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传感器一级玩家也入局,物联网平台这场戏将怎样精彩纷呈?

物联网时代,群雄逐鹿,随着玩家入局,现在越来越不缺的就是优秀的企业。从互联网巨头阿里、百度、京东、小米,到通信设备厂商华为、中兴,运营商移动、联通及电信,再到各垂直细分领域海尔、徐工信息、三一重工以及创业公司机智云、涂鸦智能都已经悉数入场,推出了物联网平台。作为深耕在这个产业的媒体,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物联网平台作为物联网时代的第一入口,必然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风口之上,汉威作为国内传感器领导者,也推出自己的物联网平台——祥云物联网平台,那么物联网平台这场戏将怎样精彩纷呈?

作为国内传感器一级玩家,汉威更加明白传感逻辑,积累了传感器仪表制造能力,从传感器、监测终端,到空间信息技术、再到行业应用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帮助用户更快的完成接入,并且行业应用经过实践的考验,是真实的价值。借用传感器一位老兵的话来讲:“我们各传感器垂直行业应用有汉威这样懂行业应用的开放平台帮助,可以大展拳脚了!”

在第320期在线i访谈,我们请到了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任红军先生,为大家揭晓汉威祥云物联网平台的秘密!

联动原素:汉威作为国内的传感器领导厂商,数日前,发布了祥云物联网平台,请您从汉威在物联网时代整体战略定位的升华、以及对这个阶段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和对物联网平台的理解等层面,分享一下这个平台的构建初衷,以及该平台在汉威未来的业务版图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任红军:汉威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了近20年,从传感器、监测终端,到空间信息技术、再到行业应用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燃气、水务、热力、工业安全、环保等垂直行业也是耕耘多年,并独有郑州高新水司和热力公司用户侧真实应用价值。我们在每一个领域都有较强的优势,但是仍然缺少一个平台,把各个垂直行业的能力整合起来,产生更大的融合价值,祥云物联网平台最初也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希望通过整合集团现有硬件能力,以及多个垂直行业应用能力,形成产品融合以及技术聚合的生态,从而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用户。

联动原素:目前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物联网平台有很多,从客户群体的维度,可以大致分为技术赋能平台(AI、大数据、通信等技术赋能)、应用开发平台(构建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运营平台(类似共享单车,重运营),祥云物联网平台的定位是怎样的?简单说就是针对哪一类客户群体解决什么问题?

任红军:祥云物联网平台主要针对一些垂直行业的中小客户群体,和第三方开发者,比如一些中小型的设备制造商,或者个人开发者,通过平台提供的场景方案能力,开发平台等,帮助这些用户更快更好的完成物联网场景落地。

联动原素:从应用场景的维度,物联网平台(主要是应用开发平台/服务运营平台)又可分为消费级、工业级和城市管理级,祥云物联网平台在这个层面又如何定位自己?业务范围涵盖哪些领域?

任红军:祥云物联网平台并不局限于消费级或者工业级,平台更多是作为一个物联网中间件,更好的连接产业上下游,对于垂直行业来说,我们在燃气、水务、环保、消防等更具有优势。

联动原素: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平台都不可以直接对第三方开发者开放,而是只针对自己的既有客户,或者有合作关系的生态伙伴开放,或者对第三方开放,但是使用流程相当繁琐,祥云物联网平台在这个层面上如何定位自己?这一定位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

任红军:汉威祥云物联网平台是开放的平台, 不仅对合作伙伴开放,对第三方开发者也是开放的,使用流程也比较便捷,在接入方面有很多形式,也可以帮助客户去做一部分接入工作,基本上用户不需要投入工作量。因为平台功能再好,也是在有设备接入的基础上的,繁琐的使用流程肯定会降低用户的接入体验,对平台长期发展是有影响的。平台不只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生态,更多的用户接入进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生态。

联动原素:汉威的过去二十年的历史积淀将如何赋能祥云物联网平台的这种定位,以及助力该平台的后续发展?

任红军:

汉威积累的传感器 仪表制造能力,对感知数据的理解,垂直行业的应用实践经验,积累的大量的仪表协议,能够帮助用户更快的完成接入,并且行业应用经过实践的考验,是真实的价值。对于用户解决方案落地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汉威把这些沉淀的经验提取,进行相应的封装,转化成祥云物联网平台的数据模型和场景模型,汉威的积累让平台对于帮助用户实现物联网场景落地方面更具有竞争力,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需求,满足需求。同时汉威不断的在垂直行业的深层次挖掘,可以为平台持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模型。

联动原素:请您分享一下目前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祥云物联网平台在团队和资源的投入方面将达到怎样的规模?

任红军: 目前物联网团队40人左右,主要以研发为主,下半年会加大行业应用模型转化及平台APP开发,同时会增加垂直行业专业人员的引入,为用户场景落地提供更好的服务。

联动原素:接下来两三年内,您对祥云物联网平台在平台自身的微服务构件量、设备连接量、数据收集量、应用构建量等方面有怎样的期许?

任红军:物联网平台是持续性演进的过程,在对海量数据接入的过程中,我们规划在两到三年内设备接入量达到200万,按照每个设备 以100B/10s的速率统计的话,数据将会是PB级的。对于应用数来说,我们平台主要是工业垂直细分领域,依托汉威目前的行业解决方案, 保守会有30个高质量工业应用。微服务构件量会根据平台的分布式服务性能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压力进行水平扩展。

联动原素:目前市场上大家都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合作圈,您希望都有什么样的生态伙伴加入祥云的生态?如何与生态伙伴共赢?

任红军:祥云物联网平台欢迎各个垂直行业的伙伴,现阶段平台对于细分领域的仪表感知设备制造商能够提供更多的平台服务,设备厂商提供优秀的感知终端,保证了感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然后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模型、场景实例转化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仪表设备的价值提升。我们也希望和更多的行业应用方案提供商合作,通过将行业应用抽象提取、模块化,进一步丰富祥云物联网平台的场景模型和应用生态。

联动原素:您如何看待云计算、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和物联网的关系?祥云物联网平台上运用了哪些最新技术?

任红军:物联网的核心是万物互联,海量数据传输、路由、转发以及安全。在这种强需求下边缘计算、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物联网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祥云物联网平台也是以这些技术作为基础开发的。祥云物联网采用微服务架构开发。数据采集:使用边缘计算技术,在设备边缘部署分布式采集程序。数据存储:采用当下流行的mysql、redis、mongodb以及hadoop这种混合数据库技术用以保证大数据的高效存储、查询。数据挖掘:平台从各种数据源中抽取业务所需数据源,依托spark强悍的分布式计算能力,从中提取客户、运营、运维所需的数据分析报表。

联动原素:站在传统传感器厂商的角度来看,您认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芯片、传感器等半导体产业提出了哪些需求?

任红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给传感器企业带来很大机会,另一方面也对传感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灵敏度、稳定性、鲁棒性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同时对传感器轻量化、低功耗、低成本也有更高要求,另外在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方面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从芯片来说,物联网对芯片的计算能力、安全等级要求越来越高,也是来自于传感器的集成化、智能化的需求。

联动原素:最后请您分享一下汉威的近远期规划。

任红军:汉威会坚持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战略,不断丰富相关产业,包括各种传感器、仪表,专业采集设备,云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和GIS、BIM等结合,另外将丰富行业解决方案在更多垂直行业推广应用,获得更不断丰富行业经验,并提取精髓赋能于开放的祥云物联网平台,让这些经验得到更多的分享和应用,提升各行业的价值。长远看,我们致力于扩大汉威软硬件一体化的物联网优势,在行业私有物联网平台和开放的祥云物联网平台上构建共赢的生态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