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貝帶我平湖游

□覃葛

戊戌年端午節前一天早晨,萬道霞光從空中灑下來,我和幾個文友集聚在張家界西線旅遊水景如畫的苦竹河大峽谷船碼頭的澧水船伕銅像前,銅像重六噸,高六米,藝術家把它雕刻得栩栩如生,頭戴斗笠,肩披蓑衣,手拿竹篙把船撐,一介船伕活神活現在遊客視線中,人人爭著和它攝影留念。它是張家界第三個銅像,也是苦竹河景觀奪目的重要標誌。不亞於吳冠中、賀龍銅像。

我們雙腳踏上海綿式的花板浮橋,輕飄飄,軟綿綿的橋板,好像裝了彈簧一樣,動感強烈,人在橋上走,橋在水中蕩。

踏進畫舫船,一位身穿民族服裝的阿妹,揮手向遊客致敬:“遊客同志們好,我叫王貝貝,歡迎您們到我們船上觀光。”

王貝貝,青春年華,胸懷豐富的旅遊知識,考進了西線旅遊工作人員的隊伍。看樣貌,似仙女下凡,似觀音普渡。

平湖的水景,遠看似綠綢,近瞧似錦緞,靜時似平鏡,風吹綠水掀起漣漪千千萬,不愧水上一仙景,兩岸綠樹蓋,構成綠水青山,這裡是綠水青山,這裡是金山銀山。

船在水上行,浪花兩面分,我把船窗當畫筐,畫上錦圖千萬張。

貝貝導詞閘門打開了,好像魚潭電站水壩閘門一樣,向遊客傾瀉而來。故事情節婉轉動人,講時聲情並茂,情節牽動遊客心絃。

那是道灣煤礦,它為人類貢獻烏金萬噸,造福了兩岸土家人。給人們送溫暖。

仰望石壁,綠樹成蔭,山雀在樹上歌唱,獼猴在樹間攀爬,我浮想聯翩,想到了李太白的《早發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千古絕句。

“貝貝!您到過三峽嗎?”我發問。

“到過,到過。三峽大壩築成發電後到那的,雄偉壯觀的平湖遊,令人心曠神怡,我們苦竹河的平湖遊,恰似三峽的縮影。是魚潭電站發電後形成的平湖。我還到過巫山神女峰,聽當地人說過巫山神女會襄王的故事。”我佩服,我讚歎,貝貝是一位名符其實的旅遊通。

船在行,景在換,貝貝手指右岸貌似雲梯的石級背水溝說,乾旱季節,岸頂上的山民們沿石級下到河裡背水上山。當年有句民謠,“養女莫嫁青安坪,巴桶背水累死人……”多少人揹走了青春年華,一代一代土家人在這裡生存,如今,抽水上山,結束了背水的歷史,幸福了當代人。

小時候,聽當地人講覃國清的故事,以為故事很遙遠,突然故事就在眼前,貝貝手指右岸石壁上漆黑的洞口說,這是有名的缸缽洞,1964年3月24日,中國最後一對土匪夫妻,被解放軍擊斃在洞內,男人叫覃國清,女人叫田玉蓮。16年間在大軍壓境重圍之下,終究走完了他們的人生盡頭。地方百姓也得到安寧。

貝貝的導詞滔滔不絕,像放連珠炮,每到一景,口中吐出新的內容,《猴子撈月》、《血門溝》、《印花橋》、《雪花巖》、《覃垕炮臺》、《龍頭山》、《宋祖英演出取景回龍觀》……深深印在遊客們心間。

元末明初,茅崗土司覃垕王,屯兵七年寨,朱元璋派兵征剿覃垕,覃垕與皇軍對峙七年,故稱七年寨。它是歷史文化的淵源地,觀光別有一番情趣。

這些古代遺蹟,風雨飄搖五百年,依然如故,是遊客尋找古蹟的好景點,攝影的好場地,談論的好話題……

滾滾茅巖東逝水,浪花淘盡古英雄,遠古多少古老事,都在舫船笑談中……

船游到回龍觀碼頭,上岸時,我詩興大發,特賦詩《贈貝貝》:“覃葛乘船水上行,船上遇仙石榴裙。講解故事一串串,半入江風半入雲。故事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平湖湖水深百尺,不及貝貝帶我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