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赚钱的真实愿望感染员工

鼓励员工去赚钱,并对他们创造的价值给予肯定和回报,这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用赚钱的真实愿望感染员工,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可能会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甚至勃然大怒,“在企业里宣扬赚钱的观念,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的价值观又从何谈起?”怀疑者姑且先怀疑着,但在企业中值得一提的一个事实是:鼓励员工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去赚钱,并对于他们创造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丰厚的回报,这是很多企业能够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在某种意义上,鼓励员工产生获得利润的想法以及思考如何赚取更多金钱的想法,这是与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一致的,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描述个人放任追求利益,将直接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其实在企业中又何尝不是如此,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增进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必然导致企业财富的增加。

01

企业的目标是赚钱

伊利亚胡·M·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的《目标》(The Goal)一书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书中给出了答案:赚钱。

在高德拉特看来,那些通常被人们当作目标的东西,如生产率、质量、交货期、留住人才、高技术,甚至顾客满意度,都不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公司的根本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赚钱。在公司这个层面上,赚钱体现为三个必须同时实现的目标:净利润、投资报酬率和现金净流量。

犹太人素以善做生意闻名世界,他们开办的企业常常利润丰厚。犹太人为什么会做生意?为什么更会赚钱?因为他们始终以赚钱为目标,他们毫不掩饰这一点,他们的企业所做的一切,都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他们并非比一般人更聪明,而是比一般人更少犯盲目的、幼稚的错误。

02

企业家的初衷是赚钱

做企业大致离不开个钱字。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开道德之禁,赚钱的概念本身就不再有邪恶之义。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很多人创办企业的初衷都是为了赚钱。

里丁(Redding)教授是一位研究海外华人企业家的著名学者,他曾调查了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72位华人企业主或高层经理,他问了他们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要自己创业?他得到的回答惊人得一致:主要的想法就是赚钱,此外,自己做企业是一份事业而不是打工外(这样可以不受制于人)。做企业一年所赚的钱可能是他为别人打工一辈子所能获得的工资收入的总和,这恐怕是自己做企业最吸引人的地方了。

03

企业活动参与者都要赚钱

在旧的公共事业企业模式中,赚钱的观念的会受到管制的约束。管制造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获得利润的想法以及思考如何赚取更多金钱的想法一定会受到环境压制的。在如今,企业家要赚钱,企业要赚钱,这似乎没什么可不好意思的。不仅如此,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要赚钱,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要赚钱,政府要收税,提供贷款的银行要赚钱,如果是上市公司,股民也要赚钱,就连消费者也在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时获得了利益。

要用赚钱的真实愿望感染企业员工,领导者首先要鼓励员工养成一种习惯,即从三件事上来谈论他们对自己的期许:我们是希望得到快乐的,我们是希望赚到钱的,我们是希望能够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而感到骄傲的。其次要以一种符合道德规范的方式和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那些能够拿出成果以及能够为公司挣到钱的人提供高水平的报酬。

用赚钱的真实愿望感染企业员工,鼓励员工把赚钱当作自己的目标,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同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在商言商,但商有商道,鼓励员工赚钱是有前提的,即要符合道德、社会、法律的规范,以积极、正当的方式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