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服2.0時代:在「舒服」與「好看」中找到平衡點

校服是制式服裝中的一種。但與普通制式服裝不同的是,因其穿著者是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校服除了具有團體認同的標識功能和規範言行的約束功能之外,還應具有“以服育人”的教化功能。

遺憾的是,人們對現今校服的評價並不太高。在“不太好看”“不太舒服”的總體評價中,前者說的是審美功能,後者說的是物理功能,兩者是在校服中比重有所不同的兩個主要評價維度。首先,制式服裝的特徵決定了“好看”要高於“舒服”。雖然校服也需要舒服,但這種舒服是有限度的。比如人們常說日本校服好看,可在冰天雪地裡穿著短裙、光著腿的女孩會說這種校服很舒服嗎?但這正是集“標識、約束、教化”功能於一身的校服,是一種從小磨鍊意志的“服育”功能的體現。其次,穿著體感上的“舒服”有助於“好看”。就服裝結構而言,舒服的前提是合體,合體則是滿足校服“好看”的基本條件。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好看的校服未必是舒服的校服,舒服的校服也未必是好看的校服,關鍵在於找準兩者的平衡點。好比被詬病為“面口袋”的校服儘管是很舒服的,但肯定不好看,因為它不合體。因此,相對於校服的“好看”和“舒適”來說,應該首先讓校服好看起來,才能使校服有一個很大的改觀。

中國校服2.0時代:在“舒服”與“好看”中找到平衡點

替換高清大圖

出現當前這種負面評價結果的原因很多,款式、色彩、材料、圖案、結構、工藝等校服的構成要素都是影響評價結果的因素,而究其主要原因,並非號稱世界第一服裝生產大國的中國服裝行業做不出合乎一般標準的好校服,而是在於社會特別是家長對好校服的正確認識理念。首先,服裝企業根本不可能做出符合各地主管部門校服限價令下的“好校服”;其次,不少家長對校服的認識不足,仍習慣於接受低價校服。只有讓“美麗校服”成為一種全社會共識,讓學校、學生、家長、服裝企業、社會力量等所有校服相關者都積極參與,才能讓校服真正美麗起來。

作為校服文化的承載者,任何學校都是一座文化殿堂,無論規模大小、歷史長短、地域位置,都一定有自己的特色,哪怕是操場邊上的一棵老槐樹,也會載有師生樂於唸叨的故事。美的校服,除了要滿足高標準的服裝構成要素,比如,完美的款式、悅目的色彩、高級的面料、優質的輔料、得體的裁剪、精緻的工藝,還有一個與校服“服育”功能相關的重要因素,就是要符合每個學校的特色。只有當學校把校服作為興校榮校工程的組成部分,正確理解校服隱含的“服育”功能,才能打響校服變美的“第一槍”。

作為校服的穿著者,學生對自己的校服十分關心。2013年,我應邀為參加上海教育新聞網和上海中學生報舉辦的“中國好作業”活動的學生出題,我的題目是“我心中喜愛的校服”,要求答題者設計出自己喜愛的校服。原以為受到美術基礎和服裝知識的限制,答題者不多。不料,學生設計的幾百份畫稿竟然如期而至,令我感慨不已,逐一批閱。看來,他們迫切需要用美麗的校服裝點自己。

作為校服的出資者,家長關心的是校服的性價比。近幾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已經很大程度地改善了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情況,校服的價格對大部分家庭而言應該不再是負擔。因此,家長需要做的是改變自己對校服的固有觀念,認識到校服的“服育”功能給孩子帶來的益處,規範孩子的站、立、行、言等舉止,讓孩子由外而內美麗起來。

作為校服的生產者,校服企業隊伍在結構上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往,國內行業排名前幾位的上市服裝公司對利潤微薄的校服都少有涉獵,如今,有不少都快步介入了校服業務。這些“中國製造”主力部隊的介入,將取代以往由中小型服裝企業生產校服的歷史,極大地改善校服生產水平有限、產品質量不穩、服務能力低下的弊端。

中國校服2.0時代:在“舒服”與“好看”中找到平衡點

作為校服的推動者,社會力量正在時刻關注校服的現狀。社會新聞媒體、教育專家學者、服裝行業機構等紛紛行動起來,發出關切的聲音,以提升我國校服水平為己任。比如,上海服飾學會今年上半年成立了校服專業委員會,多次召開了校服研討會;東華大學成立了職業服研究所和校服設計中心,已經領先一步承擔了全國上百所中小學校服設計任務;上海國際校服博覽會等大型專業展會也已連續舉辦多年。

作為校服的設計者,設計師的責任是站在國際教育視野下,通過對委託學校、家長委員會、學生代表、學校所在地的系列調研,結合每個學校的歷史傳承、辦學理念和文化特色,選擇恰如其分的設計元素,用校服特有的視覺語言表現出來,讓具有時代氣息和民族尊嚴的新時代校服呼喚學生的愛校感、榮校感、自豪感。

從大環境看,我國校服正在跨入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中國校服2.0時代”。我國校服市場規模十分巨大,以教育部官網公佈的數據推算,2016年我國中小學在校學生人數達1.84億人,如果每生每年添置1000元的四季校服,全國校服市場規模就達到1840億元。經過規劃、提升和引導,如此之大的市場不僅能夠在多方面出現改觀,而且還將形成不可估量的社會效應。無論是中國社會整體發展水平,還是服裝行業技術能量,無論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還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願望,今天的校服發展環境不是以往任何時候能夠比擬的,亟須全社會對校服理念的突破和政策限令的放開。通過分地區、有步驟地實施校服提升工程,中國校服必將迎來一個爆發式增長。

中國校服2.0時代:在“舒服”與“好看”中找到平衡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