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往事如风,如梦如烟。 风是红尘过客,渐行渐远。

追忆故乡旧事,总让人惹上莫名的相思。 无心去想吧,但在不觉间心却开始追忆。

然而,这追忆,伴随的是苦涩的年华和淡淡的忧伤……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记得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母亲便给我们输灌着一种思想:“好好上学,争取吃上商品粮。看人家冯在贵家的冯传华潢师毕业了,端上了铁饭碗,吃公家饭了。”

那时的我,懵懂地看着母亲,呆呆地点了点头。长大后渐懂什么是商品粮,慢慢地羡慕冯姓邻居有着出息的儿子。

再后来,冯家的四儿子冯传富也考上了潢师,村里炸开了锅。冯家祖坟冒烟了,出来两个吃皇粮的!大伯父在世的时候也说:“我们姓李的人老几代都是种田的,受苦的命,上学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别想着吃商品粮”……

于是,“商品粮”这三个字,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暗暗决定也努力学习吃国家饭。

君不知,那时候,信阳的潢师实力,方圆近千里,名声赫赫。湖北随州、孝感,河南驻马店、南阳考生无不以考上潢川师范为荣!

潢师,即潢川师范学校,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在他们那个年代,高考竞争异常残酷,能考上那所学校,其竞争方面含金量已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一本水平了,尽管学术、学业与一本院校无法等量齐观。

我记得我在村北林场放牛时,看见冯家的四公子在公路上拦车上学大场景,他的表情充满着骄傲。豪华大巴呼啸而过,惊呆了我放牛的小树条……

年幼的我,对潢师以及潢川充满着神秘感。从未出过远门的我,把其看得非常神秘。自然无从知晓潢川,古称光州,是中华黄氏和浮光陈氏发源地。直到上高中时方知她是河洛重镇,名冠吴楚上游。

莫道楚乡风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

这个曾被誉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为重点建设的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今泯然众县矣。

没落,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无人认真引领着潢川的崛起的向好势头继续阔步前进。尽管潢川的交通、地理优势独秀于斯,终赶不上信阳市的资源竞合。

君不知,潢川曾是地级市,潢川行署在此成立,潢川火车站的繁华盛极一时。

潢川地区最辉煌的时候,与光山合署,更名光州。光州下辖光山(今光山县、新县)、固始、商城、息县(今息县、淮滨县大部)。到了民国21年,竟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信阳、罗山、经扶县(今新县)八县!

潢川的楚汉文化、江淮文化及其地理优势,由于后来长期得不到重视,其衰落便也是自然不过的了。连同美誉远扬的潢师,也随之江河日下……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潢川师范,就是现在的潢川幼儿师范学校,事实上是所师资力量雄厚的百年老校,其创建于1907年的光州师范传习所,1943年称为河南省九区联立师范,1949年改为省立潢川师范学校。

往事悠悠。总感觉,当年羡慕的这所百年老校,没落得令人惋惜。她的发展与后劲,原本可以升格、竞合成中原高等名校,完全可以与信阳师院展开公平竞争,完全可以借重安徽、湖北、河南人才资源与地理优势,让事业蒸蒸日上。

可惜,如今的事实,不容我们假设。

同样的命运,汲师恍若复制了潢师一般。

汲师,一样是所百年老校。其历史的厚重与傲娇,不亚于百年潢师。其所在的县级市卫辉,其前身卫辉府,当年亦是名师如云,辉煌无比。

我的本公众号专有数篇关于汲师兴衰的文章,时间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我把粉丝发来的照片传上来,以与读者共享。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信阳潢师与新乡汲师的崛起与没落

往事悠悠谁慰藉?是非成败转头空。

有些事,可以遗忘;有些人,可以模糊。多情总比无情恼,权当是心底波澜起伏后的阵阵悸恸吧。

想想当年,我羡慕潢师的懵懂青涩的场景,顿时哑然苦笑了。

也是潢师迅速失落的那一年,我在光山二高求学,再之后,大学上了我,研究生也上了我。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七年前还是学生的我,七年后要又开始了苦逼地求学生涯。何人辨我有真才?……

苦涩年华,红尘滚滚。

故乡那山,那河,那水,已成遥远的过往。

愿岁月真的静好,愿长风真的破了万里浪,

愿明月真的伴我万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