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和財政部「吵架」,國務院給出了說法

央行和財政部互懟,更高層終於有了說法。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

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央行和財政部“吵架”,國務院給出了說法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製圖

如何看待這次政策調整?背後又傳遞了什麼信號?

底線與原則

新的政策有底線、有原則:底線是,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原則是,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具體而言,財政政策重減稅降費,要求“更加積極”:

1)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可減稅650億元

2)對已確定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

3)加快今年1.35萬億元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

貨幣政策重在落實,要求“鬆緊適度”:

1)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措施

2)通過實施臺賬管理等,建立責任制,把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免徵增值稅等政策抓緊落實到位

3)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豁免發行人連續盈利要求。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認為,這是中國在面臨內外需壓力下的相機之策,新形勢下貨幣、金融、財稅需要協調配合。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做出新的部署,不排除後續財政部和央行會出臺相應政策,落實上述安排。”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如是說。

轉向與約束

在郭田勇看來,此時國務院作出新的調整有其必要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融資增速將至9.8%,融資增速大幅下滑拖累投資增速創下6%的歷史新低。

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政策需有所作為”,郭田勇指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基建的態度已經說明問題,要求“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

宋清輝則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政策調整的必要性。他指出,在內外壓力背景下,中國經濟韌性面臨考驗,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

因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重申了擴內需的政策,要求“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對基建投資有所放鬆,一是要求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快發行和使用進度,二是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

有觀點擔心,這會不會導致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不減反增,去槓桿壓力更大。

招商證券謝亞軒認為,“必要”一詞限定了金融機構可以支持的平臺類型,與“普惠”相去甚遠,但也不能“過度樂觀”。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認為,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問題,財政、央行和相關各方,必須共同努力治療地方、企業的“軟預算約束”頑症

在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看來,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問題,可以通過開放和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地方融資平臺的出資方,可以是民資也可以是外資,但必須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