。

那么已经网瘾的孩子如何去引导?汪永光说,堵不如疏

,一定要从根源上了解是什么导致他们的上瘾,然后对症下药。

比如,在七院收治的游戏障碍孩子中,有不少是成绩很好,重点中学尖子班的学生,他们沉迷游戏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释放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家长一味追求孩子成绩好,没让孩子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汪永光还让网瘾少年的父母也去下载孩子沉迷的那款游戏,去了解游戏怎么玩,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去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从游戏里有什么获得,然后找替代疗法。

汪永光建议,家长平时可以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点,一个人必须要有开心、快乐的情绪。如果一旦出现“网瘾”的苗头,可以用另外一个健康的“瘾”替代游戏的“瘾”,只要给小孩提供新的乐趣、新的爱好,自然而然就会“痊愈”了。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

你可能还会感兴趣: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杭州有孩子为玩游戏辍学,有孩子砸掉八台电视、有孩子剁掉父亲手指……

浙江在线健康网综合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浙江新闻客户端、观察者网、人民日报

记者:柴燕宏、柴悦颖、唐梦霞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