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麼?王菲力薦《發掘生命的吉光片羽》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疑惑於這樣的問題:

壓力之下,怎樣才能順其自然地活著?

如何與不喜歡的人相處?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面對種種煩惱,需要怎麼做才能讓內心平靜下來?

怎樣才能放下對未來的焦慮和擔憂,找到真正的安全感?

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是不是總是被這樣的問題困擾著?這本書裡也許有你想要的答案——《慧燈·問道(第一季)發掘生命的吉光片羽》書中真誠、坦率而又圓融無礙的解答,能為您開啟智慧的方便之門。此書獲得王菲、李連杰、胡歌的至誠推薦。

讀書 | 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麼?王菲力薦《發掘生命的吉光片羽》

內容簡介:

在這個人心浮動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自身心靈的困境,並開始踏上探索自我的旅程。然而,面對各種各樣釋放壓抑、探索靈魂的方法,許多人也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慧燈·問道》節目因此而誕生。

節目圍繞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及社會熱點等展開,在“問”中追尋“道”,在“道”中化解種種煩惱。第一季主要輯錄大家通常都會遇到的典型性問題。無論您是初學小白還是資深老參,或者僅僅是好奇地看看,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書即根據《慧燈·問道》錄音稿整理而成,希望在不經意間能為您打開智慧之門。

《慧燈·問道》編輯部成立於2016年,專門從事策劃、製作、設計大型文化交流活動等工作。為了弘揚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的智慧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編輯部策劃並製作了《慧燈·問道》系列節目,深受觀眾的喜愛。本書即根據節目第一季資料整理而成,第二季節目目前正在播出中。

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慧燈·問道》,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生活中遇到困惑和問題的朋友。

——王菲

看《慧燈·問道》悟人生四階段:不知我無知,知我無知,知我所知,不知我所知。

——胡歌

慈誠羅珠堪布是一位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上師,也是我所有上師中*嚴厲的一位。修行這麼多年後,我深刻體會到:吃飯睡覺只是維持我們肉體的生存,而修行,則是維護我們精神世界的離苦得樂和自在。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吉祥、快樂!

——李連杰

讀書 | 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麼?王菲力薦《發掘生命的吉光片羽》

精彩書摘:

第一章 你一定要懂的取捨智慧

這樣與世界相處——《慧燈·問道》“生活篇”第 1 期

H: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這一期的《慧燈·問道》節目。這些年我們不時會聽到某高校高材生放棄了留學而選擇了出家;一些歌星和影星也皈依了佛門甚至開始出家修行;像《大唐玄奘》《大話西遊》和《三打白骨精》這樣的與佛教有關的影視劇作品,也陸續被搬上了熒幕;聚會時,會聽到一些朋友和親人低調吃了全素,身邊信佛和學佛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今天在座的觀眾朋友們,也是剛剛對佛法產生了興趣,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到了我們的現場。

那麼佛教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能夠讓這麼多的人越來越親近和喜歡?學佛有什麼意義,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好處?今天這期節目的主題就是“佛法與生活”。有請五明佛學院的慈誠羅珠堪布。

今天現場的大多數觀眾朋友因為剛剛對佛法產生了興趣,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家首先特別想知道堪布當年學佛和出家的原因是什麼,而且也想請您給大家講一講學佛到底學什麼,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好處?

A:1984 年,我去五明佛學院開始真正地學佛。在這之前,我很小的時候就對佛教有信心,那時就想如果有一天有機會,我要去出家學佛。這個想法,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可能一方面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我個人認為,也有一些以前的影響在。

在那個年代,那麼小的年紀就學佛,我身邊這樣的人不是太多。儘管父母信佛,但當時也沒有什麼佛教活動,包括家裡都不會有。所以,在我小時候的生活中,沒有佛法的任何內容給我留下過深刻的影響。那麼,我認為我能夠想去學佛,有些方面是來自以前的一些因緣;還有些方面是來自於家庭父母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去五明佛學院依止了法王如意寶,然後就開始了正式地學佛。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佛教好,要去學,是抱著一個這樣的想法,但是還不知道佛教的真正意義。到學院以後我就很認真地去學習了,一直到現在。

讀書 | 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麼?王菲力薦《發掘生命的吉光片羽》

在這三十多年的學習中,我個人的第一個體會就是,佛教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尤其是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佛教的核心部分,是佛教的見解和觀點。

我們遇到過很多外國科學家、哲學家和學其他宗教的朋友。通過和他們交流,我覺得我的選擇是沒錯的。我所學到的佛教智慧,無論放在科學的領域還是哲學的領域,在什麼樣的領域當中,我覺得都是站得住腳的。

此外,我在學佛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佛教的觀點,還學到了相關的方法。佛教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麼死板。一些很具體的方法,如果放在出家人的生活當中,那就是出家人真正的修行方法;如果放在現代人、都市人的生活當中,也可以解決很多心靈的問題。所以我覺得這個路沒有走錯。雖然我在學佛的道路上,談不上有很大的成就,但這些都是我學佛後的一個體會。

今天有機會和大家分享這方面的一些知識,我也感到非常高興。我想,現在的社會從物質的角度來講已經非常非常豐富了,但精神方面還沒有得到滿足。這樣就不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感、安全感、幸福感。因此,很多人非常迷茫。因為在物質生活領域,我們需要什麼都很明白。肚子餓,我知道要吃飯,但在精神方面到底需要什麼呢?大家都不是很瞭解,總覺得缺了什麼東西,但到底欠缺了什麼,卻不是很清楚。我們本以為,物質財富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是我們跟物質有一定距離的時候會有的想法,但當我們跟物質財富零距離接觸,充分了解物質本身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不可以帶來什麼的時候,我們過去的想法,就會有很大的轉變。過去認為物質財富可以解決一切,但現在有了物質財富後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剩下的沒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該怎樣來解決,這些方面我們都不是很清楚。

雖然心理學家進行了研究,想用很多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比如很多時候還是靠吃藥。這種用物質來解決我們內心問題(的路),最終還是一條失敗的路,是一條走不通的路。其實佛教裡的一些東西可以用到他們的生活當中。比如一些佛教的觀點、理念,不全盤接受也沒問題,但有些方法用到你的生活當中,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像美國的學校和醫療機構都廣泛地在進行禪修,他們所進行的禪修一部分來自於南傳佛教——緬甸和泰國的內觀禪;另一部分來自於藏傳佛教。藏傳佛教裡的禪修主要是慈悲禪,還有自他交換之類的禪修。進行這些禪修的人不一定是學佛的,但是很多的科學實驗發現,禪修尤其是慈悲禪和內觀禪,可以解決人們的很多心理問題。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只要能夠幫助到人,那肯定是很歡迎的。所以我認為佛教對我們現代人,不管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也無論是怎樣生活方式的人,都有一定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