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乔的一年级:纪律问题怎么破?

儿子大乔,天生活泼好动。他上小学一年级初期,我的焦虑情绪严重,胃药不断,满脑门儿都是痘痘。

孩子上学第一周其实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经常得到猴贴纸奖励,有站队纪律猴、吃饭猴、志愿者猴……

大乔的一年级:纪律问题怎么破?

刚入学,老师多以鼓励为主。他自己也因为和小朋友都不熟悉呢,就没折腾起来。

不过两周后老师就开始频繁找我了。主要问题是大乔上课下位子、尖叫。下课以后在楼道里乱跑,和小朋友打架、给其他小朋友捣乱,去男厕所堵门。放学时收拾书包特别慢,每次都要找一个同学帮助他收拾,然后他还经常哭闹说别的同学嘲笑他。

大乔的一年级:纪律问题怎么破?

那时我非常苦恼,每天放学回家、上学路上都在反复叮嘱他要遵守纪律,可是收效甚微。后来过十一假期,孩子生病了,再开学的时候先是感冒后来发烧,有一周都没到学校去上课。最后转成鼻炎又要去医院复查,开药请过两次假,这场病延续有一个月的时间。

别的孩子在这段时间快速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而大乔还是没有组织纪律性。老师找我就更加频繁,甚至我们夫妻双方一起接受老师“批评教育”,要求改善教育方式。而且不只是在放学时候,白天上班都会收到老师打电话或者发微信告状,说他和小朋友又发生冲突了。

大乔的一年级:纪律问题怎么破?

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建议我去给孩子看一下心理医生,看看这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易怒,一旦发脾气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的状况该如何得到改善。

我自己是中学老师,于是找到了我们学校的心理老师,求她帮忙。为了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只是说周五下午妈妈没有办法看着他,让同事史阿姨帮忙看着他玩一个小时,然后再来接他走。

记得史老师第一次给大乔做沙盘,大乔只坚持了十分钟。

大乔的一年级:纪律问题怎么破?

在摆沙盘中,他并没有摆太多装饰的景物,而是做了一个沙漏。史老师说,这说明他很爱动,同时也说明他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史老师给我了一些指导。我给大乔报的课外班都是让他安静的居多,比如周末的钢琴、书法、英语,所以他的能量无处释放。这些课外班在家又需要占用大量课余时间练习、巩固,造成平日也没有时间下楼玩。史老师建议我们需要给大乔痛快玩耍的时间,否则他就会把爱动的精力在学校释放,因为那里又正好有玩伴。

于是我们调整计划,如果每天接大乔的时候他能够在学校不犯纪律问题就同意带他在小区里打羽毛球或者玩捉迷藏。另外,和他制定了几条规则,做得好就奖励印章,一个印章就代表一分钟的游戏时间。

大乔的一年级:纪律问题怎么破?

在我们叫他该回家而他又没有玩够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印章,用来赢得更多玩的时间。

例如:在学校课堂上写作业,得到一个优可以兑换5个印章,在学校一天不犯错误也可以得到5个印章,而犯了错误则要扣掉5个印章。

我们坚持下来确实有效果。

史老师还建议,当孩子问题比较多的时候不要着急,一周强化一个行为习惯,做得好就给奖励。

比如有一周我们就是要求他在家吃饭时坐在椅子上,一直到吃完才能屁股离开椅子。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总会出现反复。

大乔的一年级:纪律问题怎么破?

(被划掉的二十个奖章就是又被批评了扣掉的。)

比如他也知道上课违反纪律要扣掉印章,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史老师说,家长和老师总是说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孩子内心就会认为控制不住,干脆也就不去做。

要对孩子认真观察,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要这样对孩子说:

你这周比上周犯的错误少了,这说明你能够控制自己,但这需要练习,只要能坚持下去就能控制住自己不犯错误。

我也及时把每次史老师说的建议都反馈给班主任老师,老师也立刻配合,将正面激励的方法运用在学校。事实证明这也逐渐奏效。

心理老师每周会听我跟她反馈的学校中的问题,然后在游戏中跟大乔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再结合孩子的问题给我指导方法,我再把情况告诉班主任。老师会在学校监督。

比如,老师反映他完全不听老师的话,说什么都不管用。我发现在家他也经常说好几遍的要求也不去做。史老师就指出,

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要让他看着家长的眼睛再提要求。一旦他积极按照要求去做,就需要家长给予奖励和鼓励。

这个建议我到现在仍然在实施,每次他不听的时候不会总发火了,而是说大乔抬头看着我,然后说你该去干什么了。的确是这样,效果好很多,我能区分他不是故意不听话,还是他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

现在,孩子升入一年级第二学期,老师反映课堂纪律很有进步。

大乔的一年级:纪律问题怎么破?

每天晚上我们按照规则奖惩印章,从原来一周几个,到现在一天最多三十个。大乔很有信心要攒够24小时的游戏时间用来在假期换取多一天的旅游时间。

在时间规划上我们每晚制定时间表,先是学校作业,然后收拾书包、之后他自己安排完成练习钢琴、学习英语、练习数学计算、练钢笔字,练习跳绳或者坐位体前屈,每项都有限定时间,完成一项就画一个勾,如果都能完成就是大通关奖励。

大乔的一年级:纪律问题怎么破?

这一切都需要我的爱人积极配合。我发现只要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总是手忙脚乱,也经常对孩子发火,这源于我自己内心的乏累与烦躁。

面对孩子的问题,及时找懂得儿童心理的专家疏通、家校互动、父母齐上阵都是特别重要的。


(关注【青稞营】微信公众号:QingKeCamp,参加微课分享,与孩子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