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就要孩子「好好說話」

比起糟糕的老師、糟糕的朋友和糟糕的醫生來說,糟糕的父母對孩子傷害更大。而傷害中,首屈一指的就是語言暴力。在現代教育挖空心思讓孩子自信的時代,一部分中國父母卻絞盡腦汁,用語言讓孩子充滿自卑。

愛孩子就要孩子“好好說話”

父母與孩子說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往往父母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的不恰當,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一句話能“成就”一個孩子,也能“毀滅”一個孩子!

孩子不聽話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而在反覆重複的失去耐心的時候,往往會採用一些錯誤甚至極端的方式對待孩子。這個結果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那麼如何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困擾著我們的難題呢?首先,話當然要好好說。有一個原則,就是和善而堅定。你和善地跟孩子說話,孩子潛移默化地會用這種方式跟別人說話,你如果發洩自己對孩子的不滿,採用吼甚至打的方式,孩子也會複製這種方式與別人交往,孰重孰輕,不言自明。自己做到跟孩子和善地說話,是做了一個好榜樣。

其次,話說出去了,但沒有跟上相應的措施,這樣的話怎麼會管用呢?再加上囉嗦了多遍,孩子能不把這樣的話當耳旁風嗎?所以,跟孩子說話之前,父母要想清楚,動起來會怎樣,孩子不動起來,要承擔什麼後果,這個後果要事先跟孩子講明。

愛孩子就要孩子“好好說話”

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行為,這些行為又會導致不同的後果,父母謹記的是,讓孩子承擔後果!孩子承擔起自己的行為後果了,父母就不會又急又吼了。

最後,就是堅定地執行,既然說了就去做。有的父母跟孩子商定的措施,執行起來是時松時緊,有的甚至自己都忘了,自己在孩子面前都沒有信用,那這樣的話又怎麼會管用呢?有的父母在氣頭上會惡狠狠地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出去……”“你再不……,我就不要你了!”等等,可實際上,父母果真會這樣做嗎?如果我是孩子,我會怎樣想:“他們就是說說,嚇唬嚇唬我,他們都不當真,我何必當真呢。”所以,孩子就不太在乎你的話了。孩子會反覆地試探大人,只要家長言出必行,孩子就會從中學習教訓、收斂自己的行為,並會遵守與你的約定。有時家長說得太多了,要少說多做,一旦說出就兌現,那你跟孩子說的話能不管用嗎?

語言上尊重孩子

人和人之間是需要互動尊重的,家長和孩子之間也需要彼此的尊重。

教育學者楊傑認為,對孩子說話,大概有兩種方式:其中一種,父母彷彿是高高在上的審判官,聲嘶力竭的質問孩子“為什麼”沒有達到他們的標準,把自己的責任推的一乾二淨,彷彿所有的錯誤都是孩子一個人的。

另一種是,溫言暖語地和孩子商量怎麼做,看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同甘苦共患難,總有一份兄弟情誼在。會說話的媽媽,因為親子感情有溫度、有關懷,所以孩子特別好帶,不會說話的媽媽,做的再好,開口那一刻,已經輸了。

愛孩子就要孩子“好好說話”

以下五句話對孩子傷害很大

1.你怎麼越大越不聽話

如果一個六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六歲。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裡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四歲。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得更成熟聽話一些,但事情是,孩子們總要經歷那些固執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可是,當你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你所表達的只是空洞的責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當你對孩子大喊,你怎麼越大越不聽話時,你所關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

建議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你忍不住要責備他的時候,請用一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來開頭,你看上去非常生氣。或者我知道你不高興,但這樣的事情總是難免要發生的。

2.別跑,會摔跤的

你當然是好心,作為母親,你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你知道嗎,你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肯定他一定會摔跤的。對於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繫好。這樣你強調的是鞋帶,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當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沒有變成現實,你的孩子也就慢慢對你的建議表現出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你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3.我只是逗你玩兒

你或許認為,跟孩子開個玩笑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還可以培養他的幽默感。可是你想過沒有,當你對孩子說,如果你再不認真聽媽媽說的話,下回我就用膠水把你的耳朵粘起來。你想過嗎,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會這麼做。

愛孩子就要孩子“好好說話”

4.你怎麼就不能像人家麗麗那樣呢

諸如此類的比較只能得到一個結果,讓你的孩子感覺像個二等公民,同時還可能導致孩子們之間的仇視和鬥爭。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樣總能得到紅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樣有禮貌,用這種比較的辦法絕不可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要記住,你越是跟孩子說他不如別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夠好。所以,比較明智的辦法是寬容地接受孩子的長處和不足,然後鼓勵他向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向快樂地成長。

5.我剛才是怎麼跟你說的

這樣的問題,你當然知道答案。所以,這種帶著一點點嘲諷口氣的問題實際上是一種指責。如果你真的想因為孩子沒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責他,倒不如明白地說,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都跟你說過三次了。但我再告訴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裡去。

不會好好說話,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與貧富無染,與道德有關。不提醒孩子,他就很難自覺地意識到言語是有問題的,即使成年人也不一定就有這樣的自省能力。

語言是把雙刃劍,“好言一句三暖冬,惡語傷人六月寒。”如何和孩子好好說話,應該思索的還有很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