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爲新影像大賽發布之時

6月13日,從上海2018 CES Asia展上傳來一條令人矚目的消息:華為再次攜手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發起“2018華為新影像大賽”。這條消息之所以令人矚目,原因是多方面的: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首先,本次大賽設立了高達2萬美元的總冠軍大獎以及6名組別冠軍(獎品為華為P20 Pro手機一部+華為MateBook X Pro筆記本一臺)以及50名優勝獎(獎品為華為P20 Pro手機一部),獎值設立之高令人心動。同時,華為方面宣佈獲獎作品將有機會進入當代藝術最高殿堂Paris Photo展示,這對於很多攝影人而言是比豐厚獎品更令人振奮的精神獎勵;

其次,本次大賽採用全新的聯合評審方式,也就是說會在大賽徵稿後期從全球招募五位年輕攝影人,與來自包括瑪格南圖片社、ICP等全球專業攝影機構的影像專家一起對參賽圖片進行終審。按照華為的說法,本次大賽的作品評選不應該僅由影像專家們主導,也要重視那些善用手機攝影並在社交媒體中擁有強大話語權的年青一代的聲音;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第三、除已有的“你好,生活!”、“眾生相”、“地理位置”、“九宮格”和“時間線”這幾個參賽組別外,本屆華為新影像大賽還增設了一個“夜之美”組別。毫無疑問,這個首次出現組別是鼓勵更多用戶捕捉和定格弱光環境下的獨特景象和精彩瞬間。之所以選擇在今年增設這個組別,顯然和華為P20系列在夜景拍攝能力上的“突飛猛進”有直接關聯。

作為一名影像器材相關從業人員,我一直對手機攝影的發展相當關注。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智能手機的成像素質大幅提升,手機攝像頭畫質已與普通數碼相機持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超越時,我開始將工作重心從傳統數碼相機逐漸轉向智能手機。具體而言:除了在日常器材評測工作中手機產品比重開始大幅度提升外,自己日常隨身攜帶的攝影工具也從便攜式數碼相機變為各款智能手機。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其實早在2015年,當我和英國攝影師David Newton一起在臺北為閃迪公司進行“East Meets West”拍攝項目時就開始使用手機進行創作。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當時的手機在畫質方面已經能滿足大幅面輸出。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前期精心的拍攝以及專業級的後期圖像處理基礎上的。現在想來,如果當時不是因為我和David Newton各自帶了包括三腳架、濾鏡、鏡頭支架甚至是穩定器在內的各種攝影配件,我就無法獲得那些在視覺效果上超越普通遊客“隨手一拍”的原始素材(比如慢門作品、搖拍追焦等)了;同樣的,要不是最後做影展時每張照片素材都經過至少30分鐘的專業後期處理,那些直出的手機畫面也可能會缺乏足夠的感染力。

事實上,在之前較長一段時間內儘管手機畫質(RAW)已經縮短了與傳統數碼相機的差距,但在用戶的“拍攝體驗”方面,手機依然做得不夠好。這裡所說的“拍攝體驗”不僅包括用手機拍照時的“握持穩定性”問題、“快門釋放時的手感”問題,也包括類似“弱光下手持拍攝的成功率”問題和“手機直出色彩表現不佳”等諸多方面。好在,最近幾年手機廠商們開始注意到這些問題,新手機們的拍攝體驗得到了明顯提升。以我現在正在使用的華為P20 Pro為例,這款手機之所以在能最近成為橫跨手機圈/攝影圈的“大熱機型”,不僅僅是因為它採用的索尼IMX600感光元件畫質優異,同時也是因為它本身能帶給使用者良好的拍攝體驗: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比如,華為P20 Pro採用特殊的三攝像頭+AI防抖設計,不僅徹底解決了過去手機受限於機身厚度而無法獲得中長焦的難題,而且還一次性的實現了等效27-135mm(5X模式)的最常用焦段覆蓋。這樣一來,以往“只能使用手機拍廣角照片”的歷史一去不返,像我這類平時就相對更擅長用50-80mm中焦拍攝的攝影師更是如魚得水,輕鬆使用P20 Pro在熟悉的焦段上進行創作;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再比如,華為從P9開始與徠卡公司一起對手機的“直出色彩”進行調校,使得P系列產品擁有色彩濃郁、特徵鮮明的“徠卡色”。這種被我們形容為“色彩飽和度高、陰影部分色調偏藍、畫面帶有自然暗角”的色彩風格使得華為P20 Pro的直出照片完全沒有所謂“數碼味”,看起來更像是採用傳統膠片(反轉片)拍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想要獲得這種大受歡迎的色調並不需要用戶進行復雜的後期處理操作,而只需將手機的色彩模式調整到“豔麗”檔即可!同時,即使是初級用戶也可以用華為P20 Pro在各種光線環境下輕鬆拍攝出“有模有樣”的照片。這是因為P20 Pro內置的“AI攝影大師”能夠根據拍攝場景自動為用戶選擇最合適的參數設定,用戶無需學習複雜的攝影參數技巧;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還有,正如我在文章開篇時所說,讓本次大賽新增“夜之美”組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華為P20系列夜景拍攝能力極強——不,簡直可以說是到了“逆天”的地步!所有使用過P20系列“超級手持夜景”的用戶一定會對這個能實現4秒手持夜景拍攝的強大功能念念不忘。這是一個充分發揮手機處理器強大運算能力,通過“多幀疊加”技術讓手持夜景照片獲得出色清晰度和絕佳HDR表現的新成就。它所帶來的“拍攝體驗”不但明顯超越同時期的手機產品,甚至也顛覆了傳統相機帶給我們的“夜景拍攝常規經驗”——開什麼玩笑,手持4秒曝光?!自動HDR竟能有這樣好的效果?!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如果說成像質量的提高是手機拍照逐漸追上相機拍照的重要原因,那麼新型手機在上述“拍照體驗”方面的提升則是“新影像”們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法寶。

在本次CESA大展的主題講演環節,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 何剛 帶來了題為《移動影像未來》的精彩演講。在本次講演中,他不但總結了華為在移動影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提到了未來無論是“光子成像”還是“飛秒成像”抑或“全息成像”,移動終端的技術發展正在推動攝影的進化,而這些技術將會為下一代的視覺影像帶來更多可能性。

畫質與拍照體驗的雙重提升!寫在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

我不禁油然想起,當105年前 奧斯卡·巴納克在德國恩斯特萊茨光學工廠製成世界首臺35mm相機(即徠卡原型機Ur-Leica)時,心中期望的就是讓這種看起來輕便小巧、能帶給攝影者更好“拍攝體驗”的相機最終取代當時體積龐大、笨重複雜的中大畫幅相機們。而今天,當“2018華為新影像大賽”發佈之時,擁有出色成像質量並能帶來更優秀“拍照體驗”的全新一代拍照手機們(並不限於華為品牌)是否也有可能成為我們這個世紀的Ur-Leic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