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有可信區塊鏈?

區塊鏈創造了數字世界的一種新型信任機制。在區塊鏈的世界裡,信任的機制從信任機構改成了信任機器。在區塊鏈的邏輯中,認為不可信的根源是人,要去除的也是人的因素,所以,區塊鏈的可信機制來源於“機構-人≈機器”。

那麼,區塊鏈是否就是可信的了呢?區塊鏈自身是否是清白的?區塊鏈應用的環境,諸如數據和鏡像關係等等,是否真實呢?

在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中,必須要信任所選用的加密技術、信任所運行的軟件、相信節點的中立性、相信用戶之間不會共謀。

然而,在這其中,加密算法可能會有缺陷,智能合約可能會有漏洞;運行的軟件有BUG也是在所難免的;節點能否公平的接受和處理交易,也有待考證;而當PoW算力集中超過51%、或是PoS投票權集中度高於51%的時候,區塊鏈防篡改就根本不可能成立。

具體到區塊鏈的應用環境,更是因為生態的複雜,無法完全值得信任。

區塊鏈具有防篡改能力,但是這隻侷限於數據在鏈上的時候,數據寫入鏈之前,以及數據離開區塊鏈之後,都有可能被篡改,這是區塊鏈本身無法避免的。

特別是在一些具體的應用場景中,數據的真實性值得商榷。比如豬肉的“溯源”,豬肉包裝上寫的豬肉生產日期是7月19日,而豬肉實際的生產日期,真的是7月19日嗎?這中間是否有偷換包裝的可能?都是區塊鏈本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鏈上的數據與對應的物品必須是“不可更改”的鏡像關係,才可能保證應用真正可信。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已經明白,區塊鏈需要營造一個可信的產業氛圍,才能促進區塊鏈行業良性健康發展,加快可信區塊鏈標準的更新迭代,所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200餘家企業,推行“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加速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目前,騰訊、上海保交所、華為、中興、螞蟻金服、百度、思愛普、聯通集團、微軟、中國移動研究院、京東金融、聯動優勢、趣鏈等企業均已加入“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

-關注科技行者微信公號,獲取《區塊鏈雜談》電子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