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華僑生,低分成功逆襲985、211!

一年一度的高考錄取情況出來後,網上關於低分被985、211錄取的消息總是層出不窮。感慨自己不是北京人,出售西藏自治區毛坯房的各類新聞屢見不鮮。

那麼,逆襲985是否真的有捷徑?近來,“不用北京戶口,400分照樣上清華北大”的消息悄然在朋友圈盛行。

這則消息為家長朋友打開了新的思路:參加華僑生聯考

華僑生聯考是什麼?

華僑生聯考,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這是由中國教育部單獨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學生設計的專門高考,是平行於全國“普通高考”的另一種升學形式。

為什麼認為華僑生聯考比高考更容易上名校?

考試科目少

華僑生聯考文理科都只考5門學科,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

文史類各專業考試科目:中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

理工農醫類各專業的考試科目:中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各科滿分均為150分,各科目類別滿分為750分

考試內容簡單

“華僑生聯考”充分考慮到學生長期脫離中國教學內容的現實,考點70%來自初中,30%來自高中。

成為華僑生,低分成功逆襲985、211!

錄取分數低

現高考一本分數線各個省份並不相同,根據考題難度,每年的分數線也不相同。一般均在500分以上,還有個別省份會超過600分!二本分數線一般會比一本線下調50-100分不等。

在過去幾年中,北大清華復旦浙大實際錄取華僑生分數在550多分以上,但其他一本名校如武漢大學、人民大學、北航等大部分在400多分,二本高校基本在300多分。每年錄取分數稍有不同。

2018年“華僑生聯考”的錄取線為一本線400分,二本線300分,藝術、體育類分數線200分。

成為華僑生,低分成功逆襲985、211!

可選名校多

2018年全國一共有316所高校接受華僑港澳臺學生報考,涵蓋大部分985、211名牌高校。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浙大、南大等等都在其中!

成為華僑生,低分成功逆襲985、211!

報考人數少

據統計:

2017年全國參加高考的考生達940萬名;

2018年全國參加高考的考生達975萬名。

而“華僑生聯考”報考人數,每年只有5000-8000人左右。

兩個考試的招生學校數量幾乎一樣,因此聯考的名額常年錄取不滿,過基本錄取線即可入學,錄取比例高達80%!

預讀制度

國家給華僑生還提供預讀待遇,即沒有達到分數線的考生,分數線再下調20分,僅需讀一年預科便可順利進入大學!

如何界定是否是華僑生?

2018年5月30日,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和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四部門出臺了《關於做好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工作的通知》,其中對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辦法做了最新的規定。

對於華僑生身份的界定,新規如下:

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須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2年(截至報名結束日),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於 18 個月,其中考生本人須在報名前 2 年內在住在國實際累計居留不少於 18 個月。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 年以上(含 5 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 30 個月,且考生本人在報名前5年內在住在國實際累計居留不少於 30 個月的,也可參加報名。

將該新規分為兩類進行解讀(僅做參考):

類型一:持有中國護照,考生及其父母一方皆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性居留權。

考生本人需要在報考之前的連續2年中,在僑身份所在國實際居住累計滿18個月。(比如參加2019年考試,2017.3.1至2019.3.1這連續兩年中,需要在僑身份所在國居住累計滿18個月,以此類推)

對於父母一方,不限於考試之前的2年,要求是截止報名結束日前有連續2年累計18個月的實際在僑身份所在國的居留時間。

類型二:持有中國護照,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

考生本人需要在報考截止之前的5年內在僑身份所在國累計居住30個月。( 例如考生報考2019年全國聯招,則需要在2014.3.1至2019.3.1日這5年中實際累計在僑身份所在國居住30個月,以此類推)

對於考生父母一方,需要連續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住30個月,不限於考試之前的5年。

注:所有居留時長的計算方式不再按往年的“每個自然年中居留9個月可視為一年”,必須是連續兩年內累計實際18個月的居留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