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黑科技丨转型升级!无人便利向智能化迈进

聚焦信息技术领域为产业发声

看懂黑科技丨转型升级!无人便利向智能化迈进

导读

6月11日,即时便利消费平台猩便利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一时间,大家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无人便利上。从早期的资本轰炸到疯狂圈地,到现在很多具备成熟供应链的传统零售企业入场,产品同质化、场地局限化、丢货严重、成本走高......这些问题促使无人零售的竞争不得不转向技术上的竞争。

看懂黑科技丨转型升级!无人便利向智能化迈进

转型前的无人便利——自觉

说起无人零售,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大多可在办公室见到。目前,无人便利在技术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人工智能技术、RFID标签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传统二维码扫描。其中,RFID在对货物的识别与防盗上更具优势,该技术出现已有百年,随着技术的成熟,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因而RFID标签技术应用最广。

扫码——付款——拿货,这个流程看似一气呵成,然而,大家似乎高估了“人性”。零售业面对的终端消费者是人,是人即存在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甚至可以导致无人便利90%的直接货损。

看懂黑科技丨转型升级!无人便利向智能化迈进

出于货损率方面的考虑,很多无人便利避开了高单价高毛利的商品,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常温无人货架在商品上差异化很小,大多是10元以内的包装零食,单价高于15元的商品几乎很少涉及。同时,无防盗设置还让其在场景的选择上绑住了手脚,只能局限于相对封闭的办公室场景。

这一切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货损——同质化——消费者体验不佳——规模缩小。无人零售,似乎变成了一件赔钱赚吆喝的买卖。想要突破怪圈,就要在消费者体验上下功夫,不仅要方便快捷,还要产品多样化,供应快速化,规模扩大化。这一切的根源,似乎只有技术才能解决。

转型后的无人便利——技术

为方便理解,我们以每日优鲜便利购为例,从技术角度出发对转型后的无人便利做一个阐释。

看懂黑科技丨转型升级!无人便利向智能化迈进

在5月的腾讯云加峰会上,每日优鲜便利购CEO李漾透露“首批智能货柜将先在北京进行试点,预计本月将率先铺设50台,后续将根据测试情况做进一步的规模化复制”。此外,不少无人便利品牌也开始转型。

据介绍,这款设备需要扫码才能开启柜门,用户拿取商品后关门,系统即可通过摄像头直接识别被拿走的商品,并自动在绑定手机上生成订单进行扣款,首次购买需要进行手机绑定和微信免密支付开通的操作,之后的购买将无需这些步骤,大概10秒左右即可完成全部购买动作,购物体验近乎无感。

看懂黑科技丨转型升级!无人便利向智能化迈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智能货柜的全部运营数据都存储云端,所以在运营上会更智慧。在此之前,散布在各家公司的货架,就像一个个数据黑箱,所有的缺货、补货信息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补货员的人工操作,而且随着点位数量的增加、覆盖区域的扩大,如何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商品,送到合适的点位,就成了货架规模化后最大的一道坎。而全部运营数据上云以后,不仅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运营数据分析当地的消费偏好,在配货上更加个性化;还可以及时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进行商品调整和更新。

除了消费者体验上下功夫,每日优鲜便利购也开始在产品上下功夫。包子、油条......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出现在便利货架上。此外,越来越多的购物场景也给了用户多元化的体验。

从最初的资本轰炸到疯狂圈地,再到如今技术驱动下的无人便利,看似一地鸡毛的无人便利,现在正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前进。技术的进步源于人性。无人便利能够解决我们“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问题,满足了人性后的无人便利,如果能够加上技术,相信会越走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