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集镇溯源】范楼·京庄集

丰县集镇溯源】范楼·京庄集

网络图片

京庄,是过去范楼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范楼正南偏西10里处。

它北倚黄河故道的北大堤,南濒黄河故道,隔河与安徽的萧县接壤,东邻铜山,西连梁寨,是丰县东南门户的前沿。

京庄集成立于1962年,但它的演变历史距今已有100多年。

大约在清道光年间,京庄南3里有个“彭庄寨”,周围有寨墙,中间有一条街,当时有一姓徐的财主发起成立了集市。设有粮行、当铺、杂货店、饮食摊点等,每日清早成集,过午即散。

民国初年,该地区连年水灾,庄稼歉收。彭庄寨因地处河套(清咸丰五年黄河在兰仪决口,被黄水冲成的河岔)。

地势低洼,积水很深,套东和套北的群众涉水赶集很不方便,于是在套北的腰庄自发成集,开始贸易。

由于社会发展,腰庄集由小到大,日趋红火。除每日成集外,每月还另起六个大会。集市上有骡马、木料、布尺、百杂货、饮食、戏剧、曲艺等各行俱全,周围二、三十里内的群众都赶这个集。

逢会之时,赶会的近万人。男女老少,络绎不绝。集市贸易十分红火。

1948年冬,该地区获得解放,当时隶属山东省华山县管辖。1950年,因该地区地处两省三县交界的地方,土匪特务猖獗,到处抢劫掠夺,社会治安混乱。

加之农业歉收,十之七、八的群众都外出谋生,集市萧条。于是,华山县人民政府决定撤销腰庄集。

1953年1月,华山县撤销,该地区先后归铜沛县、铜山县管辖。1955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该地区划归丰县管辖,直至现在。

1962年,为了恢复生产,发展农业,方便群众,丰县人民政府同意了社队和群众的迫切要求,在该地区恢复集市贸易,并把集市地点从腰庄西移至京庄。并在京庄集上建立了供销社、银行信用社、邮政所等。拓宽了街道,增设了摊位,市场贸易更加红火。按农历逢单日成集,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周围的群众,为振兴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来源;淮海民俗文化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