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科技内参》在线版第二期

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科技内参》在线版第二期

科学企业家《科技内参》聚焦医疗健康与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清洁技术与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现代农业、下一代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七大前沿科技领域,实时分享最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产业、政策新闻,有助于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掌握最新科研资讯。

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科技内参》在线版第二期

前沿科技领域 医疗健康 信息技术

约4500字

热点提示:

  • 口服维生素D, 钙或联合补充,对预防未骨质疏松老年人骨折和跌倒无益

  • 华为与京东方合作研发可折叠手机采用京东方第六代柔性AMOLED面板

  • 《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颁布,光伏补贴大退坡

  •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面临三大瓶颈

  • 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榜单发布

内容节选自科学企业家《科技内参》第14期。

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科技内参》在线版第二期

学界 | 口服维生素D, 钙或联合补充,对预防未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折和跌倒无益

近期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在《美国医学会 杂志》(JAMA)上发布的两篇最新权威报告显示:用补充 维生素D、钙或联合补充两种营养素的方法,预防没有骨质 疏松、骨折史等低危老年人群的骨折和跌倒,可能有害无益。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w51dovBSSujkNzm8w1GfZA

小博点评: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老年人骨折问题也开始受到 关注。研究表明单独或联合补充维生素D在预防骨折方面没有任何益处, 高剂量的补充甚至会增加骨折风险。除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便秘之外, 服用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的女性患肾结石的风险也会上升。补充维生素 D也不能预防老年人跌倒。年龄较大和跌倒史,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 要危险因素。因此,在预防跌倒方面,最好的建议就是:建议65岁以上 的老年人进行锻炼干预,饮食调节,多晒太阳来更多的预防骨折。

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科技内参》在线版第二期

业界 | 华为与京东方合作研发 可折叠手机 采用京东方第六代 柔性AMOLED面板

华为正在与京东方合作开发可折叠智能手机,旨在阻击三星 电子进入这一全新的智能手机市场。报道称,京东方于2017年 开始在6代工厂生产柔性OLED面板,并成为中国首家该类面 板制造商,公司将为华为的可折叠智能手机提供8英寸折叠式 OLED柔性面板。华为计划在2018年11月发布首款可折叠智 能手机,以此来击溃所有竞争对手。该时间点也恰好是三星首款 可折叠手机的量产时间。

小博点评: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化工新 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新能源成了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最为投资 者所看好的新材料领域,材料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之一,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这次论坛的举办,有利于促 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实现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对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科技内参》在线版第二期

政策 | 《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颁布,光伏补贴大退坡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 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自 发文之日起,一类至三类资源区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各下调5分;分 布式光伏发电度电补贴标准下调5分;符合国家政策的村级光伏扶 贫电站(0.5兆瓦及以下)标杆电价保持不变。国家能源局和国家 发改委在《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答记者问中解 释了此轮电价下调的原因:今年上半年,光伏领跑者基地的招标电 价已经大幅低于同类资源区标杆电价,为及时合理反映光伏发电建 设成本下降情况,所以决定下调标杆电价与分布式光伏度电补贴。

来源:http://www.ndrc.gov.cn/gzdt/201806/t20180601_888639.html

小博点评:新政出台,意味着光伏行业高增长阶段的结束。《通知》提出, 要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 对于需要国家补贴的项目,政策进一步收紧。《通知》规定,在国家未下 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 普通电站建设。过去的5年里,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位居全球第一。 截至2017年底,国内光伏装机已经达到1.3亿千瓦,今年一季度就新增光 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扩大,可再生能源补贴 已然捉襟见肘,补贴缺口目前超过400亿。补贴可以成为在行业成长阶段 发挥重要作用的政策措施,但补贴永远无法助推伟大行业的成长,只有自 我造血的行业才能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光伏行业不能重蹈电动车的覆辙, 补贴退坡具有必要性。而在电力市场已经逐步建立的今天,通过市场机制 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具有可行性,国外也有先例可循。期待补贴退坡 的倒逼能够真正带来市场的转型。

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科技内参》在线版第二期

业界 |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 面临三大瓶颈

近年来,汽车、电动自 行车保有量和储能等领域 对铅酸蓄电池的需求持续 扩大,我国铅酸蓄电池报废 量也随之迅速增加,但目前 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 用行业发展不规范,回收渠 道较为混乱,非法或非正规 企业众多,违法经营现象严重,产生的环境问题成为行业发展 的阻碍。具体来看,目前制约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因 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法规不健全影响了行业规范化发展。尽管我国已出台不少相关 的政策法规,但由于相互不配套并缺少回收技术规范,直接影响了正规 企业的回收处置行为。一是我国现行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的法律、 法规强化生产和再生两端的管理,却缺乏对中间回收环节参与主体和消 费者规范处置废铅酸蓄电池行为的约束,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发达 国家的电池回收法规对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均有明确约束。二是我 国对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的财政税收扶持和补贴力度有限,加上考虑 电池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对电池生产企业征收4%的消费税,大大加重 了企业成本。为防止一些再生铅企业通过非正规途径或手段获取退税优 惠,扰乱行业秩序,将再生铅企业即征即退50%的税收扶持政策下调为 30%,但这一调整使得原本在环保和管理上投入成本较高的正规再生铅 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正规企业步履维艰,却活跃了无任何环 保措施及税收的非法企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相比我国, 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多采取押金制、政府补贴或者环境 税由消费者支付等方式来支持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三是废铅酸蓄 电池跨省市转移报批申请手续繁琐且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废铅酸蓄电 池转移联单备案制度,导致收集的废铅酸蓄电池转移成本大、用时长。

来源: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80615/906318.shtml

小博点评:虽然我国在废铅酸电池等物品的回收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 策,同时投入了很大的政策力度,但由于回收技术规范不足、补贴较少、行政手 续繁多等原因,我国的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市场并不健全。但目前市场对该回收领 域有较大的需求量,所以这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对于铅酸蓄电池的回收政策加以完 善,实现市场对该物品的回收,提升回收利用量。

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科技内参》在线版第二期

学界 | 人造感觉神经问世! 鲍哲南团队最新突破: 人造皮肤已可识别盲文

最近,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首尔大学 Tae-Woo Lee 教 授、南开大学徐文涛教授团队宣布联合研发出一种人造感觉神经 (也可称为人造传入神经),能够以类似于生物神经的方式发 挥作用,感知触摸过程并与其他神经沟通。论文发表在近日的 《Science》上。根据论文,这种人造感觉神经具有良好的生物 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可以探测不同方向的运动,甚至能识 别盲文。此外,团队设法将人造神经与生物体连接起来:把人造 神经元的一个电极插入蟑螂腿的神经元后,来自人造神经元的信 号能引起蟑螂腿部肌肉的收缩。可以预想,这种人造触觉神经在 机器人手术、义肢感触等领域都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对“机 器触觉”的实现也算是一项重大进展。 生物传入神经系统的触觉产生机制是:压力作用于生物体的 机械型刺激感受器,引起其感受电位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会触发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多个神经元动作电位通过神经元之间形 成的突触汇合,最终实现信息处理。而此次的人造传入神经系统 则参考了生物的传入神经系统,由三大核心组件构成:触觉感受 器、人造神经元和突触晶体管。其中,触觉感受器由一组压力传 感器组成,连接到一个作为人造神经元的环形振荡器上;一系列 传感器负责感知压力信号,并由此产生相应的电压变化;之后, 环形振荡器会将电压变化转变成电脉冲;最后,突触晶体管将电 脉冲输出,从而形成完整的反射弧。 在识别盲文的试验中,研究人员以 3X2 像素的盲文字符作 用于对应的 6 个压力传感器,并利用 6 个对应的环形振荡器实 现信号的转换,最后通过多个突触晶体管获得突触后电流的波形 以实现对盲文字符的识别。根据突触后电流的峰值频率的特征,就能对应于盲文字符的每个像素。但是,光有灵敏的压力感觉还 不能打造出我们真正需要的人造感觉神经,它还必须能够实现生 物体神经信号的兼容。因此,研究人员将这种神经连接到蟑螂腿 上实现运动的控制,则初步证实了这种兼容性。研究者将制作的 人造感觉神经与蟑螂腿的生物运动神经连接,组合成生物-电子 混合反射弧,实现了蟑螂腿的弹跳反射运

小博点评:一直以来,人类都在努力将自身具备的全部感官“复制” 到机器人身上,但是,对于机器而言,能实现一项感官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因此,迄今为止,机器仍然缺乏一些极其关键的能力,其中就包括人类精密 而完善的触觉。相对于听觉、视觉而言,人类天生的触觉更加复杂,触觉感 官的模拟十分困难,这种感官“集成”了上千种感受器来追踪不同类型的压 力(比如柔软而有力的触摸),以及感受温度和位置变化的能力。这些庞大 的信息需要通过神经网络传送:神经信号通过局部神经簇传到脊髓并最终传 到大脑。只有当信号足够强时,信息才能在传输过程中成功连接起来。

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科技内参》在线版第二期

业界 |姜黄和姜黄素上榜“2018 年度全球最受关注食品原料配方”

2016 年,Google 发布的全球饮食趋势报 告显示,姜黄在过去5 年搜索量增长了300%。

2017年,姜黄再度成为外媒追捧的“十大超级食品”之一,并成 功进军饮料界,一时风头无两。星巴克此前在 英国推出了一款姜黄拿铁。只需要将牛奶、姜黄和香料结合之后一同倒进浓咖啡,姜黄拿铁就制作而成,其口感香滑清新。

2018年,姜黄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轻易上榜“年度全球最 受关注食品原料配方”。很少有一种原料能够受到不同国家的欢迎和追捧,但是姜黄就是其中的少数派。

据美国植物药理事会(ABC)去年在HerbalGram发布的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草药膳食补充剂的美国零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7.7%。现代人以自然生活为重点, 推崇草本植物,所以也逐渐熟悉了像姜黄这样的草药成分。人们食用姜黄,作为香料的它能使咖喱呈金黄色,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已习惯了它的味道和它所带来的健康益处。负责姜黄的药用特性的姜黄素,是一种主要的活性成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热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