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徽文化

小編本人生在徽州長在徽州,也對徽文化一直都很有興趣。今天就徽文化的話題簡單的聊下同時也會借鑑一些資料,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

徽即徽州,在歙縣,包括歙縣,績溪,黟縣,祁門,休寧,婺源等六縣,古曾稱歙州、新安郡。徽州文化,是徽州(古稱新安郡)人,在歷史進程中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器物文化層面、制度文化層面、精神文化層面,底蘊深厚創造傑出。
淺談徽文化​這裡的徽文化指的是: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築、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屈徽州文化範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淺談徽文化​徽州文化的起始時間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統三(1911年),但我們對徽州文化的研究時間不能限於這一時間範圍。一個文化的形成,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和影響力的延續,如徽州宗族社會始於宋,形成於明清。但中原氏族遷徙到徽州這塊土地上來,卻從漢代就已經開始,其逐步土著化的過程,是宗族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宗族文化在民國時期乃至於到今天,仍然有著極大的影響。至於民國期間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都有一定影響的胡適、陶行知、黃賓虹等,都是在徽州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名人,是徽州文化衝力在民國時期學術、教育、藝術領域中的突出表現,也應該納入徽州學研究的範疇。因此,徽州學研究的時間和地域概念不限於徽州文化的時間和地域。

淺談徽文化​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更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關於更多徽文化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相關書籍,有空的時候再去古徽州走走,實地體會一下徽州的魅力。


淺談徽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