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十幾歲就領悟到的哲理

愛因斯坦十幾歲就領悟到的哲理

在科學史上,愛因斯坦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古往今來僅次於牛頓第二偉大的科學家,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山鼻祖、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時也是著名思想家和哲學家。如果按全球知名度來看,愛因斯坦可能比牛頓和伽利略更有名。

在科學領域,要拿到博士學位或當上名校教授,普通智商加上勤奮努力並不難辦到,但要偉大到牛頓或者愛因斯坦的地步,天賦和高智商恐怕還是需要的。

對愛因斯坦的智商,專家們大都認為在160至190之間,最低的估測也有146,最高估測甚至達到270。要知道,全世界80%的人智商都介於80至120之間,智商超過140就被視為天才,在人口中比例不超過0.5%。

不過,愛因斯坦從出生、蹣跚學步,甚至到念小學和中學,他的聰明基本上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很多親友和街坊鄰居的記憶中,愛因斯坦小時候是笨拙、遲鈍的,衣釦總是對不齊,東西總是找不著,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一度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看醫生。

愛 因斯坦讀小學和中學時,說話慢、動作慢,記憶力不強,不善於和同學交往,學習成績也不起眼,當然很難讓老師和同學喜歡。在慕尼黑路易·波爾德中學的6年生 活,給愛因斯坦留下的回憶尤其壓抑、孤獨和痛苦。學習上,他除了數學,其他各門學科,特別是需要大量死記硬背的課程,大都成績不佳;生活上,與班裡同學話 不投機,格格不入,被認為“生性孤僻”;在老師眼裡,他不僅“智力遲鈍”,而且“不守紀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但事實上,愛因斯坦的早慧和早熟,被 這些“小時不佳”的故事和考試成績單所掩蓋,真要探究起來,恐怕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愛因斯坦年譜

10歲,他便在兩位醫科大學生引導下自己閱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2歲,醉心於歐幾里德幾何學,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3歲,開始讀哲學家康德的著作;

不滿16歲,已經依靠自學,無師自通地學會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

萬幸的是,中小學階段的痛苦經歷,沒有令愛因斯坦感到自卑或者產生扭曲甚至報復社會的心理,反而產生一種強烈的反作用力,刺激他更加珍視個性和思想的獨立。

愛 因斯坦晚年回憶道:“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而且,我不久就 發現了這種追逐的殘酷,和今天的情形相比,這在當年是更加精心地用偽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飾著的。每個人只因有個胃,就註定要參與這種追逐。而且,由於參與這 種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滿足的;但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卻不能由此而得到滿足。”

難以置信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就擁有這樣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不知多少人活到七老八十,都不見得懂得這些。

愛因斯坦是“填鴨式”教學法的鐵桿反對派,但更有價值的,可能是他對學校應當教什麼的獨到看法。他認為,學校教育“不應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通過專業教育,他(學生)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