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监管2018》首发|研究成果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监管2018》首发|研究成果

2017年,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风起云涌,派生出各类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更是处于金融创新的风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澳洲证交所(ASX)正式启用区块链技术处理股票交易,全球首只以人工智能分析股票指标的ETF产品问世,中国央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等等。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颠覆性的冲击,行业新格局、新模式不断涌现。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鑫苑房地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监管2018》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该中心一年来通过对金融科技行业全面的观察和系统性研究。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监管2018》首发|研究成果

金融科技 区块链 金融监管

约1400字

我们认为,金融科技(Finance Technology,Fintech)可以看作是金融与科技结合所形成的创新业务模式,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创新。金融科技作为一个生态体系不断发展,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明朗的业务领域:在支付清算领域,包括网络和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分布式账本技术等;在融资领域,包括股权众筹、P2P(peer-to-peer)网络借贷等;在市场基础设施领域,包括智能合约、大数据、云计算、数字身份识别等;在投资管理领域,包括电子交易、机器人投资顾问等;在保险领域,包括保险分解和联合保险。

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以发展较为迅速的中国市场为重点,主要介绍了区块链(或称分布式账本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及其典型的金融领域应用,涵盖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探索、智能投顾(Robo-advisor)行业演变等。区块链技术凭借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等特点,《“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明确地将其列为驱动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的重要新技术之一。而人工智能更是连续两年被加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并将继续成为2018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面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政府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但同时也不断加强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调,再到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以及校园贷、现金贷和网络借贷P2P行业的清理整顿,和全面叫停首次法币发行(ICO)和虚拟货币交易所等等,一系列监管政策既守住边界,严防风险,也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基于此,本书解读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科技监管动态,特别是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涉及火爆的虚拟货币市场和首次代币发行监管条例;中国互联网借贷、证券、基金、保险和投资顾问等多种商业模式监管体系和监管科技的发展;以及英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沙盒监管”模式比较及经验。

本书认为,金融科技(Fintech)有利于提升金融业效率、降低成本、促进行业竞争,增强金融体系的透明度,提升金融包容程度,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近期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数据共享,加速区域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但金融科技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蕴含风险,业务、技术和网络的三重风险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同时还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业务集中性风险等,并对未来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带来潜在影响。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监管2018》追踪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涵盖2017年行业热点问题,关注国际监管经验,希望可以为关注金融科技领域的学者或监管者提供参考,为我国金融科技行业稳步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