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打破剛性兌付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中之重

朱宁:打破刚性兑付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

2018年7月8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泛海金融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獲得第三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當日,朱寧教授就資管新規實施以及剛性兌付等話題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做了獨家解析。

朱寧 資管新規實施 剛性兌付

約1200字

資管新規的實施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有哪些意義?

朱寧:資管新規的實施對於金融系統的穩定、金融行業的發展和經濟轉型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這段時間整個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很大的問題就在於剛性兌付。

投資者對整個經濟增長理念和增長模式認識的轉變,其實是應扭轉這種剛性兌付的思路:投資者要逐漸扭轉經濟增長達到7%、8%的預期,很多資源配置的扭曲就是來自於對於經濟增長速度的強制性追求。

無論從投資者角度,從金融機構的角度,還是從監管者的角度,都可以真正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這對於金融的轉型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為什麼說“去剛性兌付”是網貸等平臺發展的一種趨勢?

朱寧:金融科技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機構都是藉助剛性兌付發展起來的。但是在過去幾年裡,相關的風險在逐漸釋放,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機構平臺不能一味地進行兜底。

“去剛性兌付”是一個大方向,這一點是沒有太多的爭議,現在的關鍵問題就是在“去剛性兌付”過程中的度如何把握?過渡期都比較明確,現在操作層面面臨著不明確,每個個案和具體場景需要不同的應對方法等。

總的說來,資管新規需要推進得更徹底,但是在具體過程中,需要做的事情太多。

如何加強投資者自身的投資判斷能力?

朱寧:市場要想取得發展,就必須有一個利益平衡的機制和制度。

投資者的權益應該從規則上進行保護,而不是單方面地由平臺或是國家進行兜底,如果這樣的話,那些進行了分析和判斷的投資者的價值就得不到體現,利益平衡機制就會被打破。

所以,不能只講投資的回報,而不講投資者的教育,回報和教育都很重要,這需要一個過程,監管的思路也需要適當調整。

為什麼說信息披露很重要?

朱寧:機構的產品是否更好賣,消費者的權益是否得到保護,市場是否能夠健康地發展,相關的信息披露就顯得十分重要。

要對投資者的適應性進行一定的提醒和預警,在知道全部信息的前提下,投資者的風險應該自擔,國家和平臺不應該進行無原則的兜底。

剛兌在被打破之後,未來的市場前景如何?

朱寧:剛兌被打破之後,未來的市場面臨不確定性,其中,有兩點十分重要:一是資產證券化;二是國內債市場的發展,就是剛兌在打破後,老百姓該買什麼產品?

從這個角度講,我一直鼓勵多層級的債券市場,因為相對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的發展潛力更大:債券市場的公司治理要求更高;和股票市場相比,風險則相對更小;債券等固收類產品更適合退休等人士來進行選擇和購買。

如何從法規層面來夯實市場的健康發展?

朱寧:中國的市場有特定的文化,現階段,只能通過一些企業的違約和破產等一系列市場化手段來教育市場、企業和公眾,讓他們知道,之前國家會救市,以後國家未必會救市。

在信息充分透明的情況下,每個投資者必須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買單。這一切都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細化、司法的持續公正化以及執法層面相關制度的日益完善。

為什麼說金融監管要與時俱進?

朱寧:金融監管要逐漸與時俱進,改善整個金融科技發展的步伐,才能有效地防控中國整個宏觀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監管者也應該逐漸降低自己的管理意識,增強服務意識和規則制定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